第一篇:铁路人物事迹材料
杨xx
xx高速铁路公司xx站房指挥部高级工程师
杨xx,中共党员,xx高速铁路有限公司xx站房指挥部高级工程师,被评为xx高速铁路公司“党员模范标兵”。
2020年12月27日上午,京雄城际铁路首趟复兴号列车从xx站缓缓驶出,标志着连接首都北京和“未来之城”xx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在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正站在站台上接受领导慰问。他仰着头,尽量不让两眼的泪水落下来。他,就是xx高速铁路有限公司xx站房指挥部高级工程师杨xx。
两年多的辛勤付出终于开花结果,他的内心怎能不澎湃?“我们勇当‘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无愧于身上肩负责任和使命!”杨xx激动地说。
梦想起航
1983年3月,杨xx出生在山西省襄垣县,从小就对各种车辆、机器感兴趣。杨xx的姑姑家在太焦铁路边上,当时他最喜欢去姑姑家走亲戚,因为能看到火车。
车轮与轨道摩擦的声音成了杨xx孩提时代最喜欢的“童谣”。一个铁路梦就此种下。
2007年,杨xx从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被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房建工程分公司录用,自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我刚参加工作时,正赶上我国高铁建设起步。工作后,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站工程。”杨xx回忆道。
苏州站既有站改造工程是一个大工程。刚刚毕业的杨xx工作热情高涨,跟着师傅和技术骨干平均每天在现场走10多公里,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经过3个月的见习,杨xx开始接手夜班作业。当时,现场24小时不间断施工,每周至少要熬3个通宵夜班,这样的工作节奏他坚持了近两年。
“值夜班很锻炼人,现场施工作业不能减速,白天需要几个部门相互配合工作,晚上大都是一个人负责,非常考验协调组织能力和技术全面性,更能磨砺人的意志。”杨xx说。
杨xx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充分认可。两年后,他被提拔为项目部技术科科长,成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这些鼓励和认可让杨xx信心倍增、干劲更足。他不断学习,增强业务本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干部。
2007年至2013年,杨xx先后任技术科科长、技术主管,负责当时国内最深的73米地下连续墙施工、邻近沪宁铁路既有线15米深基坑作业以及站房下部地铁换乘站逆作法施工等任务。这些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zhaichao.com】
杨xx对待工作踏实认真,严谨的作风加上爱钻研的学风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优秀品质也帮他克服了许多困难,破解了不少难题。
干一行爱一行。在工地的摸爬滚打中,他对站房建设更有兴趣、更加热爱。铁路站房专业多、系统性强、施工组织难度大,正是这几年的站房建设实践,让他成了单位的“香饽饽”。
2013年后,杨xx又作为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兰新铁路哈密站、西成铁路(陕西段)站房工程施工建设,参与了青连铁路奎山镇站、岚山西站等站房施工技术指导。
每到一个新的项目,他都会结合各个站房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地域特点,提出新颖实用的设计优化方案和工艺工法。多年的磨炼,让他在站房的优化设计、细部做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参与到《四电工程与铁路站房接口手册》编制等工作中。
筑梦热土
2017年,xx新区设立,这里成为一片举世瞩目的热土。杨xx的命运,也在这片热土上改变。京津冀地区是全国路网密度高、交通运输繁忙的地区之一。2018年,杨xx被选调到xx站房指挥部,任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参与xx新区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能参与xx站建设,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激动地说。
但xx站可不是块“好啃的骨头”。体量大、技术难度高,在国内同级别车站中,建设工期紧张程度也是数一数二,更何况还有很多创新的理念和做法,很难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如何科学系统地安排施工组织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杨xx决定先从现场调查开始。经过短暂的迷茫,他心里有了主意:只有再建一个工程建设供应生态,才能解燃眉之急。
正式开工建设前,经过3个月的工程体量计算、施工工序和工艺研究等环节,杨xx和同事们终于在纸面上完成了2年时间建设xx站的目标。可是对于有丰富建设管理经验的专家来说,这还只是理论,要变成现实必须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杨xx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2019年1月16日xx站建设现场视频连线的场景。施工总指挥杨斌头戴安全帽站在脚手架前,他的身边站着一群战天斗地的建设者,正用双手将连接北京和xx的“中国速度”变为现实。“京雄城际铁路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底全线建成通车。”杨斌高呼一声,“同志们有信心没有?”“有!”嘹亮的回答响彻旷野。
鏖战xx
施工现场,就是战场。
由于指挥部全线集中办公地点离现场有段距离,杨xx就在xx站现场附近的村子里自费租了间宿舍,这样就能随时盯控现场的建设情况。
2018年底项目开工以来,杨xx放弃周末时间,全年无休,协调现场和技术方面的各种问题。从参建施工单位一进场,他就组织分析xx新区附近资源紧缺情况,积极推动自建混凝土拌和站建设,推进场地及路网优化布置,详细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争分夺秒地缩短各参建单位施工准备时间,提前组织、提前策划、监督落实下一阶段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施工组织优化安排,杨xx和团队成员用最短的时间保证了混凝土供应,统筹了物料运输系统,提升了现场施工组织能力,为xx站建设快速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建设xx站,光保证工期是远远不够的。这个车站是站城深度融合的代表作,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建筑布局,都有新的理念。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杨xx和清水混凝土创新工作室成员多次组织研究技术突破的重难点,详细策划了2个方面和3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确保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有足够的批量试件、有完善的实施工艺。
2019年2月,团队收集到周边500公里范围内各个产地的优质砂子、水泥、粉煤灰和石子共计60多种样品,杨xx也快成了“地材鉴别专家”。
他们采用排列组合的科学方式,进行各种不同组合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先后完成样品试件300余组,组织国内专家和院校共同筛选,仔细分析各试件的观感颜色、气孔率、抗压强度等指标。
“这个过程最考验各种指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往往会因为一个指标的比选或改进,而制作10多组甚至20多组不同配比的试件。”杨xx说。
这个阶段持续了3个月,总共加工的混凝土试件可以装满5个标准集装箱,终于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确定了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但这只是攻克清水混凝土技术难关的第一步。如何实现大体积施工、克服技术难点、形成成熟的施工工艺,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杨xx带着工作室的同事们反复研究,从理论上论证复杂节点优化、支撑模板体系等细节,通过大量的试错试验、组织多次专家论证,整合选择出最优组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正式清水混凝土柱顺利完成,达到试验样板效果,代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水平,得到了相关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那一刻,他是幸福的。能参与这样的工程、面对这样的挑战,他感到无比自豪。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开通,杨xx欣慰地感叹:“我们日日夜夜奋战,为的就是这一天,值了。”
在“未来之城”的沃土上
他用智慧破解难题
用工匠精神书写
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新的荣光
第二篇:铁路人物事迹材料
王xx
xx局集团公司大同西供电段
阳原供电车间阳原供电运行工区
工长、党支部书记
王xx,中共党员,曾被评为全国“两学一做”榜样、“xx好人”,获得xx省劳动模范、xx省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全路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大同西供电段是大秦铁路供电设备的唯一保障单位。该段阳原供电车间阳原供电运行工区管辖其中的44条公里接触网供电设备。今年50岁的工区工长、党支部书记王xx已与这些设备相处了31年。
这30多年也是大秦铁路艰苦创业、高速发展的时期。1988年开通运营的大秦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至今已运输煤炭接近70亿吨。30多年来,王xx从一名青工成长为技术精湛的大秦工匠,同时也是深受职工称赞的一线管理者。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大秦铁路,诠释了一名大秦人的无悔追求。
工匠的养成
1990年,19岁的王xx来到阳原供电运行工区,他从师傅那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供电安全无小事”。因此,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精进业务上。
大秦铁路运营初期,设备检修密度大。他要处理各类网线缺陷、故障,每天像是“挂”在了接触网上。随着工作积累,王xx的业务技能突飞猛进。一次供电分束改造出现了加装新型高速分段器卡壳,此时距“天窗”点结束不到20分钟。高度体系化、模块化的大秦线,列车开行间隔以分钟计算,任何延误都可能影响当日运量。紧急时刻,在另一端作业的王xx立刻赶来。依靠精湛的技术,不到5分钟,他便对卡壳环节完成了紧急处理。“天窗”正点销令,列车正常运行。自此,王xx“技术大拿”的美称便在工区传开了。
一个夏夜,暴雨如注,一台隔离开关瓷瓶被雷击碎。由于破损的设备已淘汰,没有同型号设备替换。关键时刻,王xx将新旧两种隔离开关反复对比测量,把新型隔离开关较短的部位用垫片抬高,并在高的部分打孔穿上螺栓固定。经过改造,合闸成功、顺利送电,确保了迎峰度夏电煤顺利运输。
阳原地区风大,承力索和中锚辅助绳在大风天气中相互磨损,容易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王xx与工友们对此展开技术攻关,在接触网定位点中间用钢线卡子将承力索与辅助绳分别卡牢。该项成果被评为段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肯吃苦、善钻研的王xx很快就成了工区数一数二的业务骨干。1999年,王xx成为班组副工长。2012年,他担任阳原检修队工长。
王xx曾签发过3年接触网工作票,数百张作业票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他还从事过3年材料员工作,上千件料具从他手中进出,井然有序。在当安全员的2年时间里,他按规执标作业,从未打过折扣。担任工长后,为了能将自己的技术经验理论化,他将200多页的《接触网设备检修与维护》背得滚瓜烂熟。为了掌握设备底数,他一根杆一根杆地测量、记录,编制了《阳原外线设备简图》《电力系统图》《应急处置手册》。管内设备哪里是检修重点、哪里需要补强,他都了然于胸……从一名青工到一名技术带头人、一名大秦工匠,王xx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工匠的担当
2014年夏天,阳原供电运行工区被列为标准化示范建设区段。不同于日常“天窗”修的拾遗补阙和每年集中修的重点整治,标准化示范建设是从职工素质、日常管理到设备质量的一次质变。面对这场艰苦的硬仗,作为工长的王xx一马当先,什么工作最艰苦,他就带头干什么。他经常是晚上排计划、定进度,一项一项检查第二天使用的材料;白天盯“天窗”、卡关键,为1000多根杆逐段逐杆测量、记录、作标注……为了不耽误进度,他天天顶着骄阳步行数公里到现场,脚底磨出了血泡。工友们心疼地说:“你怕我们中暑,让大家轮流到现场,自己也不能一天也不休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标准化示范建设,阳原检修队管内区间被定为全局集团公司供电系统标准化示范区段。王xx本人也被授予标准化示范岗荣誉称号。
为了完善《接触网工岗位作业指导书》,王xx带着工区几名业务骨干,翻阅了20多本专业书,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用时3个月,补充完善了9项岗位作业指导书、22项检修作业指导书,并插入了200多张示范图片。
提高“天窗”利用率是解决运输与安全矛盾、提升设备运行质量的关键。以往接触网设备检修,都是以小组为单元,一段一段干,辅助人员占的比例大,人多不出活。王xx针对作业组织方式,向车间提出了“检辅分离”的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打破了过去有几个作业组就设几个辅助队伍的做法,通过精准计算作业时间,统筹安排作业项目,实现了几个作业组共用一个辅助队伍,尽可能减少辅助人员,提高了上网操作人数比例。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天窗”利用率也提升了50%以上,被车间采纳。
作为工长,要想把这支队伍带好,越是有困难的时候就越得往前站、往前冲。接触网支柱基础在大雨天塌陷,他连续盯在现场一天一夜,直到加固整修完毕才离开;组织青工演练,不管夏日炎炎还是三九寒冬,他从来都是第一个到练兵场;职场环境整治,每天下午,他都第一个走向工地搬石头、拉沙土。无言的行动带动每一名职工都主动参与到义务劳动的行列,职工们在工区种花种草,建起了小花园。桃红柳绿、整洁美观的小花园让这个远离都市的家有了更温馨的味道。
工匠的情怀
阳原检修队有43名职工,近七成是“85后”“90后”青工。为了帮助青工快速掌握业务技能,王xx不但为每名青工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还亲自示范、实作演练。
有一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大伙以为咋也得等凉快下来再开练。没想到,演练铃声准时响起。仓促列队的人中,有的没拿工具、有的没穿黄马甲……王xx拉下脸说:“越是天气异常,接触网线越容易出问题。设备发生故障了,我们能说等天凉快了再抢修吗?”在他的严格要求下,青工业务水平迅速提升。渐渐地,28名青工个个都能网上杆下独当一面。
作为工长兼班组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抓好生产,还要把班组职工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工区远离城市远离家,班组职工就把工区当成家,王xx就像家长一样关心每一名职工。
一名青工休班时摔伤了胳膊,养伤时换了手机号。联系不上这名青工,王xx感觉事情不简单。利用休班家访后他才知道,这位青工迷上了网络游戏。有人说:“很多有网瘾的人,父母劝说都没用,你就别操那份心了。”但王xx认为,决不能让自己的职工这样沉沦下去,帮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是自己的责任。为了帮助这位青工戒掉网瘾,每到休班,王xx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这名青工家中,终于在第七次上门后见到了他。苦口婆心、耐心劝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王xx的努力下,这名青工回归正常生活。
为了让这名青工更好地融入集体,王xx有意识地在业务上给他开小灶。在他手把手带领下,这名青工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很快成了熟练的操作工。在一次集中修期间,这名青工及时发现并消除了桥上钢柱底座严重松脱的设备隐患,获得2000元奖励。
班组的职工,不管谁有事儿,王xx都当成自己的事。职工的孩子便血,他帮着联系医院专家;职工的父亲摔伤,他当自己的父亲一样,帮着背送到医院。
凡事都为职工着想的王xx,也有自己过不去的坎。
2016年,王xx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症。一边是化疗后需要照顾的妻子,一边是繁忙的检修队,分身乏术的王xx将妻子从大同接到阳原,悄悄在工区旁租下一套40平方米的宿舍。他一脸歉疚地对妻子说:“条件不好,委屈你啦!”妻子眼含泪水说:“不委屈!能和你在一起,哪儿都是家……”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与他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密不可分,而一名有着崇高信仰的共产党员,也必将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许多人问他:“这么多年,累吗?后悔吗?”王xx有时也问自己:“累吗?”真的很累!但他从不后悔!他说:“大秦线不一定记住我们的名字,但一定留下了我们的故事。”
工作31年,入党9年
他生动诠释了
一线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让工匠精神在万里铁道线上
绽放璀璨光芒
第三篇:铁路人物事迹材料
郑xx,中共党员,现任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技术侦察大队大队长,曾在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沱沱河站派出所连续坚守10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二等功和一等功各1次,2020年12月获火车头奖章。
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沱沱河站派出所紧邻海拔4547米的沱沱河站。走出派出所大门,往西200多米便是河汊纵横的长江西源沱沱河。顺着河流方向,远处,万山之祖昆仑山连绵起伏,白雪皑皑。从2010年到2020年,郑xx在这里坚守了整整10年。
无悔的选择
郑xx现任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技术侦察大队大队长。见到他时,是在一间有些局促的办公室,他正在伏案研读一份网络侦察技术资料。黢黑的脸庞、青紫的嘴唇、明显后退的发际线,使他的面容呈现出一种与40岁年龄不相称的沧桑。他言语简练、表情坚毅,眉宇间透着一股公安干警特有的威严和干练。
“既然选择了铁路公安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采访中,郑xx字句凝重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
沱沱河站公安派出所管辖青藏铁路甘隆至唐古拉段27个车站、582公里线路的安全。线路穿越广袤的可可西里、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及海拔5072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站。那里高寒缺氧、四季飞雪,空气含氧量只有内陆的一半,被称作“生命禁区”。
2010年10月,郑xx告别妻子和尚不满周岁的女儿,来到沱沱河。严酷的高原实实在在地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年深秋,沱沱河早已雪花飞舞、寒风刺骨。眩晕呕吐、胸闷气短、头疼欲裂,令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短短十几天,整个人便瘦了整整一圈。视频通话时,妻子心疼得直掉眼泪。
让郑xx失落的还有工作内容的天壤之别。他原以为跟刑警队时一样,天天侦案擒匪,不料却是日复一日外出巡线,这让他的心情十分低落。
一次巡线途经昆仑山口,老所长的一个举动让郑xx大为疑惑:道路前方空空荡荡,老所长却不停鸣笛。稍后,老所长给他讲了一个悲壮的故事。3年前,民警魏树忠外出巡线,因雪天路滑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此后,只要路过昆仑山口,所里的民警都会主动鸣笛,致敬英雄。
“守好铁路一样可以保民平安、建功立业。”老所长的话让郑xx深受震动。从那天起,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天天“泡”在线路上,巡设备、查隐患、抓治安,积极面对高原的每一场风雪,成为全所人眼中“一个闲不住的人”。
“苦,那是真苦,但再苦也得有人守着。选择坚守青藏铁路,我真的无怨无悔。”郑xx一脸坚毅地说。
艰难的磨砺
半年成为警长、2年被提拔为副所长、5年晋升为所长,这是郑xx在沱沱河的成长履历。10年中,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线路,用心检查每一个车站。站房门窗是否严实、线路护栏有无损毁,就连上道职工是否按规定着装,他都要一一过问,他调侃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管家婆”。
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空手徒步行走就相当于背负20公斤重物,艰难前行的每一步对人体都是一种考验。因线路穿越沼泽、草甸、陡坡,许多地方汽车根本无法抵达,蹚水、爬坡已成家常便饭。
遇有翻山、涉沟、爬涵洞等艰巨任务时,郑xx总是冲在最前。辖区内哪段线路病害较多、哪个栅栏门容易被破坏、哪个区段需重点防护野生动物,他都了然于胸。
10年中,郑xx几乎包揽了对辖区牧民的普法宣传任务。他风雪无阻,访牧户、进学校,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品、播放宣传片,牧民转场途中、赛马会上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彼此熟稔后,许多牧民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一天傍晚,唐古拉地区突降罕见暴雨。天擦黑时,郑xx接到牧民布琼打来的求救电话,说他家皮卡车陷进水沟无法动弹,希望所里派人救援。因不清楚具体陷车位置,他们在雨夜寻找了2个多小时,那震耳欲聋的响雷让他至今心有余悸。终于,在一个小山坳中,他们找到了顶着一块毯子瑟瑟发抖的布琼一家。
蹚着没过小腿的积水,一点点卸下车上的帐篷家什,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将皮卡车拖出水沟。因过度缺氧劳累,几个人瘫倒在冰冷的草地上。第二天,布琼专门来到派出所,亲手将洁白的哈达搭在了郑xx的脖子上。
每年七八月间,派出所辖区草色葱茏、河水清澈,此时也是全所最繁忙的时候。个别被玉珠峰、昆仑山美景吸引而来的自驾游客会偷偷翻越栅栏,攀上站台取景拍照;有的旅客甚至铤而走险,爬过涵洞在线路旁取泉水,拿酒精炉煮方便面。郑xx带领民警不停地来回驾车劝离,有时一天出警5次,开车奔波上千公里。
一天凌晨,郑xx接到报警电话,一司机报告有野生动物闯入线路。漫天的大雪中,他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踩着没膝的积雪,打着手电一步步艰难寻找。3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栅栏里面的雪地上有一行模糊的动物脚印,顺着脚印,他们很快发现闯入栅栏的竟然是一只体型庞大的野牦牛。在保证野牦牛安全的情况下,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最终将野牦牛驱离线路。
“警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不管遇到什么警情,都得往前冲。”郑xx说。10年中,他每天巡线的平均里程达100公里,累计出警达5000次,被他磨破的胶鞋超过50双。
坚守的意义
“海拔有高度,责任无止境。”2018年11月,在北京接受颁奖时,郑xx在台上的发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那年,派出所被评为全路公安系统模范警队,并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能让每一趟列车安全行驶,我就感到非常踏实和满足。”郑xx说。
凡事用心皆能成。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之初,线路安全技防手段相对薄弱。经过摸索,郑xx总结提炼了三结合、四必巡、五必查、六必带的“三四五六”巡线法;联合辖区铁路单位和护路组织,建立了路内联合巡查机制;牵头推出了调度指挥、视频巡控、实兵巡逻、武装巡线、夜间巡逻的“五位一体”巡防模式;在辖区雁石坪镇两所希望小学成立了“小羚羊”爱路护路小分队;带头建起了第一个警史馆、第一个指挥室、第一个阳光房,派出所整体工作阔步向前。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2012年,沱沱河站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17年、2018年,被评为全路优秀公安基层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楷模”,并荣立集体一等功。郑xx获得火车头奖章,并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派出所另有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22人荣立个人三等功。自派出所成立以来,他们救助遇险群众400多人,辖区危行案件、铁路交通事故一直保持着零纪录。
作为全所“管家婆”,郑xx不分昼夜地忙碌。治安联勤联动他出面协调,法制教育他走户入校,所里民警、辖区牧民的日常琐事他也样样记挂在心——民警程建平妻子遭遇车祸,他发动全所进行捐款;民警史锟家庭发生变故,他婆口苦心彻夜劝导;牧民思求多杰老两口膝下无子,他自筹资金,按时送去大米、面粉;牧民阿妈拉的牧场离集市太远,他定期送去蔬菜米面……
爱人者,人恒爱之。2020年4月,因身体缘故,郑xx被调离沱沱河。离别时,辖区许多牧民闻讯赶来为他送行,他的脖子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
2020年12月21日,公安部发布第四期全国“公安楷模”名单,沱沱河站派出所上榜。闻知喜讯,郑xx百感交集。他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愿意再上沱沱河,那里有我患难与共的战友、日夜牵挂的牧民,更有我孜孜奉献的岗位和10年璀璨的青春岁月。”
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
郑xx不畏艰辛、坚韧不拔
一次次向极限发起挑战
十年来,作为一名铁路警察
他的初心与情怀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