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轻干部十比十不比心得分享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我们年轻的法院干警作为党和国家司法事业的生力军,承担着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延伸能力,《年轻干部“十比十不比”》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文章明确指出应该比什么,不应该比什么,鼓励我们要正向比较,在比较中充实自己凝聚力量,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一、
比奋斗比奉献比本事,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充实自己
比奋斗比奉献比本事,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充实自己。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基。作为法院干警,无论是在审判岗位还是在综合岗位,都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练好“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就我而言,缺乏对法律知识系统学习、写作能力的锻炼。应该多利用碎片时间,从基础的法条学起,同时做好资料搜集、调查研究,素材挖掘的工作,练好文稿写作基本功。
二、
比务实比恒心比老实比简朴,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学思践悟,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指导实践,我们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参与案件审理就是最好的学习,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审判本领和法律专业知识的饥饿感,在审判实务中锻炼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思维、法律素养和审判方法,做合格的法院干警。我主要负责信息采编工作,更要到审判一线收集鲜活的素材,挖掘亮点新闻,勤写勤练,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实际成效。
三、
比思想提升比行稳致远比努力背影,要求我们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知识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律的修订一直在适应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要养成每天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我们可以利用书本、网络学习,可以向领导向前辈向同事学习。读书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在这里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当然,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逆转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理念一变天地宽,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新时代的青年,重任在肩,奋斗正当其时,我们要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奋勇创新,争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奉献青春力量。
第二篇:年轻干部十比十不比心得分享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干部队伍,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年轻干部干劲足、活力大、势头猛,比学赶超的氛围日渐浓厚。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如果比得不得当,“跟谁比、比什么、怎么比”没想清楚,比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正确的比能够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有利于年轻干部长志气、增底气、提硬气;而不正确的比只会自寻烦恼、越比越泄气。因此,把握好“比较”,找准比较的“尺子”是年轻干部历练道路中的关键。
正确的比催生使人奋进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使自己清楚差在哪里,弱在何处,从而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先进模范、无名英雄、普通劳动者是一个个优秀品质的缩影。甘于奉献的黄文秀,将生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艰苦奋斗的于敏,在戈壁滩隐姓埋名三十载,为共和国“铸剑”,成就“中国奇迹”;老实肯干的乡村干部李连成,将“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作为座右铭,带领村民走在乡村致富最前沿。只有将他们作为镜子和尺子,多照照、多比比,才会有更正确的方向。
不正确的比则会给人增添烦恼,甚至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中,自怨自艾,止步不前,或是沉迷于鲜花掌声中,心生浮躁,与党和国家的培养背道而驰。年轻干部没有在斗争中经过历练,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心志坚定,在树立远大理想上比,在增强辨别能力上比,在练就过硬本领上比,在投身祖国建设上比。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蓝图变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年轻干部只有校准正确的比较观念,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航向,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第三篇:年轻干部十比十不比心得分享
近日,按照学校统一计划安排45周岁的以下的青年教师要学习了徐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徐文秀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正确看待和使用“不粘人”干部》,引发广大党员干部深思。不粘人就是不阿谀奉承、不邀功诿过,展现的是坦荡无私、光明磊落、公道正派的崇高品质。青年干部,只有筑牢矢志不渝的初心、风清气正的本心、敬畏法纪的戒心才能清清爽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在挑重任、应急难时纯粹而有力。坚守矢志不渝的初心,亲人民远“虚名”。作为学校的一名基层党员,党员就是党的一面旗帜,党旗所向,便是民心所向,维护好人民利益是建党伊始直至百年征程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人民保持“鱼水关系”,把党的群众路线走深走实,真正做到心中装着人民,手里捧着人民,把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要远离虚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志是一切的开始,离虚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殷切嘱托,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征程上。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干部:“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据中纪委有关报道,大部分贪腐干部走上不归路的原因就是没有淬炼好本心,在工作中,讲江湖习气而不讲政治正气,酒桌上拍桌子,拍胸脯表态,利用职权为所谓的铁哥们儿、好兄弟“开后门”“亮绿灯”,毫不顾及人民的利益,严重侵害集体国家利益。作为党员干部,要融入人民群众的圈子,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只有一身正气,为党为民,才能不受歪风邪气的侵蚀,永远做一名又红又专的人民公仆。淬炼敬畏法纪的戒心,亲纪律远“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约束,更是赠予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礼物,只有始终把党组织纪律挺在前头,我们的人生路才有明灯相照。牢记并遵守组织纪律,能保护我们不摔跟头,不走错路。党纪国法是我们党员干部一切行动的基本准则,唯有奉守敬畏法纪的戒心,始终把组织纪律停在前头,任何时候都不在公权力中谋取私利,才能纯粹清爽。戒心是最伟大的盾牌和最锋利的武器,只要坚守戒心,就没有人能玷污自己,党员干部亦能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