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化2.0培训心得
进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已经悄然而至,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为发展“互联网+教育”,制定了新时代的第一个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发展重点由1。0的“三通两平台”升级为“三全两高一大”,“智慧教育”也应运而生。
纵观整个教育史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智慧教育”是没有先例的,就算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K12教育体系下,也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模版,都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学生在数字化社会中的学习生存能力显得愈发重要。疫情期间被广泛使用的在线教育与智慧教育的发展不谋而合,这种在线教育与疫后的学校教育势必会融合在一起发展。
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在悄然变化,那么身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呢?
转变观念,适应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基本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有一种超前意识,我们要知道自己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公民,所以要提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适应教学新模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传统板书教学穿插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将数字信息化教学作为辅助工具,将PPT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课上课下、学校家庭以及老师家长串联起来,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要求。
武装自我,提升自身教育水平。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我们的个人成长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新手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利用网课、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观看学习全国名校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积极创新,形成独特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下的新模式,是国家教育创新的新举措,更是对我们教师本身的新要求。创新是我们融入时代潮流的不二法门。我会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理论知识;观摩总结优秀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们的新需求。集百家之所长,汇家长之所需,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创新,形成一套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方式,更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成长。[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认识了信息化教育,让我有了危机感: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还十分薄弱。在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都将是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乘势而上必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会继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将所学所知应用于教学之中,更出色地完成今后的工作。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2.0培训心得
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会让我眼前一亮,从按部就班的日常中脱离出来,感受当下的美好。听芳姐主持是莫大的享受,字里行间不仅体现了她的智慧,更多的是对我们的包容、关爱和鼓励!小伙伴们的分享满是她们的认真劲儿和巧劲儿!孙校不仅在工作上给我们指引,还是我们的能量泵,每次给我们做好积极、专注、用心的表率!熊书记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2.0培训心得
12月17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交流活动在河北衡水中学成功举办。会上,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雍潜,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李亦菲,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基础司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组成员张际平,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北京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原主任丁书林,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中学校长魏国福,学科网作业系统负责人、英国CognoLink咨询公司行业专家顾问林广站等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校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活动。
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我有缘得以参加。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开阔我的视野,增长我的见识,增加我的思路,转变我的观念。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这是相对于前4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特征而言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第十七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指出,十九大之前,可以称之为教育信息化1。0,是初步探索阶段;下一阶段,要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解决“愚笨教育”的问题(不因材施教,忽视个人特性,同一化培养;给学生、老师造成高负担低效益的教育就是愚笨教育),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把教育模式由“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泛在式学习、群智化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智慧教育模式,才能让各个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到“智慧校园”建设的正确路径上来。
其实目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说起来大家都懂都知道,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管理者和信息技术老师,每天都在接触此类的信息和资料,还不断有产品厂家来宣传,比如:做翻转课堂的说,把每节课堂、每个教室做成翻转课堂,就是智慧课堂,就能实现智慧校园;做电子白板的也说,我们把老师课堂板书随堂记录,提供板书给学习者,就能实现泛在学习的智慧教育;做阅卷分析系统的说,我能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取知识点的不足,建立一个错题集,不断的推送相关题型给学生练习,从而弥补知识点,这就是智慧教育……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教育信息化产品,各个品牌的各种宣传资料,我们难免会对良莠不齐的产品无从分辨,从而造成了很多功能相似的重复建设;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有等于无;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造成的建而不用等问题,甚至在业界有一种说法“东西好不好,全看口才好不好”。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正处在一个变革时代。我们很多人都还没完全察觉这个变革会有什么影响。
“智慧教育”在整个教育史发展历程中,可以说是没有先例的,就算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K12教育体系下,也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模版,都尚处于摸索阶段。对比一下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三通两平台”的这个建设要求,这是一个可量化的要求,可以细化到各级学校的建设标准,如学校带宽要达到多少,每个教室要配备哪些设备等等。而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实现智慧教育,建设智慧校园,却尚无一个可量化的建设标准,所以才有现在的智慧教育产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现象,这本身是好事,但也带来了上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这些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整理经验、理清思路。
我们现阶段的做法从根本上讲:是将信息技术依附到传统教育体系上去的做法,让学校教学有信息化的工具可用,但只能算是提高了教学、学习的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能够解决部分的教育质量问题,但产生不了颠覆性作用,因为教学和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有的甚至教学目标定位有问题,如果信息化建设围绕的主体不变,那么这些问题无论通过哪种信息技术也解决不了。
而我们新阶段的做法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针对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实行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要,让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体系并构建以学为主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我们所倡导的智慧教育。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师生的信息素养要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替代了人的部分智能,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未来的教师、学生都更应该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全球数字公民,使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社会中健康安全地生存、生活,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成为教育系统的目标。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2。0的到来,对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018跨年夜,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刷爆朋友圈,在这场历时四个小时的演讲中,大家都记住一个关键词:小趋势。
罗振宇连发“扎心五问”后最终揭示出——比起普通人无法把控的大趋势,真正能给所有人带来机会,从细微处引发大变化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各种“小趋势”。所有趋势都起源于事实,想抓住小趋势,那就得能认清事实。而小趋势信奉者的态度: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既然“小趋势”已成为2019开门红,我也很想趁此热点猜一猜在2019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中,将有哪些教育智能装备可能发展成小趋势?
猜测:智能电子校牌
2018年6月,上海一小学门口发生令人痛心的持刀伤人并至学生死亡事件,江西永新县出现初中校园霸凌视频,全国各级学校纷纷出现让人愤怒的校园安全事件。如何有效解决“校园治安监控难”“危机事件防范难”“孩子状况了解难”等问题,成为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关注的安全大事。
也许,智能电子校牌也许会成为减少校园安全事件的小趋势之一。
智能电子校牌具有学生到校、离校自动刷卡,上下课自动考勤,给家长汇报学生进出校动态等功能,还能通过与电子校牌相应的APP系统,发送课程表、学习任务、学校通知、作业信息、孩子考试成绩、老师评语等信息给家长,促进家校联系。
可见,智能电子校牌不但可以起到监督、了解学生的安全状况的作用,还能够在学校宣传、家校互联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次培训我第一次听到了“中国未来学校2。0”这个概念。让我深入了解了四个重新:重新定义学校、重新认识学习、重新理解课堂、重新构建学习路径。同时也知道了:中小学现有学科教学内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引发新一轮教学内容创新。
没有见识就没有出路,不学习更没有思路。让我们走在终身学习的路上,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自己微薄的一点点力量。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2.0培训心得
通过四位老师的分享,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2.0培训心得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绍春在“人工智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使用了PAD,采集教学依据,通过问卷获得了考试数据,提供了知识点学习情况,推送了微课,是否意味着真正实现了高质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这个问题还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把备学生这件事情做好。钟教授说:“创新就要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用问题、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学校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正处于向教育信息化2。0迈进阶段,也就是教育创新阶段,不仅起着信息化教学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还引领着同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教育创新+技术发明这项工作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钟教授还谈到了要在教学中建立“知识图谱”(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相当于知识框架图或思维导图),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我在讲教学汇报课的时候也做了一个流程图,这使我对整节课的教学流程非常清晰,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的学习。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唐烨伟教授在“教师能力提升工作2。0视角下学科深度融合路径研究”中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体系(微能力测评体系)进行了详细解读。他从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对微能力点进行深入解读。结合汇报课的评课活动,我深感学情分析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此次我外出学习一周,学生间隔了一周没有上课,使本就生疏的教材内容变得更加苍白,加之每周本就一节信息技术课,对LOGO命令应用不够,所以,我在汇报课的整个过程中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就是因为没有充分分析学情。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微能力测评体系为基准,努力迭代修正,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唐山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的崔冬馆长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学整合创新的路径与方法——从备、教、学、研中App、小程序、Web应用谈整合创新”中讲解了教师备课过程中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的应用,以及学科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从各个平台的使用,比如东师理想资源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到各个应用软件的使用,比如希沃白板5、问卷星,面向教学、面面俱到。其他地区的参训教师感慨地说崔馆长讲的全是干货,而我发现,其实这些应用我们早已熟练使用,可见我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还是很高的,几乎走在技术的前沿。我在讲汇报课时本想使用老师讲到的新应用UMU平台制作任务单、收集课堂反馈创新教学的,但由于权限问题转而继续应用问卷星实现创新教学。但是从过去到现在使用问卷星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如何直接、精准地获取学生的机器号,使课堂反馈更有效?这个问题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我把做好的PPT改为使用希沃白板5,其中的计时器功能不仅解决了课堂上使用手机计时的问题,还避免了手机进课堂的烦恼,一举两得。另外,我对“腾讯文档”早有耳闻,但从未用过,这么好用的软件我想我应该在适宜的时间对它投入应用。
哈尔滨市平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春阳老师在“智慧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中对能力提升工作2。0又一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更加明确了2。0的关注点是基于教学、为了教学、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它关注的是“学以致用”。李老师在介绍其中的几个应用时,“抓阄——活动抽签”这个应用非常有趣,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我。我想,在我的课堂上,当遇到某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内敛时就可以使用,我将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名单设计进去以备使用。
活动组委会的钟卓教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展示培训活动项目解读”中对活动基本概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读,使我对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几个比赛项目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今后学校老师和自身参加比赛都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一线优秀教师分享的“智能技术支持下教学融合创新案例”给了我准确的指引。在接下来的分组实践中有了小组专家的交流、指导给我指明了方向。我所在的小组是第14小组,我们组的9位信息技术教师经过讨论确定选题,之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打磨这节模拟展示课。因为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大经相庭,很难找一节课例,最后我们将广东李老师的这节课重新打造。虽然困难重重,但有了腾讯会议等应用的支持我们很快找到了共鸣,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积极的讨论气氛感染了在场指导的专家和老师。她们对本组的选题和展示模式进行了指导,对内容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通过迭代修正,展示时得到了专家、现场老师的好评,在课例展示中脱颖而出。本次实践研讨活动,每位组员不仅仅是在进行专业和技艺的切磋,更重要的是在研讨合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促进大家不断进步。我们组由于表现优异,所有成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这又一次使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讲完汇报课后,我结合唐山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崔冬馆长讲解的说课要素制作了说课PPT进行说课,有了说课指导,说课才更有目标,说起来也更容易一些。总之,这次的学习收获满满,我在观念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老师们,学习起来吧!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因为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更优秀的人。最后,以唐教授的这句话勉励自己:教师只有为学生的学而教,学生才能选择更多样的未来!加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