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夏季疾病预防温馨小提示大概有4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幼儿园夏季疾病预防温馨小提示
夏已至,万木葱茏,枝繁叶茂。同时各种致病细菌生长、繁殖加快,夏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
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幼儿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夏季常见传染病
一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二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主要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易感人群]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三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传播途径]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
[易感人群]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表现症状]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变质的食物。
2、及时接种细菌性痢疾的疫苗。
3、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应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情况。
四
急性血性结膜炎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传播途径]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
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表现症状]
急性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给小孩准备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别人混着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小孩,要特别的注意。
2、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交叉感染。
五
夏季感冒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这时大家较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
[表现症状]
患者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头痛,怕风等。鼻涕起初是清水样,2至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热感冒的病程为3-7日。
[预防措施]
1、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
2、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3、夏日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六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百日咳一般冬春季节和春末夏初高发,潜伏期2-21天,一般为7-10天。
[主要症状]
幼儿有流泪、流涕、咳嗽和低热等症状,与普通感冒难以区别。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若在初期没有得到治疗,就会进入痉咳期,每次发作要连咳十几声甚至几十声,常咳得面红耳赤、涕泪交加、舌向外伸、最后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如此一日发作几次乃至30-40次,尤以夜间明显,年龄愈小,病情愈重,甚至出现全身痉挛、意识丧失乃至死亡。所以让患百日咳的婴幼儿及时得到治疗很必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我国百日咳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尤以1岁内儿童居多。近年来百日咳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
[预防措施]
1、打疫苗: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措施。
2、讲卫生: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场所,外出佩戴口罩;居室勤通风,保持环境洁净;大人注意保持卫生,避免携带细菌传染给儿童。
3、隔离治疗:一旦感染了百日咳,应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为痉咳出现后30天,防止传染给他人。
4、增强免疫力: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
夏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一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二
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三
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四
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户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五
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夏季白昼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幼儿健康成长
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细心照料
幼儿的身心健康
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用心呵护幼儿
让他们安全度夏
一起陪伴幼儿茁壮成长
第二篇:幼儿园夏季疾病预防温馨小提示
夏初,随着气温升高,
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
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
夏季传染病防治指南,
用心呵护幼儿安全度夏。
夏季常见幼儿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天气炎热,活动出汗后,注意及时更换衣服和补水;
5、多饮温水,多吃清淡食物;
6、餐后用淡盐水漱口;
7、勤洗手;
8、注射流感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1、勤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不喝生水、少吃生冷食物;
5、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室内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6、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7、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
8、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被褥进行曝晒或消毒。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溃疡,低烧。常在发病前2-3天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后出现典型的口咽部疱疹,疱疹破溃后成黄色小溃疡,一般4-5个,多见于咽后壁及口腔后部,以扁桃体、腭垂、软腭为多。平均潜伏期3-5天。
预防措施:
1、最有效预防方法——预防接种;
2、引导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少吃生冷食物;
3、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4、居家勤通风、经常晒被褥、玩具多消毒;
5、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6、一旦发现有疱疹,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1到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会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
2、房间勤通风换气。
3、经常剪指甲,避免抓伤自己的皮肤。
4、勤换衣物。
急性血性结膜炎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眼卫生,不用手揉眼部;
2、使用自己的毛巾,不与他人混用;
3、不乱用“预防性眼药水”。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预防措施:
1、找出蚊虫孳生地:
蚊虫容易孳生的地方主要有花盆、花瓶、饮水缸、储水池,庭院中闲置的瓶、罐、竹筒,以及外环境中的垃圾堆、废弃瓶子、易拉罐、汽车轮胎、树洞等。
2、灭蚊从清理蚊虫孳生地开始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3、个人防护
(1)登革热疫区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蚊虫叮咬;
(2)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涂抹于皮肤的外露部位,或直接在衣服上喷洒;
(3)避免在媒介伊蚊活动的高峰时段外出,早晨或傍晚工作或外出时注意个人防护。
(4)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另外,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健康防护盾,让孩子们在同心第一幼儿园这个有爱有梦想的大家庭,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篇:幼儿园夏季疾病预防温馨小提示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
细菌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滋生繁殖
同时这段时间气温波动较大
幼儿由于免疫力低下
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染上病毒
让我们家园合力全面了解和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
为宝贝筑牢健康成长的防御墙吧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颤,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易感人群]
老年人、婴幼儿、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孕妇、肥胖者是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2、室内温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多开窗通风。
3、保证充分睡眠、健康饮食,坚持适量运动。
4、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5、避免聚集: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要佩戴好口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主要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易感人群]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间接暴露于污染物或接触其表面为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
[易感人群]
诺如病毒的易感染群集中在儿童群体,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
[预防措施]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1、及时清洁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2、科学饮食避免生食: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吃。
3、减少聚集抵御病毒:家长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不把病毒带给幼儿。
4、警防其他肠胃道疾病,如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等,及时就医。
幼儿园预防措施
1、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
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做好因病缺勤监测,尽早发现传染病病例,做到早诊断、早隔离。
2、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做好园所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科学合理落实防“四害”工作。
3、增强幼儿体质
制作营养伙食,开展室内室外体育运动,增强幼儿防病抗病能力。
4、加强健康教育
对教师、家长、幼儿进行健康宣教,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做好个人卫生。
家园配合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
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第四篇:幼儿园夏季疾病预防温馨小提示
夏季到了,随着气温升高,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幼儿安全度夏天。
夏季常见幼儿传染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主要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出现小疱疹、红色斑丘疹和浅表性溃疡周围红色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
[易感人群]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以1-6岁小儿幼儿为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餐前便后勤洗手,睡觉前漱口、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凉去火、易消化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有类似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引起身体不适。
[易感人群]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表现症状]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变质的食物。
2、及时接种细菌性痢疾的疫苗。
3、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应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情况。
急性血性结膜炎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传播途径]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
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表现症状]
急性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给小孩准备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别人混着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小孩,要特别的注意。
2、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交叉感染。
夏季感冒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这时大家较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
[表现症状]
患者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头痛,怕风等。鼻涕起初是清水样,2-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热感冒的病程为3-7日。
[预防措施]
1、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
2、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多喝水。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3、夏日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夏季传染病预防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
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
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户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5、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夏季白昼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幼儿健康成长
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细心呵护
幼儿的身心健康
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用心呵护幼儿
让他们安全度夏天
一起陪伴幼儿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