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身边的奇人奇事大约有3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好记性
刘禹志
别看王梓一幅聪明伶俐样,他平时记性可不是太好。有一次,我问他借本书,他答应第二天带给我。第二天一早,我兴冲冲地伸手向他讨书,他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我的手,浑然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说了昨天他要借我书的事,他才恍然大悟,拍着聪明的脑袋喊:“哎呀,我给忘了!”
也有例外的。他对书里的内容都记得很牢,瞟上几眼便过目不忘。
昨日饭后,闲来无事,我坐在那儿捧着《水浒传》看,引来了两个同学,一个是刘瑾源,另一个就是王梓。翻到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排行榜时,我心生一念:何不考一考他们?想到这儿,我自己不禁朝书多看了几眼,强化记忆。
“天巧星浪子?”
“燕青!”王梓立刻叫到。
“天罡星玉?”
“卢俊义!”又是王梓!
“武松呢?”我开始有些嫉妒了,居然有人对一百零八将的认识超过我。
“天伤星行者武松。”王梓不假思索。
我暗暗吃了一惊,好家伙,出个更难的!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搓着:“地健星险道神?”话音未落,王梓便抢着回答:“郁保四。”
我疑惑地问他,是不是之前对《水浒传》里的英雄有研究。谁知,他竟没有读过《水浒传》,凭的只是刚才那不到10秒的匆匆一眼。
刘瑾源自叹不如,嘟囔着:“记性真好,简直就不是人。”他可没半点骂王梓的意思,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夸王梓同学记忆超群绝伦呢!
第二篇:母鸡
王梓
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外号,这些外号都带着戏谑,就拿我们班的“母鸡”来说吧。
他姓陈,拼音字母开头是“C”,别人就总是把他姓的开头字母和“K”联系在一起,变成了“CK”,“CK”就是英语里“Chiken”的简写,也就是“鸡”的意思。而他自己成了“小鸡”也乐不可支。可为什么会得“母鸡”这个雅号呢,就与他的故事密不可分了。
这天中午,他正在看一本关于母鸡的书。同学们围在他旁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有人拍了怕他的肩膀,对他说:“小鸡,书好看吗?借我看看呗!”他“哼”了一声,皱着眉头,没有理睬,继续看他的书。那个同学不依不饶,扮着鬼脸继续追问:“小鸡,我看你好像要火冒三丈了,会不会自燃变成烤鸡呢?”这回,小鸡连“哼”都不哼一声了,直接无视了他,把他当成了空气。≤zhaichao.com≥
可是,事情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小鸡的书还没有看完,突然,就急匆匆地像屁股着火了一般。只见他一只手捂住屁股,一只手按住肚子,曲着腿,弯着腰,“大步流星”地迈着“小碎步”,好像母鸡要下蛋似的,一路飞奔向厕所。我们哈哈大笑,有人幸灾乐祸地说:“同学这么久,才发现原来他不是小鸡,而是一只母鸡啊!”
过了一会儿,小鸡浑身无力地回来了。同学问他:“母鸡,你刚刚去下蛋了吗?有没有下出一个金蛋来?”母鸡瞪了他一眼,突然又笑起来了。他学着母鸡的样子,一只手放在屁股上当尾巴,一只手放在嘴上扮成尖尖的嘴巴,屁股一撅一撅的。忽然蹲了下来,学着母鸡下蛋时“咯咯哒,咯咯哒……”的声音,嘴里还“噗……”的一声,表示下了一个蛋。我们见状,有的笑得捂住肚子,有的笑得趴在了桌上,有的甚至笑得腿软,倒在地上打起滚来……
自此,他就得了个“母鸡”的外号,而且叫起这个外号来的时候,还总是附带着这个故事。
第三篇:话婆
黄子堃
老人一般都是一个“话痨”,要是两个老人遇到了一块儿,总都是谈一些鸡毛蒜皮、柴米油盐这类的生活琐事。说的唾沫横飞,要是真的打开了话匣子,那就似黄河决了堤,满江之水、滚滚涌来,直向着你的耳朵里灌进来,使得你脑浆沸腾,好似一锅煮开的豆腐脑。
如果是从大早晨就开始演讲,那最后的闭幕典礼就会在晌午时分。大家都说的饥肠辘辘、口干舌燥,谁叫他们把唾沫星子喷得满天飞,最后肠子都是干的,苦胆快要空了,连胃中的那点胃酸都消耗了一大半。大家只好依依不舍地散去,下午一边沐浴阳光,一边打着牌聊着天。
这就是我家奶奶——话婆的日常,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她拥有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话多,不然她怎么会叫这个外号呢?
话婆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是一个老实勤快的人。她不是苏州人,她是江北的。儿子和儿媳妇住在苏州,为了照顾自己心爱的小孙子,她便离开老家江北来到了苏州。
苏州可是座大城市,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车水马龙,自然少不了一些农村罕见的交通工具了。话婆来到了苏城从来没有坐过公交车、火车、地铁、有轨电车……只觉得很有趣,但并没有因为来到了大城市,就开始游玩景点,只是一心照顾着他的小孙子。
话婆特别爱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她带着小孙子一起下楼去遛弯,晚上又要哄他睡觉,在小孙子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都陪伴着他。后来,孙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独自在家了,她依然不管干什么事,都要告诉孙子一声,即使是自己下楼去晾个衣服也会告诉小孙子,而且总要叮嘱一番。
小孙子慢慢长大了,她感到十分的欣慰,但也开始和小孙子有了一些分歧。她发现孙子经常回家很晚,就跑去找老师了解情况,得知孙子写作业的效率很低,便常常告诉孙子要专心听讲,希望孙子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能经常督促提醒孙子,她特意招聘到孙子上学的小学,开始了很辛苦的食堂工作。
孙子效率变高了,她感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但孙子变得有点不愿意听她的话,对她的话有点厌倦了。有时她还没有开口,孙子就开始不耐烦了,甚至用手把自己的耳朵堵住。但话婆还是会笑着告诉孙子这些、那些,不厌其烦。
现在,他的小孙子已经长大了,已经五年级了,再也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已经长大了,好像不需要她的苦口婆心,不需要她的悉心照料了。话婆特别欣慰,她向小孙子告别,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屋,自己的农田。每一天晚上,她家的电话铃会准时响起。电话中传出了熟悉的声音:“喂,是奶奶吗?你吃过晚饭了吗?”“哦!是孙子呀!我吃过晚饭了,你呢,吃了什么好吃的啦?”“我吃了红烧肉。”“哦!那你有什么事吗?”“奶奶,我想你了。”电话过后,话婆哭了起来。
不,不应该叫她话婆,我得叫她——奶奶。对,没错,她就是我的奶奶,十分疼我、爱我的奶奶。她虽然话很多,但是都是对我有用的。现在我十分懊恼,我为什么当时没有把她留下来呢?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奶奶,我永远忘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