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如今,孩子们不能返校上课,没有了老师的监督督促,课堂上以及练习题反馈出来的学习效果是否可信,这些都是直播课带给我的思考。
在尝试直播课期间,我有以下感受
1、再好的准备都会有突发的状况发生,需要有很强的临危应变能力。
2、好的课前准备能让讲课的思路更清晰,课堂教学的节奏更容易把控。
3、学生在网络的另一端,学习的情况难以掌控,听久了学生会枯燥无聊,会想睡觉,及时的互动和老师的激情能够改变这一现状,当然有趣幽默的方式更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4、关键点知识需要反复强调,不然单纯的图文讲解学生很容易走神,错过关键知识点。
5、反复地对学生提问,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思路,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互动上来,适当的连麦也是必不可少。
总体来说,这节直播课总体效果不错,学生们参与度高,而且发现学生虽然远在屏幕的另一端,但他们遇到问题时,也会认真思考,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也让那些平日里在课堂上羞于表达的同学卸下了思想包袱,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第二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刚刚走向正常的教学又打断了,到目前的线上复课,师生经历了很多,有收获,亦有不足,现就具体情况总结如下:道法课程注重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但由于网络授课的空间限制等因素,老师很难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书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在线上教学期间,我通过语音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阅读和分析教材,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要做到熟悉和掌握教材。之后,我会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并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但是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线上教学,老师对学生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学习任务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其次,学生的作业教师需要在网上批阅,这难免会加大教师身体上的工作负担和难度。第三,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学生之间差距的拉大,无论是学生自身基础的原因还是家庭的原因,每次课后教师基本都需要向个别家长反映学生旷课和作业情况,这也给部分家长加大了压力,有时力度掌握不好,甚至会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采取的如下措施:
1、经常与学生或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多做思想工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争取让课堂的学生一个都不少。在家长群里面多开展表扬性活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增加学生互动环节。在考虑课堂时间的前提下,今后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师生互动,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初步定于每堂课10分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变教师讲为学生学。
3、保持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增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总之,在今后的线上学习中,我要进一步研究在线教学的规律,抓住备课、授课、作业、考试等关键环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做到停课不停学,保证教学质量。
第三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对线上教学早有一些零散的想法,但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想想。疫情之前在线教育等被喊了很长一段时间,一言以概之即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学,线上教学统统回到了学校线下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必要仔细的想想这个事儿了。
疫情之初,线上教学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这样做学生就不能学习。一是学生需要学习新的课程,二是防控疫情的需要,减少学生等在社会上流动,三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尤其是毕业年级的高三和初三的家庭,如果不进行线上教学,家长和学生都会非常的焦虑。不管这种方式是否有效,线上教学毕竟是在校集中学习的一种补偿,从某种意义说上线教学是缓解社会焦虑的一种方法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上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是视频不流畅这是硬件的问题,有的学生不认真一边上网课一边玩游戏等这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有的家长反映看屏幕时间太长影响视力等这涉及健康的问题。总之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但因现实就是如此,线上教学是当时唯一的解决办法。但对线上办公确实方便很多,例如线上视频会议,线上家长会,布置工作等确实方便很多。随着复学的完成,学生们就彻底的返回了教室,线上教学一夜之间又成了摆设。
反思之一。学生居家学习究竟行不行?我个人认为线上教学对于非常时期是在校集中学习的一种有效替代方式,但学校是集中学习的场所,目前还不能被个体居家学习所取代。学校不仅仅是接受学习知识的场所,学校更是青少年在一起交流的场所。也许有人说线上也可以交流,这个说法我不完全反对,但是就目前技术手段来看,通过在线交流与现场面对面交流还是不同的,面对面交流时的肢体语言、及时表情等是线上交流所无法替代的,举手投足或微微一笑是语言或文字所无法表达的。人具有社会属性,教育的功能之一也是让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从建构主义角度看,知识的意义本来就是通过群体的社会建构所产生的。不论是知识的学习、行为的模仿、心理的交流等,这些都是青少年需要群居而非个体居家所能完成的。这些都是学校不能消失的原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2015年发表的白皮书对学校和教师行业是否会消失也做过论述,该白皮书说,学校和教师都不会消失,但是都会转变,未来的学校和教师与现今的功能与职能都会有所不同。
反思之二。教师的职业能否可能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时代的来临,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学校已经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和教材已经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互联网,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变成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今天看来任何人的大脑不可能有百度百科知识量丰富,再例如智能导航app出现以后,街头问路的人几乎不可见了。移动手机的出现让新华字典销量锐减,如今很少见到高校大学生抱着一本英汉字典去图书馆学习的场面。从线上获取知识应该是从学校和老师及教材上获取知识重要的补充,不久后学生获取“静态知识”主要来源应该是网络。这就引起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大量的知识可以从网上获取,教师这一职业继续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哪些知识是最值得学习的?教师职业哪些功能是智能机器不能取代的?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不懂信息技术的教师必然要被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或者智能机器所取代。
反思之三。线上教学等于线上学习吗?疫情之前在线教育炒的热火朝天,可汗学院、新浪课堂、翻转课堂、双师教室、智慧课堂等等,这些所谓的新生事物都没有被大量的复制推广。然而疫情让线下教学一夜之间都搬到了线上,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别无选择。家长、老师和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到线上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这是事实,必须接受。但对这个现象也必须冷静的思考,线上学习状态不好的学生大都是平日线下学习效果也不好的孩子。试想在课堂群体同学监视之下都能睡觉的孩子,让其一人在线上学习他能坚持独立学习吗?这不是孩子的错更不是线上教学的错。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个在课堂上睡觉的孩子,是不是每课每科都睡觉?是不是整节课都睡觉?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了身体或者心理有问题的人除外,这里说的是一个身心正常的孩子。这说明什么?这就是说课堂上这些内容不足以引起睡觉学生的兴趣。在睡觉的孩子看来,这些内容不值得学或者学不会,总之没有价值。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当人面对自己没有价值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根本不能引起他们获得这些东西的欲望。有人说,学习这些内容对学生目前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对其未来会有意义,其实这也是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到底是该面对当下还是面对未来,对当下没有意义的事儿何谈未来?因为疫情的原因,匆匆地把教学从课堂搬到了线上,实际上是不合适的也是无奈的,但也必须承认当时只能如此而已。针对数字时代,知识呈现爆炸式、指数式的增加,人们通过在线获取知识是必然,因此必须变线上教学为线上学习。看似一字之差,但是理念上完全的不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通过在线获取知识,自发通过在线与同伴进行交流。老师通过在线的方式要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或学习小组通过任务驱动或是目标驱动,进行自主的获取知识,通过在线以完成任务的方式、问题解决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进行合作、协作、交流、展示、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协作的意识、批判性思维等。
在现如今,我的观点是,线上学习应该是学校课堂集中学习的有利补充,例如通过线上方式提供课后服务应该是探索的途径之一,也可以通过线上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在线实现教育的区域均衡化等。教育未来的路很长,值得思考事儿也很多。
第四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三月正是草长莺飞莺歌燕舞的好时节,可是疫情卷土重来,我们又被迫踏上了居家教学抗疫的漫长旅途。
经历过去年的突如其来和措手不及,这次的线上教学,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早早做好了各种准备,课件,电脑,课程表;课本、教参、练习册。大包小包收拾回来再安排妥当。可二个星期过去了,我越来越期盼着开学。
线上教学固然有它的长处,例如上课不受空间的限制,网络上的各种学习资源也更加丰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更加的放松和自如……可它也不可否认的存在许多的限制和不足,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如果学生不打开摄像头,教师根本无法掌控学生的实时动态,经常我这边点名请同学回答问题就听见打开的话筒里传来嘈杂声音。这样的听课效率如何能够与现场教学相提并论呢?其次就是作业的问题,有的学生提交不上作业,或者提交上了质量却不敢恭维。
怎样保证上课时学生能够专注听课,不开小差呢?及时、频繁的互动是个好办法,我选择随机请同学来读课文,回答问题。几乎每隔4、5分钟就与同学互动一次。这样每个同学听课时都会更投入。还有就是运用消息留言框,有些问题比较简单,我鼓励学生打出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时,如果完成了就请同学回扣数字1。2…。等等。
作业交不齐就想办法解决,每周一次的电子奖状发起来:坚持之星,阅读之星、明星作业……加分管理,得A得记三分,得A得计2分,其他只要提交得1分。奖励对很多同学的反应是立竿见影的,家长在收到孩子的电子奖状时也格外高兴,他们也会更加重视督促孩子的日常表现。除此之外,每天我会在七点半和八点这个时间段去微信群里定时提醒,越来越多的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变得认真了。对于每份提交上来的作业情况我也会及时反馈,有提交必有批改,有不足必有整顿。
第五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根据区教育局的通知要求,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中下,从X月X日开始,我已经进行了3周的线上教学,这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再加上信息技术水平的缺陷,我从开始的战战兢兢、不敢下手,到现在逐渐习惯、得心应手,每发现一个新功能能在教学上有所协助都无比的激动,现在将一些收获和困惑都小结一下,也许有些想法、做法是稚嫩肤浅的,压根儿不值一说,甚至贻笑大方,但终归是实践所得,姑且一说吧。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带来在授课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四年级语文线上教学的内容,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王树妹主任作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年级组建立区层面的集体备课群,制定四年级语文区级集体备课方案,全区统一规定每天授课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由每个学校的备课组长领取任务,撰写学习单初稿,寻找上课资源,上课前一天下午2点在集体备课群集中讨论,然后根据修稿意见形成最终定稿。我们备课组在拿到学习单和学习资源之后,还要在进行校内的集体备课,制作上课PPT,确定上课人员,分工合作。第二天8点半到9点10分完成线上授课,然后各班统计上线率,核查未上线原因,再检查作业,查找问题,并将问题汇总,分析原因,进行有计划地课后辅导。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四年级语文线上教学逐步形成了学习初案、集体研讨、二次备课、线上教学、批改作业、问题汇总、课后辅导这样的过程。从教学效果来看,对小学生而言线上教学的内容不宜过复杂,前期教学古诗,检查的手段是抽查背诵、默写,只要上线学习的同学,检查的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但在X月27日学习修辞的时候,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一是所选的学习视频过长,学生观看视频不能至始至终,学习效果差。二是视频讲解不比课堂教学,关注不到学生现场掌握情况,讲解没有针对性,课后作业的反馈问题很大。四年级组及时调整内容,28日针对这一节课重新直播教学,效果有改善,但还需进一步增强练习。
二、教学工具的变化带来技术应用、教学状态的变化
技术问题是横在线上教学面前的一道沟壑,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的蓦然改变,都需要一个逐渐适应、逐步改变的过程。四年级语文线上教学经历了一个被动接受、手忙脚乱、烦躁退缩、压力前进、摸索方法的过程,可以说线上教学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上课状态的改变,你不知道对面坐了谁在听课,没有交流,自说自话,缺乏自信。紧接着就遇到“卡”的问题,这不是学校的一两个技术人员能够改变的,而最后改变这个问题的恰恰是我们上课的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共享很重要。另外,我们不能总想着用简单的办法来对待线上教学。刚开始,不知道线上教学要经历多长时间,面对一系列技术问题,教学效果不如意,总想着能不能先对付过去,于是出现了给视频放任学生自学的现象,幸好及时得到了纠正,关键是思想观念要转变、要统一。关于上线率,最近一周有了良好的改变,这离不开家长的监督,经常不上线的9名同学,有学习能力不强的,有在外地的,更多的是家长不闻不问的,经过本周的电话接触,利用领教材时的当面较量,除了三名隔离或学习困难学生,其他都上线了。同时,我觉得线上教学要更富于语言的趣味性、内容的故事性,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第六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线上教学初始阶段,突发状况不断,由于在线课堂线路拥堵,我总是被拒之门外,只能硬着头皮研究新的上课方式,一起备战的这些日子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方法总比困难多”。在这样的艰难背景下,需要什么,就要具备什么,不能有半点含糊。管教学的领导们线上巡课,替老师们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让老师们在逆风的时刻倍感欣慰,力量倍增。
随着线上教学时间的延长,教师的线上上课水平已经提升了许多,但是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主旋律。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研究学生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有的学生能够适应这种上课模式,线上上课举手积极性提高了,作业也进步多了,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错误率高,需要老师再认真反思想办法,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借助网络平台,不断参加各种培训,做好笔记,认真反思,落实到日常的线上教学中,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第七篇:线上教学策略与反思
我清晰地感受到,想要讲好这篇文章,有难度。于是我先与学校美术学科的张宁春老师进行了沟通,请她给我发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高清电子原图,方便自己备课。之后我搜索并研读了大量网络资料,其中有视频,比如电视栏目和网络博主对这幅画作的解析及评价,也有文字,比如与《清明上河图》息息相关的《东京梦华录》,扩充了自己对于这幅画的见解,让我感受到了徽宗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物力财富的丰庶,也更深刻地体悟到行将到来的靖康之变的历史苍凉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渐渐感到自己责任之重,不可随意对待,辜负这幅传世画作,辜负这篇好文章。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我细细研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对于这一课的分析,脑海中有了大致的上课思路,将流程划分为“入梦”“酣梦”“惊梦”和“解梦”四个版块,每一版块有各自功能,并认真设计了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主观能动性,提前对文章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