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2023-09-20 08:43

  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体会大概有7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暑期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线上培训会,学习后做如下心得感想。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第1页共11页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的火光。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为使一线教师深刻理解“2022版义务教育课标”内涵,5月10上午,学校安排我们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解读直播。看完三位专家的讲座,我获益良多。

  王崧舟教授的讲座从新课标修订背景、一个核心、五大课程主题、五大课程主题、六个学习任务群和四条教学建议等多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与2011版的课程标准相比,此次修订的力度之大,变化之多,有目共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从课程目标来看,新课标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意味着大语文时代正式到来。“文化自信”首次在语文课标中被强调,原小学阶段要求学习的129首古诗文增加到了160首,从课程改版上践行“文化自信”。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要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王崧舟教授也提到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使用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作为教师,我们要立德树人,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我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个中心句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语言理解、语境熏陶中体会雨来的爱国之情,起到了深化主题,浸润核心素养的作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浩瀚的文化海洋,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于课本,积极开展诗词大会、书法、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多元化教学时,也通过课外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度了解,树立起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豪感。语文书上的文言文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人教部编版《囊萤夜读》这篇文言文,塑造了一个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形象,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文言文中是蕴涵很深刻的,弘扬这种精神在学生的思想上是很重要的,这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稳固的思想基础。

  新课标从课程内容设计来看,提出了学习任务群,主要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第一层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基本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融合问题导向、自主合作、个性化与创造性学习等因素,促进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每个语文任务群在实施的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梳理与探究,更加突出实践性。学习任务群的第三层提出的的整本书阅读,我觉得应该着重阅读过程的落实,只有学生真正读进去了,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才会有自己的感悟、思考和收获。经典对阅读者的熏陶,是在阅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慢慢体现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觉得学生阅读不应该是为了考到高分才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读,而应该是去享受阅读经典的过程和阅读体验。也只有这样的阅读经典,才能真正以经典熏人,到达立德树人的目的。

  讲座中王崧舟教授向我们提出语文教学的四点建议:立德树人,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整体规划,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创设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特征;智慧学习,探索新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我们就应该要明晰“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智慧育人。在新课标指引下,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学生共同成长。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夏日将尽,秋意正浓,在秋雨微凉的8月25日,我参加了“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培训会”,此次培训是进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课堂教学质量,进步深化课程改革。在聆听了曹保义老师《“教-学-评”一致——2022版义教生物学课标解读》和杭跃男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指南——义教新课标学习体会》报告后,让我对在教学过程中困扰我的教学方法、评价等教学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对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谈一谈对2022版新课标一些变化的认识和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曹保义老师《“教-学-评”一致——2022版义教生物学课标解读》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关于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一是”教-学-评“指向课程目标

  新课标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体现四个维度和育人价值: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和探究实践。四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上的协同的关系,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系。

  二是学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一致

  学业要求指向核心素养,是阶段性目标,是学业质量的基础;学业质量是学业要求的综合提升,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

  三是教学活动与学业要求的一致

  四是教学评价与教学活动的一致

  杭跃男老师《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指南》报告中指出课程理念的六个内涵: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

  基于以上新课标的变化,谈一谈我的收获和感悟:

  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要求变学业要求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变为以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三维目标的延续,更是深化。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辩证看待教学与育人目标,不能单纯的只是讲授,要从教学策略、情境素材、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总体设计。在教学策略上要从问题解决、任务驱动、自主建构、活动体验上入手;创建日常生活、健康疾病、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文化传统等情境,让学生在这些大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两位老师的报告中都提到了在跨学科实践中解决问题,这也是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和践行的情境式教学,单元整体性教学。让问题情境化,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迁移创新。学习活动不再是单调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主动参与,改变学习的方式。

  对于我一直迷惑的学习评价该如何施展,两位老师的报告让我豁然开朗。学习评价是多元化促发展的,在教学实际中评价导向怎么有利于育人,就怎么评价,评价伴随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捕捉学生有价值的表现,不要关注成绩,要关注价值和素养提升,达到全面评价的要求,这也是落实全面育人的目的。用素养是否有提高,来评价学习方式和方法是否需要改进,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评价要成为改进措施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学生的一些活动评价,我们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要主动的自我评价。

  一场培训下来,收获满满。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将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时时秉持终身学习的空杯心态,不断去学习、探索和践行新理念新方法,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引擎,在课堂中践行促学促教的评价原则,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的线上培训,让我更加明确了身为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常常提及“核心素养”,即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养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关键能力。这是新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也是从“双基”到核心素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老师不仅仅限于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品质的。教下去的是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育人,育时代新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明灯,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品质发展的道路中也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师道尊严”才能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这盏灯才会长明。

  新课程标准,既赓续了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新时代精神进行了革新,与时俱进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也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紧跟时代潮流,做新时代有理想、有能力的教师。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出台,“新课标”成为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为了更好地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标准,并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学校专门进行了培训,我感悟良多。

  1、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意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的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教师、学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等问题的认识发了很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质疑、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收集和利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3、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第六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了进一步促进美术教师深刻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精神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切实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滕南中学积极响应,精心筹备组织,2022年8月27日全体美术教师参加了本次线上培训。通过听取专家对课标内容的解读、新旧课标对比,我发现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

  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改变课程设置安排,注重知识与学段衔接。

  首先艺术课标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组成,五门学科共同组成艺术学科;相比旧课标而言,新课标加强学科横向连接,以美术和音乐为主线,多学科融合为辅线,在学习任务群中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加强学段纵向连接,新课标的学段划分更符合学生的基础,加强学段之间的连接。尤其在第四学段选修课程中,与高中模块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连接关系,增强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

  美术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与身边事件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

  2011年版的美术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更多地关注于课程的评价,关注美术学科的评价,而2022年新版艺术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一方面重视艺术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海不厌深,不论是涓涓细流或是大江大河的汇入,它总是敞开胸怀接纳。无论何时何地,敞开心胸学习和吸收知识,总会使我们更加具有智慧。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不仅是在2011年版基础上的延续,也书写了新时代的理念和特色。

  作为青年教师,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既有随处可栖的江湖,也有随风筑梦的骁勇!

  第七篇:新课程标准202x版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有机会学习了新课标,收货颇多!首先是课程的变化,小学课程增加了计算机课程和劳动课程,同时减少了学科类英语的课时!更说明了新课标要求学生综合发展!

  在新课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新课标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文字,感知知识,从中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并深深体会到知识与现时生活的紧密联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条常流常清的河。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教书育人谨记于心!

Copyright © 2012 www.zhaic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抄网

陕ICP备17000724号-4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