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孔繁森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孔繁森精神,根据“知纪明规懂法”为主题的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安排,7月8日,49处纪委组织机关45名党员干部前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在缅怀英模光荣事迹中接受“红色教育+廉洁文化”的双重洗礼。
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前,所有人员整齐列队,庄重步入展厅,向孔繁森塑像敬献花篮,深深三鞠躬,并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聆听、仔细观看了“齐鲁赤子·时代新人”“听党召唤·敢于担当”“汗洒高原·再谱新篇”“情深意重·大爱无疆”“星殉边陲·魂归故里”“光耀神州·精神永存”六个精彩篇章,一幅幅画面、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形象展现出孔繁森同志忠诚、干净、担当的英勇品质,深深感受到孔繁森同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勤政廉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参观后,全体党员干部集体观看专题片《清贫的力量》,通过聆听十多位采访者描述,进一步了解孔繁森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党性信念,感人事迹再一次让大家领悟到孔繁森同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归’的奉献精神。
通过参观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心灵受到了洗涤,纷纷表示,今后要学习孔繁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时刻冲在前,事事做表率,以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
第二篇:参观孔繁森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
7月8日,我处组织开展“知纪明规懂法”教育活动,我们满怀崇敬与感怀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共同聆听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感触颇深,催人奋进。
同志们身着工装,佩戴党徽,进入展馆,我们首先向孔繁森同志塑像深深三鞠躬,接着面对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展馆之中,也净化着我的思想。
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看到了陈列在展台中的孔繁森同志用过的一件件实物,朴实无华的用具,钢劲有力的笔迹,展出图片二百七十余幅,陈列实物千余件。处处记载着孔繁森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孔繁森同志1944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参军、入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家有高龄老母,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当时担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赴藏。西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然而他却十年如一日,一腔热血洒高原。在藏工作期间几乎没给家里寄过钱,却对藏胞十分慷慨大方,用自己的工资为藏胞买药、送生活费、为抚养藏族孤儿竟多次卖血换钱,然而,令人痛惜的意外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孔繁森同志干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他两件遗物;一是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一位两袖清风、廉洁清正的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他第一次长途跋涉来到了西藏主持工作的3年时间里,作为县委副书记的孔繁森深扎基层、几乎跑遍了全县的乡村。任期满后,他回到了山东老家任职,后来第二次主动请缨,到了阿里地区担任副市长,当地人们的缺医少药他看在眼里,他每次下乡都会准备一个药箱,里面放满药品,给百姓们看病送药。展厅的纪录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孔繁森同志的同事回忆描述一次走访时,他竟然把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送给了藏民,自己只剩下单衣单裤,听着这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泪水多次润湿了我的双眼。这次任期满了之后西藏请求孔繁森留下,而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留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非常感动。这次他要去的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之一,条件更是艰苦。
通过学习和参观,我深深地被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所打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我决心把这种坚韧的精神带到今后学习与实践中去。我们不仅增强了对孔繁森精神的认识,更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荣誉感和立足岗位做贡献的使命感,懂得了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后,我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第三篇:参观孔繁森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
7月8日上午,我们参加了处纪委组织开展的廉洁教育活动: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我们踏着孔繁森的“足迹”,怀着激动的心情缓缓走进纪念馆,并在孔繁森雕像下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中,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我们对孔繁森同志的工作事迹有了具体的了解,感受颇丰。
公而忘私、无私奉献
出生在山东聊城的孔繁森,在自身勤奋努力和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干部,并远赴西藏开展扶贫工作。在第二次赴藏工作前,孔繁森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父亲过世,母亲已经87岁高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自己这一走,很可能是和老母亲的诀别了。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问:“三儿啊,咱不去不行吗”?“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作为身在肩负着高质量发展重任的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更要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坚定不移的投身到基层生产一线,和广大职工一起,不惧风雨艰辛,为将四十九处建设成为超一流的煤炭建设施工企业而努力奋斗。
清记于心、廉践于行
孔繁森同志从任县委副书记一直到地委书记,更大的权力不但没有让他懈怠,反而使他怀着无比坚定的心,走向了条件更加艰苦的地区开展工作。他从懂事那天起从父母那里等到的就是清清白白为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教诲。他一生极为简朴,在遇难后的遗物中也仅剩下8块6毛钱。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这种廉洁自律的品质,在工作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工作效率上,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用心服务、为党争光
在西藏期间,孔繁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运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藏族同胞看病。每次下乡时,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结束后,他身边总围着一群等候看病的农牧民,他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他在任期间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当地藏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当地群众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为群众服务,也是我们身在企业党员的责任,只有用心的为广大群众职工服务,解决群众息息相关的难题,才能使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参观孔繁森纪念馆个人心得体会
7月8日上午,在49处纪委办公室的组织下,我随四十余人的参观团队,来到江北水城聊城,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此时正值我党101个华诞,意义非凡。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西北隅。馆内设1个纪念厅和3个展览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事迹展览。展览分为“深刻怀念”“齐鲁之子”“汗酒雪城”“情系高原”“廉洁清正”“光耀神州”6个部分,展出图片多张,陈列实物千余件。
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有幸再次聆听了孔繁森同志的光辉事迹。孔繁森同志1944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参军、入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当时担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赴藏。西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然而他却十年如一日,一腔热血酒高原,做人民群众的好儿子。他家有高龄老母、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却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他囊中羞涩,在藏工作期间几乎没给家里寄过钱,却对藏胞十分慷慨大方,用自己的工资为藏胞买药、为扶养藏族孤儿竟多次卖血换钱。他始终在努力践行自己最喜爱的那句:“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然而,令人痛借的意外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孔繁森同志于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
听着这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望着那一件件实物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泪水多次润湿了我的双眼。我为孔繁森同志“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如冈底斯山”的精神境界所震撼,为孔繁森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党性信念所感动,同时也为这样的好干部过早的离去而深感惋惜。
孔繁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西藏人民,而他却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年迈的母亲,他作为当时的地委书记,拿着当时比内地同等级别干部6倍的工资(高原补贴),却没有钱寄给家人。这即是一种对比,又是一种强烈的感动。他把自己的“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句话,真正在实践中付出了,也影响了身边的人。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党员的职责,也给党员指明了方向,我对这句话感觉最强烈,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他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我心灵的窗户上。时时的感染了我,影响了我。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我要把孔繁森同志忠诚、干净、担当的英雄品质传达给科室的党员干部,带动大家学习孔繁森那投身忘我的工作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让大家用行动去践行党员的承诺。同时我们要努力增强业务素质,让学习始终贯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带动项目部技术人员共同学习和提高,不断增强我处技术管理水平。
目前49处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作为机关党员干部,我们要立足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立足现场,勤勤恳恳为基层提供服务,用实际行动为49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