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大约有8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不(fou)
3.学生自由朗读
4.齐读
三、疏通文意
1.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过中不至:到;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谁最先把这段话背下来。
(读背这段对话)
4.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孝顺;伸张正义;落落大方;
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通过文章对这两个人的描写,以及对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记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
知错能改
事情本身: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有诚信,讲礼仪。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六、作业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背诵全文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虽然课文故事性强,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但一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继续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是大有必要的;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同样不可缺少;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诵读古代诗词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将“文言”与“文”同步进行方为科学的教学。
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掌握浅易文言文翻译技巧。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守信、重礼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美谈,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聪明的孩子,请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现在听范读,大家听读时注意节奏停顿和语气,必要的地方做好阅读标记。
2、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
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三、抓住重点词,感知课文
1、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先自行疏通文意,并完成大屏幕出示的题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合作翻译,合力找出以下四组词,并加以解释)
(1)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2)两个分别表示敬和谦的美字:
(3)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
(4)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
2、请大家运用文中的知识解释下列词语:
四舍五入去世不期而遇瞻前顾后穿针引线(多媒体出示)
四、复述故事,理清思路。
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讲了哪个机智的孩子吗?他的机智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
(明确:复述故事应该叙述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从文中找出对应的信息,并加以整理。
五、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阅读:抓住“怒”字,读出愤怒之感,声调高昂,注意“非人哉”。
重读。
追问:面对这种情况,元方是怎样处理的呢?从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教师指导阅读:声调不高,但义正言辞。
追问:元方这样回答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友人有何反应?从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试分析友人态度变化。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元方和友人的?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讨论,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讨论:元方面对友人的示好,却入门不顾的行为,你是怎样看的?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全班展示成果。
六、再读课文,走进情节。
1、假如你是陈元方,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是友人,你会怎么对待这件事?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机智的元方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明理重信的故事,老师也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也能做一个明理重信之人。
八、板书设计:
第三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共136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方式,有理有据且多角度的评价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守信。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诱导,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插图,谁知道讲的什么故事?谁来讲讲?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等,今天我在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到《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读懂它。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学会礼貌待人、诚实守信。
3.背诵课文
三、介绍作者作品
四、析题:
陈太丘其实叫陈寔,因为做过太丘长,所以人称陈太丘。就好比大诗人韩愈是昌黎人,就称韩昌黎,柳宗元是河东人,就称柳河东。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特征。
五、听读欣赏——正音、把握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学习文言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下面我们进行第一层次:正音、把握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1、首先听老师范读,请同学们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节奏和朗读的语气。
2、学生朗读。
要求:
1、自读,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
3、齐读感知课文。
六、译读理解——质疑释疑,通译全文。
1、合作学习,理解文意。
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疑难句子下画线,重点问题写上评注。
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七、品读——探究文理
文意我们已理解,这就需要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分析人物的感情,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名句、故事。
八、轻松练笔
争做一名诚信的中学生,应该这样做…
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实际,从生活小事说起!
九、课堂小结
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十、以诚信的名义宣誓。
十一、布置作业: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道德准则,结合今天所讲,围绕“礼”或“信”,写一篇作文。
第四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学情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描写了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能诵;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故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文词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难点:针对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才华横溢的谢道韫,并且请同学们回去找了一些有关聪慧少年的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来结识另外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陈元方。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快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字音义;
2、慢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读;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期”、“舍去”、“乃”、“顾”等。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并复述故事内容。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陈太丘、友人、元芳;重点描写友人、元芳。
(2)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分角色朗读,请男女各两组学生分别扮演元方和友人,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四)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称谓?
“君”是对别人的敬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谦词。
2、元芳与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元芳:懂礼、聪明、识义、个性率真。
友人:无信、无礼、不知自省、知错就改。
3、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这种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元芳的个性率真。
失礼,友人已经感到惭愧,知错就改,应该原谅他,而且他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
4、请同学们说一说学习本文之后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知错就改;学会聪明机智的应对他人。
(五)小结
同学们,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学习古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此,从古人的身上找优点加以学习,从古人的身上找缺点,引以为戒或加以改正,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人吧!
(六)、课外作业:
1、翻译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摘抄本上。
3、如果有一天,友人与陈太丘又碰面了,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篇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元芳:懂礼、聪明、识义、个性率真。
友人:无信、无礼、不知自省、知错就改。
第五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被编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及其他学科,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即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又提出学生能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尤其后者为下一单元的练习朗读和默读奠定了基础。这一课在本册文言文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课文故事性强,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但一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继续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是大有必要的;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同样不可缺少;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诵读古代诗词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将“文言”与“文”同步进行方为科学的教学。
2.本节主要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3.教学目标
依据三个维度我预设了如下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②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3、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优良品德。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难点: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继《童趣》、《论语》、《山市》之后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尽管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有限,但该文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学生在多读之中能够感悟大意,借助详细的注解基本上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可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较为封闭见识浅薄的农村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知识有必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训练或推荐来完成。至于文言文的快速背诵要有技巧,这一点也需要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三、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预设目标,我选用了:激趣导入法、诵读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探究讨论法。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渲染氛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尤其针对初一新生让其采用不同形式的诵读既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又能体会人物的情感。分类整理归纳法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与习惯,诸如词语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归类”意识加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学生练得越早收获就越大。新课标还很注重学生思考和探究、讨论合作能力,希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学法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学法指导,如:圈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研究法。通过默读圈点勾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以及文眼关键词;朗读法,在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背诵课文;合作法,则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这篇课文所探究的问题,进而形成开放式的话题。
五、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八德教育誓词。
二、复习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课文学习
1、读课文,注意停顿;
2、全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3、感知文意,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4、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四、拓展思维:
1、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你能解释一下句子吗?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问题探究:
1.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
2.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六、课堂延伸
学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想法。
七、课外延伸:
1、有关诚信的名言与成语的积累
2、讲故事比赛
八、作业:
1、查找有关资料,写一字左右的描写“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文章。
2、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剪贴本上。
六、板书设计
第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导入
1.讲述《元方善对》的故事
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提问: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争相回答)
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年仅十一岁的元方就表现得如此机智,聪颖。事实上他的才智在此之前就早已显露。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元方,深入领会他的过人之处。
2.明确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二、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聚焦目标一)
(一)诵读课文
1.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强调朗读的字音、节奏。
易读错的字如:"尊君在不”中的“不”的读音应该是
节奏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体会到:根据读准节奏。
朗读时需注意的句子节奏划分:元方/时年/七岁待君久/不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二)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及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
“删”,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2.强调重点内容。
(1)“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
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2)在文中补充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
(三)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
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
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聚焦目标二)
1.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期日中,过中不至”
无礼-------“对子骂父”
暴躁易怒----“友人便怒”
粗鲁-------“非人哉!”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总结:言而无信,不懂礼貌,但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懂礼识义,性格直率,正直不阿,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学法指导: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合作研讨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你是怎么看的?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三)展示讲解
(四)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诚为本,以礼待人。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第七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熟练背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辨中感悟“礼信”,在评论中学会正确的待人处事,培养创造性阅读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合作探究法,能有理有据的分析人物形象。
3、延伸感悟法。通过延伸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熟读成诵。
2、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2、反思自身日常行为,感悟守信、有礼等美德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导学案。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动漫激趣,导入新课。
二、预习展示,落实基础。
1、小组内交流,讨论预习成果。
2、全班分享学习成果,代表作答。(课件展示习题)
三、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听读,注意读音,节奏,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放开声音,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
3、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5、活动激趣:为动漫配音,文白皆可。
四、合作探究,品析形象。
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笔记,以备发言。
1、你觉得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3、如果你是文中的(元方、友人、太丘),你会怎么做?
4、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收获或启示?说给大家听一听。
5、全班交流探究成果,小组代表发言。
五、拓展延伸,感悟思想。
在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失信、失礼的人,或者是自己有过失信,失礼的时候,与同学谈谈这样的经历或当时的感受。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如何处理会更好呢?
六、指导巩固,当堂检测
1、尝试背诵
2、全班竞背
第八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比较少,文言知识的积累也不丰富;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人生阅历等方面决定品德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四、教学策略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回顾
(一)背诵课文《咏雪》
(二)《咏雪》练习(满分15分)(出示幻灯片)(完成时间约8分钟)
1、填空:(4分)
《世说新语》是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主要记叙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8分)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课前预习检查(出示幻灯片)
自由朗读课文
1、无标点朗读(出示幻灯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加标点后朗读(出示幻灯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尽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语调。③处理好语句停顿,读出节奏。
3、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4、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四、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疏通大意
要求:①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文章大意。②不明确的字词或句子,小组内部交流。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2、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见幻灯片)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
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
3、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同?五、内容探究(见幻灯片)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课文告诉我们:(见幻灯片)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信、礼、恕)
七、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小时了了》,明白其中蕴含道理。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⑥,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⑦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
[注释]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⑤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