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精选8篇)

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精选8篇)

时间:2022-12-17 10:32

  第一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去年暑假我加入了历城教育这个大家庭,作为第一次参加研修,我感觉既新奇又颇有收获。

  在前期研修时我参加的是另一学科,因而很遗憾的没能参加科学的第一阶段的研修,但在扫码加入科学组时,却让我在浮躁中寻得了一份静心思考的安宁。

  鉴于平时我在上课时就喜欢利用多媒体上的各种程序进行教学活动,且刚好教完四年级,因而一开始看到网络研修的微课任务,我并未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困难事情。然而随着一步步完善单元主题分析和教学设计,我越发觉得自己先前的认知太过浅显,所谓的教过的课件还需要一改、二改、再改。教材上这一课的内容虽然只有三页,但它所能带给我们,带给孩子的却是一扇通向认识世界的大门。

  回想平时的备课与反思,我虽有心通过活动或多媒体引起学生兴趣,带领学生积极思考,但总觉得还很“空”。在这次网络研修中,虽然只是备一课,但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下来的思考。“课标”不在手边,那就下载电子版,一遍遍翻阅;活动设计思路不明晰,那就学习前辈,一个个观看;微课录制不足,那就回看内容,调整方式,一次次重新修改。不止我如此,群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认真地一次次完善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微课。虽然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研修,但祝老师和潘老师在群中悉心帮助着每一位遇到困难的老师,指导不足,让人不觉距离,唯余暖心。看到群中老师们一份份的资源分享,感受着老师们精益求精的次次修改,阅读着每一段老师们分享的研修感悟,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找到了“组织”,有了坚定走下去的力量。

  不知不觉,今天已是研修的最后一天,有尽却也无涯,新的一学期很快就要开始了,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每一次备课与教学中,我都会回想起这次研修中告诉自己的话——踏踏实实,静心、精心做教育。

  第二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2016年10月23日,济源市教科室主任、教研专干一行60人在市教科所杨保健所长等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金华,走进美丽宜人的浙江师范大学,开启为期一周的教育科研智慧之旅。

  24日早简短的开班典礼上,浙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何曙荣院长为学员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杨保健所长用诗人般浪漫的语言、科研者严谨的逻辑,要求我们全体学员一定要静心研学、积极互动、学以致用。希望此次培训,提高教科研骨干的研究意识、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学员都能成为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引领者和排头兵。[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教育研究的盛宴,课程改革的旋律,触动着我的心灵,使我不断地反思、感悟、收获、成长。

  一、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教师

  一个老师不幸福,他就不可能塑造出幸福的心灵,就很难塑造出幸福的学生。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幸福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浙师大任俊教授不仅用他独特的魅力,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而且用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做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没有乐观能力,也就抓不住看得见的幸福。

  乐观是一种能力,即乐商,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乐商和一个人的乐观阈限有关。

  这正如每个人的反应时阈限都不一样,同样的刺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主要由基因决定。

  2、它也包括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或力量)的能力乐观能力高主要体现在任何时候都能帮助你获得正能量。

  被误解时的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时笑是一种大度;吃亏时笑是一种豁达

  无奈时笑是一种境界;危难时笑是一种大气;被轻蔑时笑:是一种自信;失恋时笑是一种洒脱。

  3、乐商还包括影响或感染他人的能力。乐观是会感染人的,但不同的人对他人的影响力不一样。高乐商的人在这方面显然更能够影响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同样的相声演员或喜剧表演者,会有不同的演出效果。

  4、对积极事件的品味能力。

  乐观是一种能力,好心情是一种素养。

  幸福的人是一个乐观的人,而乐观的人在本质上意味着具有较高的乐观能力。所以幸福的人在内在上就具有高乐观能力。

  困难可以阻止你成功,但不可以阻止你成长。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发生永远是你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成长的障碍。

  著名文化学者、浙师大毛醒策老师告诉我们要儒道佛互补,既要有儒家的“拿得起”,又要有道家的“看得开”,还要佛家的“放的下”。

  作为教师,即使我们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但至少,学会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人生。工作忙、压力大不是借口,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既然我们不想作负重的蜗牛,那就改变心态,做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做教师!

  二、做研究型教师,研究着做教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让中国梦从学生的美丽心灵开始。怀特海说:教育有用,是因为对指导生活有用。对一名教师而言,不仅要教书,更要科学的育人。没有成绩,过不去今天,只有成绩,没有明天。教师的价值取向影响青少年的价值成长,抓好育人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以研究的视角审视我们的工作,会使工作更科学、更高效。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

  (一)发现教育生活的多姿多彩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春晖中学优秀教师王国芳告诉我们要从四种视角(1。时间视角2。人物视角3。岗位视角4。价值视角)和六面镜子(1。后视镜:回味生活2。显微镜:放大生活3。凹面镜:聚焦生活4。内窥镜:深入生活5。望远镜:拓展生活6。瞄准镜:定位生活)中发现教育生活的五彩缤纷。

  他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受益;

  第二层次:提升教研能力,让同事受益;

  第三层次:提炼教学思想,让同行受益。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教育生活的五彩缤纷,进而投入到投身草根研究的广阔天地。

  (二)投身草根研究的广阔天地

  “培养研究的能力和培养专业的能力是同一回事,因为一个专业者认真地履行他的职责,循着科学的方法去思考,他就是一个研究者”。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王国芳老师告诉我们这样来研究:

  1、提炼:完成工作想一想;

  2、探索:遇到困惑想一想;

  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发生都永远是你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成长的障碍。

  3、比较:联系同类想一想;

  4、转换:换个角度想一想;

  5、拓展:抓住灵感想一想;

  6、推进:立足成果想一想;

  7、扬长:围绕优势想一想;

  8、质疑:面对现状想一想;

  9、阅读:结合学习想一想;

  0、总结:审视职责想一想;

  1、感悟:品味生活想一想。

  研究对教师来说其实就是科学的做教育,就是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提升。研究就要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教育专业化的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的素养和创造地实践的能力。参加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培训教师的有效途经,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

  (三)探索高效创新的育人方法

  管理,管是理性的,理是感性的。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最优秀的教师是变管理为服务的教师。教育是超前的投资,滞后性的回报。教改新理念是关注人,服务是满足学生需要。

  方海东,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一直在以人为本,不断地探索高效创新的育人方法。他每天坚持“四个一”: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孩子谈心,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每天写一千字的教育叙事。他的“追光班”的“因材自教”教育模式让我们艳羡不已,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教育要更好展现效能,必须以人为本,在思考中不断的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爱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三、学、思、悟、理,行动起来

  每场报告,每次学习,我们都凝神聆听,唯恐遗漏!下课后结合课程建设的讨论也争论的面红耳赤。为了总结当天的学习情况,每一组都用“美篇”制作了简报。几乎每一期简报,我们都在字斟句酌,熬到深夜,生怕落后。作为其中的一个学员,我一次次感动于他们的团结、负责,惊叹于他们的创新、高效!

  姜根华老师说:5年专注于一件事情,成为专业。10年专注于一件事情,成为专家。15年专注于一件事情,成为泰斗。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成为神坛。虽然这辈子也永远成不了专家,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至少我们可以不断的努力,以科研的视角,享受教育的幸福。

  第三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短短的五天培训,转眼便结束了。在这五天期间,有退休的老师授课,也有还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们,有教育、心理领域的专家们。他们从各个角度,各自的教育生涯获得的领悟和经验给我们讲授了自己的体会和心得。前辈们反复强调着一件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全部的精力去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老师们会对学生的以后生涯有着很大的影响,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影响让他们的人生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说,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要用心去做。

  步入教育行业,首先要明白,我们的角色是一名服务者,为广大的学子服务,做学生的引路人。要时刻记得学生是一颗种子,不是瓶子,引领他们是我们应该去完成的事情。更多的是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教会他们思维的模式,起到启发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爱岗敬业的基础上,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让自己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要有敏锐的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心中有问题,努力求答案是我们该有的态度。面对种种困难和难题,我们要积极的去对待和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有不怕困难的心态去对待面临的困境。每一次的困境都是我们的一次生长的机会。

  时代在进步,很多事情都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差别。面对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快学习的进步,与时俱进,将科技与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技术的手段,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出色的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基础上,要广泛的学习其他的知识。现在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跨领域的人才。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说,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尝试跨科目综合,比如说将数学和物理结合,让以前比较空虚,理解起来比较难的知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吸收。

  老师们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过去,我们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现在除了教书育人,我们更要注重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面对迷茫和消极的心理的学生,我们要献出更多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面对学生,幼儿时期是观察力发现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阶段,而中学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时期。做为一名教师,做为一名家长,我们不应该剥夺属于孩子的快乐和自由成长的时间,更不能让提前学习加重孩子的压力。现在社会上让孩子过早的提前学习的现象特别普遍,在该玩耍的年纪被厚厚的书包压着。过度的提前学习会让孩子出现厌学等各种情况,而且很多情况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在适当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是每个成年人该做的事情。对孩子如此,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也要有个明确的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我们不断的前进。

  第四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为期五天的培训为我们工作坊的教师提供了一个集体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感谢碑林进校为我们邀请来了省教科院、市教科所、区进校的专家名师,为我们带来了五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这五场“专题讲座”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学科引领、能力提升的“饕餮盛宴”。

  市教科所马俊华主任围绕《基于深度教学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深入解读,从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谈起,对深度学习进行了阐述,通过与单元设计相结合,对深度学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通过单元设计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分析,指导我们如何以任务驱动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主动探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近三个小时的讲座,马主任与我们参训教师进行开放轻松的互动交流,为老师们梳理了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指导教师们从大方向把握新课标核心精神,赢得教师阵阵掌声。我也在反思,我平时的教学设计还是研究教材作为重点,而不是课程标准作为起点。整个的课堂教学设立还是教材与内容中心的教学设计,而不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而当今的教育应该从浅层的教学活动为基础转向学生深度的学习。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莲湖区进校教研员任院玲老师以《核心素养视角下,目标确定与达成》进行主题讲座,任老师与参会老师分享了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多维目标的方法,并以课例为基础,剖析了数学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具有探讨性的互动问题,引发了我们与会教师的共鸣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当是一堂课最核心的任务,任老师引导我们一线教师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落地,也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内化到每老师心中。通过聆听讲座让大家真正感受到核心素养可知,核心素养可学,核心素养可教,核心素养可评。

  省教科院田双棉主任的题为《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讲座带领我们聚焦“核心素养”和“深入学习”这两个当下流行的热词,“核心素养”是最终目标,而“深入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深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其更加有序、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地学习,要给予学生分析、总结、评价和创造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在认识深度学习内涵的基础上,以融合联结课堂活动为基本特质、创新实践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优化学科内容特征,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核心素养。田主任的讲座从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专业引领,令我茅塞顿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灞桥进校的郝江波主任做了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讲座,重视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深入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隐性目标。郝主任带领我们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出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从读懂教材做起,从读懂每一节课的教材做起,还要把握整体,构建数学系统,实践探索,提升数学素养,延伸拓展,促进思维发展。聆听郝主任的讲座,使我在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探索,总结反思,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本次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内化成,不断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进步。

  “聚焦核心素养,指明新教材新方向”,此次学习活动为我们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将赋能提升,聚力前行。

  第五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有幸参加金湾区教科培组织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深感获益良多。本次培训大咖云集,各有特色,为我们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打开了新视窗。八位专家,既有理论型,又有实践型,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科研的方向,让我们在遭遇教育科研瓶颈时豁然开朗,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语文大咖的分享。

  来自广东省实验中学的正高级教师罗易老师首先指出课题隐藏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言之有果,实事求是。罗易老师深入浅出,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提炼,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语文老师是如何炼成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让自己在专业教学领域之余有一技之长;其次,要敢于放手,以任务、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自发地追求卓越,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江门市蓬江区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周华章老师则具体与我们分享了选题的常见角度,于得心应手处反思充实、寻求突破,于困难疑惑处梳理问题、归纳提升,于学情反馈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总结出了“问题+归因+对策”的论文写作思路,这是一线语文老师实现从实践经验到理论升华的最佳模式。

  作为2018年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获得者,深圳市宝安区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倪岗老师以他十余年的教研之路为例,充分证实了教育科研要有针对性与延续性。2008年“基于选文类型与任务分析的语文学案实验研究”,2013年“区域性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大范围推广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2018年“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倪岗老师带领他的课题组成员们走上一条自我孵化、共同成长的幸福教研路。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从事教育研究,则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之路的最重要途径。教育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结果的一种活动。对一个教师来说,每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就是确立并实现一个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每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新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对教育实践认识的新飞跃。

  作为一个刚刚踏上课题研究之路的新手,从本次培训中深刻地领悟到了如何更好地把一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展为课题,进而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教育叙事、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科研沙龙、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阅读、勤于反思、笔耕不辍,把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思考来内化,最后通过写作实现总结与提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教育科研之路还处于起始阶段,唯有坚定地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持之以恒地阅读、实践、反思、写作,方能让教育教学更有价值。

  第六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的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而如何做好教育却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

  暑期,我感恩得到了参加十全教育组织的课程建设研修的机会。赴京学习,既可以撇开家庭琐事,静心思考,又可以聆听专家的声音,感受名师的风采,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低头拉车,莫忘抬头看路

  付宜红老师的《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讲座,让我懂得教育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课程建设,首要的是准确的把握、正确的理解国家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核心价值与理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地方和学校,必须由单纯的课程执行者,改变为课程的开发、参与、建设者,要站在育人的视角规划课程,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课程,站在孩子的天性、本性和需要上去思考课程,开展有品质、重内涵的教育,让课程为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服务。

  重视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

  赵德成老师讲的《有效的教学评价》,让我更清晰的认识到做好教学的两个评价的重要性:终结性评价——考试,过程性评价——听评课。认识到教学评价在教学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导向、诊断和发展的多重作用。

  教师,既要是教学能手,又要是评价专家。而教学评价的焦点不是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学习的情绪如何?动机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到了什么?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影响到底是什么?这些才是教学评价应该关注的焦点。

  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就课论课”,而应该“以课为例”,“以课为镜”,让每个参与教师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观自身,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生命化的课堂,带的走的能力

  古燕琴校长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生命化的课堂,生命教育在耐心倾听与等待中,生命教育在爱心呵护与浇灌中,生命教育在细心观察与期待中。细节决定成败。让我认识到“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

  因此,一所优质的学校,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要有教育的激情、创新的勇气,努力改造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不停顿地走向新的成功,实现教师的精神超越。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砥砺前行,感悟教育

  本次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感悟到了境界——教育,没有信念,就不会坚守。虔诚的藏民,可以从遥远的地方,一步一拜到拉萨,靠的就是信念。而教育,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更要求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对自我、对中国的教育充满信心,教师的使命让我们要有担当,有责任感。

  教育,在路上,让我们砥砺前行。

  第七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在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此次参加十全教育组织的培训,重点是对我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正确理解教材

  教材内容的编写与设计应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走向起引导作用。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的本质,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教材内容渗透到每个学生。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都不相同,家庭教育、生活层次、身边环境存在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每个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态度进行教育与引导。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总体方向,只有把握了教学目标,教学才不会偏离“轨道”。每一堂课,教师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达到什么目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是教师上这堂课之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转变观念,改变思路,

  把“同化”变“顺应”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同化”

  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切,书本上的知识、教师的言语都是“圣旨”,从不怀疑,从不质疑,教师怎么讲,我就怎么听、怎么记,而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抑制学生发展的。

  

  如何让学生“顺应”

  “顺应”是培养学生认知突出、创新能力。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包括他的生活经验。

  

  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层次、知识面、思维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渐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事物,用通俗易懂的语音和事例把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让学生易学、易懂,学而不忘。

  只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握教育新形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精心教学,就一定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八篇:2022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修心得

  2021年4月24日,周末,虽有斜风细雨,但依然挡不住我们参加新余市基础教育科研培训的热情。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在市教科所袁老师的主持下,培训会8:30准时开始,四小时的培训中我们认真聆听了几位课题负责人的经验分享以及萍乡市教研员朱红梅的专家报告,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首先,易欢欢老师分享了《语文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课题”从何而来?二是“课题”需要做什么?三是“课题”中的收获是什么?四是思索新探索、新征程。

  易老师告诉我们做课题一定要“勤”——要勤于阅读、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勤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勤于收集有用素材,积累点滴功夫,量变会发生质变。

  接下来,廖兵华老师分享了《核心素养下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也用四个方面的内容呈现:一、回顾——课题的由来;二、行动——课题研究的过程;三、收获——课题研究的成果;四、反思——努力的方向。

  廖校长告诉我们,做课题一定要勤于参加活动,从活动中勤于总结与反思。

  徐金林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教学成果奖及其培育方法》,让我们了解了教学成果奖的特点,如选题要突出、理念要正确、成果要有型、成效要显著、影响要广泛等。徐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教学上勤于钻研,一定能有教学成果的创新和突破。

  朱红梅教研员给我们分享了《做有质量的教研、做有追求的教师》,对我们一线教师做课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一、做课题要避免四种倾向:1。为做课题而做课题,无思考无动力;2。盲目照搬假课题,无原创无想法;3。重复建设虚课题,无突破无个性;4。不切实际空课题,无基础无条件。

  二、课题人的努力方向:1。眼睛向上见精神,学习成长无止境,文献研究要加强;2。眼睛向外学榜样,深耕拓展无借口,规范操作学方法;3。眼睛向内找差距,创新升级不懈怠,助推教学出成果。

  三、教师做课题要去真研究,研究要出真成果。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观察、内省、反思、探究、创新。教育科研要边做边实践,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在课题的实施中服务于本职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养成研究的习惯,关注自身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提升。

  朱老师的分享告诉我们,课题研究是一个过程,是教育教学成果的升华,是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听完讲座,老师们都觉得收获很大,虽然天气较冷,但大家心里却很暖。

  稻盛和夫说:“不要以你现在的能力,束缚对未来的想象”。

  面对使命,我们要有情怀;面对压力,我们要有态度;面对责任,我们要有信念,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让我们努力朝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前行!

Copyright © 2012 www.zhaic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抄网

陕ICP备17000724号-4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