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佛语禅心经典句子静心,佛家经典禅语修心,行善不求回报,无缘(条件大慈,同体大悲是圣者之行,希望大家喜欢。
佛语禅心经典句子静心
1、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2、我们常常习惯看他人的外在风光,殊不知看起来幸福的人的人心里也有难言的苦衷;时常微笑的人,心里也有难解的不如意。炫耀生活的人,正是忽视了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有;闪耀锋芒的人,还是不明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幸福如饮水,冷暖自知。所以,看风光你是他人的过客,观内心你才是生命的主人。自己的幸福,首先在自己的心中。
3、虽然我们的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但众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执身为净.为常,才引起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因而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观身无常。
4、不可说不可说。
5、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6、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个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归是过眼云烟;然而,拥有阳光的心态,无忧得失,随缘来去,便不受万象羁绊。心无挂碍,则无有恐怖,行住坐卧样样从容。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心中满是阳光,就能将灿烂发散出来,感染周围环境,光明整个世界。 (整理)
7、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8、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9、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10、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地球尚有毁灭的一日,何况我们脆弱的色身?
11、其次是自我的优越感。自我的存在,还需要通过对比来找到坐标。有了我执之后,我们就和众生.世界分离了。为了在这样的对垒中站稳脚跟,使自我不至因为孤立而倒塌,我们会通过不断贬低别人来突显自身的优越性,来确认自我的存在。
12、觉者透彻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不再有任何恐怖。即使世人最为恐惧的死亡,禅者同样能从容面对,视死如归。在佛教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唐朝的德普禅师,临终前将所有门徒召齐,询问大家:我死后你们准备如何行事?弟子们立刻表示:我们会以丰盛果物祭拜,以各种挽联追思。禅师说:可惜我死后看不到这些祭拜场面,不如趁现在提前举行这些仪式,让我开心而后死,岂不更好?弟子们听得面面相觑,却又不敢违抗师命,于是布置灵堂,撰写祭文,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禅师看得十分开心,对众弟子嘉奖一番,悠悠坐化。[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13、从佛法来看,这个身份却是巨大的宝藏。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和佛菩萨相同的生命层面,只是这种潜在品质尚未产生作用而已。
14、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15、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6、不要相信权威,权威有时也会错误。
17、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
18、生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归宿在哪里?答案就在我们当下的心行,就看我们现在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现在生命的形态,来自过去生的积累。未来的生命发展,又来自今生的积累。所以佛教非常注重当下的努力,这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是我们改变命运的着力点。
19、比如饿鬼,是贪心发展的极致。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会表现出极度的渴求,永无满足之时,这种心理被无限张扬后,生命所呈现的就是饿鬼状态。畜牲,是愚痴无知的状态,其生命只是停留在本能的需求上,除饮食男女外别无所求,这种生活和那些为觅食.繁衍而忙碌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阿修罗,是嗔恨狭隘的象征。他们所热衷的斗争,既是嗔心的体现,又是对嗔心的张扬,当这种心态被固定后,生命就会进入阿修罗的状态。
20、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21、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22、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23、因为在自我进行表演的同时,现实正在不断地戳穿这些把戏,不断展示无常的真相。我们希望身体永恒,但任何色身都会日渐衰老,都会奔向死亡,这是我们无法回避,无法视而不见的真相。
佛家经典禅语修心
1、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2、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3、如果你心怀万物,万物必将归属于你,这就是财富。
4、体会到生命无常的人,便不会再放荡和贪逸,所以说对于生命无常的觉醒是智慧的开端。
5、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
6、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7、佛法告诉我们,在认识上呈现的世界,是被我执处理过的,和客观世界并非一体。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谈,痴,嗔。
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9、皮肉下不过是骷髅般的骨架,骨架包裹的不过是无法美化的五脏六腑,至于脏腑间的内容,就更是污秽不堪。每天,我们正是带着这些自己所不喜欢的内容四处走动,不但不嫌弃,还要将它们套上华丽的包装,百般珍爱。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1、什么是迷失觉悟本性?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丢了。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这一宝藏却在重重无明和烦恼的遮蔽之下,虽有若无,也就是佛陀接着所说的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这种无明,又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是脆弱而无常的,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所以,这种匮乏绝不是增加什么就可以填补的,而是要向内找寻。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就像那些水边林下的禅者们,虽然生活中一无所有,但不会觉得缺少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已体认到圆满的觉悟本性。正如六祖悟道时感叹的那样: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体认到这样的觉悟本性,就如宝藏在握,还会为瓦砾动心吗?还会为尘埃追逐吗?但我们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要四处找寻存在的感觉。《楞严经》谓之迷头认影忘了头就在肩上,却把影子来当作是我。我们把这种感觉投射到身体上,投射到身份上,投射到家庭上,投射到名誉上,投射到事业上,总以为抓住什么之后才会踏实。其实,我们抓住的只是一些虚幻而短暂的存在。更糟的是,当我们抓住这些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
12、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13、凡爱说人不是者,往镜前一站,镜中出现一个丑陋的影子,才知正是自己尊容。
14、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15、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1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7、学悟,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18、佛经告诉我们有生无不死。若是我们把色身执为永恒不变的实体,就难以面对它的衰老,面对终将来临的死亡。
19、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20、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21、少欲,则少烦。
22、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23、而且,我们的色身每天都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从婴儿到少年.成年,每一天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然后,又开始逐渐地衰老.败坏,我们的色身,又有哪一刻不在变化中?肉食的人,组成色身的原材料,是动物的肉;素食的人,组成色身的原材料,是蔬菜和瓜果。所以在动物界,肉食动物的性格都比较凶暴,而素食动物则相对温和许多。
24、我们还对身体的色相执著不已。尤其是女孩子,对容貌的珍视更甚。不惜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身体的装修,涂脂抹粉.变换发型,搞得全身细胞不得安宁。其实,我们的身体远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干净,不必说腐烂的死尸,就是青春妙龄少女的体内又有些什么呢?
25、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26、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经典的佛性禅心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