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心的诗句
1、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管子·小称》。令人忧虑的是自身不好。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之:犹“是”。患:忧虑。
2、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布恩,从不疲倦;要求善行,没有满足。
3、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荀子·大略》。意谓有才能,可以被任用,但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任用自己。
4、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树立德行,最好是不断培养,去掉毛病,最好是彻底清除。树德:树立德行。滋:培植。
5、与人不求备,捡身若不及——《书·伊训》。对人不要求完备,检束自己总觉得没做到家。与:于,对。备:完备。检:检查。
6、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保持自己的意志,不分散自己的感情。持:保持。暴:散乱,不专注。气:这里指意气感情。
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意谓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只是要求别人。诸:“之.于”合音。
8、但知笑他人,不觉自己非——宋代刘过《同许从遭游涵碧》诗。只知道嘲笑别人,却没有觉察到自己也有错误之处。说明凡事要先审视自己是否正确,而不可轻易嘲笑别人。
9、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淮南子·诠言训》。自身,是事情的准则。没有听说过先自己不正直而能使别人正直的。强调自身的表率作用。规矩;准则。枉:不正直。
10、败莫大于不自知——《吕氏春秋·自知》。造成失败的最大的原因是不了解自己。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11、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意谓忍耐二字是处世修身所必须记在心间的。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寸边而:“耐”字的拆写。
12、知善非难,行善为难——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蘧伯玉》。知道什么是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亲自做好事。
13、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墨子·修身》。意谓名誉不会白白地到来。说明名誉是经过人的艰苦努力获得的,所谓“多力而不伐功,以此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徒:自白地。
14、树德务滋,除恶务本——《书·泰誓下》。意谓培养美德,一定要使它不断增长;除去邪恶,必须从根本上把它清除干净。树:建立;培养。滋:增长。本:事物的根源。〔zhaichao.com〕
15、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八章。意谓只有不与万物相争,才不会有过失。这反映了老子与世无争.消极无为的处世哲学。尤:过失。
16、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诗·小雅·宾之初筵》。意谓不该说的话和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匪:通“非”。由:来历。
17、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荀子·不苟》。平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平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庸:平常。信:信用,诚实。
18、但攻吾过,毋议人非——清代陈胡《辰夏杂言·不乱说》。一心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妄加议论别人的是非。二句话是作者自警之语。攻。指医治。毋(wu无):不要。
19、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说话不以漂亮动听为贵,贵在表达得当,表达得当,自然就算文了。文。辞藻华丽。当:切合于事理。
20、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鄘风·相鼠》。看那老鼠还有一张皮,人却不顾尊严廉耻!人无尊严廉耻,还活着干什么?相:视。仪:礼仪,指人的尊严廉耻。
2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谓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提示人们多了解别人,少表现自己。患:怕。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22、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左传·文公十七年》。害怕头,害怕尾,中间的身子还剩下多少?此句形容疑虑重重,瞻前顾后的怯懦之状。
23、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国语·鲁语上》。有了过错而能改正的人,是高尚的人了。
24、损,先难而后易——《易·系辞下》。谓消除恶念,减少过失,开始困难,以后容易。损:减少,消除。
25、外事之不知,非患也,人患不能自见耳——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程颐语)。身外之事不知道,这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人所忧虑的,是不能自己认识自己。意为人贵自知。
26、作德日休,为善最乐——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山谷八字》。做合乎道德的事就会天天喜庆,做良善之事就会无比快乐。说明人应当“作德”.“为善”。休:美善,喜庆。
27、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愚蠢的人好后悔,不才的人往往自以为贤能。不肖:不才,没有什么才能。
2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益》。看见人家有好的品行就去学习,自己有了过失就改正。迁:迁移。
关于责己的诗句
1、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做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为人处世千万不要追求虚名。意谓为人.做事都必须实实在在。务:贪求。
2、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有了缺点.错误,不要怕改正。指出了对待过错的正确态度。过:过错。惮:怕。
3、人谁无过?贵其能改——《三国志·吴志·孙皎传》。哪个人没有一点过错?可贵的是能够改正。意谓说错话.办错事是难免的,改正了就好。过;过失。
4、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唐代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自责:自我要求。厚:重,严格。
5、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宋代林逋《省心录》。君子凡事责求自己,小人则责求别人。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责:要求。小人:没有修养的人。
6、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行善,就会受到称赞;改正过失,就不会有祸灾。誉:赞扬,称赞。咎:凶,祸灾。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意谓读书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负担重而路途远。喻指责任重大。弘毅:刚毅。
8、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谓人没有嫌隙可乘,妖怪不会自己起来作祟。比喻做事谨慎,考虑周全,就不会被坏人钻空子。衅:嫌隙。
9、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隋代王通《中说·周公篇》。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是俊伟之人,能战胜自己的私心杂念的人是杰出之人。说明人贵在能够自知自胜。英:优异,杰出。雄:出众。
10、善者不自善也;自善焉,必不善矣——清代陈确《圣人可学而至论》。好人不自以为好,自以为好,一定不好。自善:自以为善。善,好。
11、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易·乾》。谓君子增进道德和扩大事业,志欲及时而动。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作为人,谁又能不犯错误?一个人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再好不过了。二句谓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过错,只要能知过必改就很好。
13、是非自有公论——《朱子语类·训门人五》。意谓言论.行动正确与否自会有公众舆论作评判。语本《世说新语·品藻》:“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公论:公众的评论。
1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面对财物不要随便据为己有,遇到危难不要随便设法逃避。意谓为人处世应当守廉执义。毋:不要。苟得:随便取得。苟免;随便避免。
15、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一个人,经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说明人在逆境中,能够总结反面经验,从而接受教训,改正错误。恒:常。过:过失。
16、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韩非子·初见秦》。不知道就说f不明智;知道了而不说,不忠诚。忠:忠诚,尽心竭力。
17、过而不悛,亡之本也——《韩非子·难四》。有了错误但不悔改,是灭亡的根本原因。悛(quan圈):悔改。
18、人知粪田,莫知粪心——汉代刘向《说苑·说丛》。人们只知道施粪肥田,而不知道修养自身。喻指人应该加强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端正。粪:施肥。
19、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诗·大雅·烝民》。不欺侮孤苦的鳏夫寡妇,不畏惧强暴有势力的人。矜(guan关):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强御:强暴有势力。
2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意谓面临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后用“当仁不让”指能做的事就主动承担,毫不谦让。
21、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不被赞誉所诱惑,不为毁谤所吓倒。誉:赞誉。诽:毁谤。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意谓在道路上听到传言,就在道路上四处传播,这种作风,有德者是鄙弃的。后以“道听途说”形容没有根据的言论。涂:通“途”,道路。
23、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诗·大雅·抑》。意谓不犯过失不残害别人,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僭(jian荐):差失。贼:残害。鲜:少。则:法则,榜样。
2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意谓骄傲的情绪不能助长,欲望不能放纵,意志不能盛足,欢乐不能过分。敖:通“傲”,骄傲。从:通“纵”,放纵。
25、身做事一身当——明代明月榭主人《钗钏记·后审》。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责任。《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一人作罪一人当。”现常说:一人做事一人当。
26、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韩非子·喻老》。了解人的困难,不在于能认清别人,而在于能认清自己。谓人应有自知之明。
27、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书·君陈》;人必须有所含忍,才能有所成功;有宽宏的脸怀,道德才算高尚。忍:忍耐。济:成功。容:宽容。
28、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慙德,圣人之难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谓像圣人那样弘大,尚且感到渐愧,可知做圣人是很难的。弘:大。慙:同“惭”。
2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丢失,恶不能让它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