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精选3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2-12-31 14:41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大约有3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

  这次国庆出行的路途上,爸爸用提前准备好的《非暴力沟通》的有声书代替了音乐和广播,我们和孩子一边“共读”,一边分享,让这次旅程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在这样的分享中,我惊讶于孩子的一些观点,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远超出我对他的预估。

  所以,在这次跟孩子的分享之后,更多的是来自妈妈的反省——这可能也是在徐老师的预料之中吧。其实,从我的自我认知来说,除了妈妈对孩子毋庸置疑的爱,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怀着一颗包容和尊重的心来对待孩子的成长的:他看事情想问题时常过于天真单纯,我珍惜他一颗赤子之心;他对学习成绩不纠结、不攀比,有时竞争意识不够,上进心不足,我鼓励他就跟自我做比较,肯努力,有进步就是好的。可是,接触了这本书中的文字之后,我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聆听——我其实很少真正静下来去听到孩子自己的想法。

  成为一个妈妈之后,其实我很多的表达欲都留给了孩子。我的孩子很乖,他可以安静地听我说很多话。我跟他表达认可和激励,我也跟他说很多道理,想帮助他过好这一生。但是,我很少听到他“长篇大论”地来跟我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比如面对落后和失败的时候,他内心的真正感受是什么?是平静亦或沮丧?

  我现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既然爱是相互的,表达应该也是如此。让妈妈的嘴巴少说一点,耳朵多听一些。这个世界不仅是妈妈所知道的样子,更应该成为孩子自己所认识、所表达的样子。

  “听妈妈的话”,是妈妈所希望的好孩子;“听孩子的话”,可能才会让我们成为真正的好妈妈。

  第二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

  国庆假期热闹、嘈杂,除了走亲访友外,还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和孩子一起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在电子产品,娱乐短视频充斥的当下,自认为爱好阅读的我也是多以财经杂志为主,鲜有连续阅读整本书的体会了,一口气读完后,受益匪浅!

  爱自己的孩子是每位母亲的天性,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只要力所能及,愿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自认为达到了物质层面的满意度,但为何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感恩、欣喜,善解人意,相反时常表现出:任性、敏感,缺乏自信。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怎样的沟通是有效的,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如何表达感受和愤怒。[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而不是评论,先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自己在和成人沟通时多能注意,但和自己孩子沟通时,往往无法做到。当孩子兴高采烈描述一个场景时,往往会被我不耐烦的打断,给出幼稚、无聊的评价,经历几次后,孩子就不再愿意分享,拒绝沟通,我还会责怪孩子不懂事,难以沟通,其实是作为家长的我先行关闭了聆听和沟通的大门,还倒打一耙,实属不该!

  孩子虽然小,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喜怒哀乐和情感需求,我们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初衷是美好的,但因为沟通方式的不恰当,往往起了反作用,一个拼命塞,一个拼命躲!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多是因为与父母缺乏有效有爱的沟通,走向了鸡飞狗跳的境地!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体会的心灵著作,现在开始改变为时未晚,当我们与孩子能顺利进行非暴力沟通时,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与他人进行有爱有效的沟通。

  第三篇:非暴力沟通读后感600字

  “非暴力沟通”这个词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是未深入了解过,这次借助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使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它,同时也反思了自己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反思了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平时跟孩子的沟通,往往是评价多于观察,而且我暂时还不能很好的区分观察与评价的差异,我想这跟我长期以来说话的习惯有关,对待事情习惯于评价,不能清楚的表达观察的结果。当孩子某一件事多次没有做好时,我会说她态度不端正,而不是从根本去了解,为什么她已做了多次依然做不好,主观地就认为她就是态度不端正。孩子觉得很无辜,哭诉到,“你为什么就觉得我态度不端正,我到底哪里不端正?”对于她的哭诉我当时想的是,你还狡辩,现在想想我确实说不出她到底哪里不端正,我没有去分析问题来自于哪里,到底她是不会?还是不愿意?也没有与她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对于她来说难点在哪里。

  读到书中这句话“如果知道愤怒从哪里来,就可以少发脾气了。如果意识到自己恐慌的含义,就可以少去控制别人了。”读到这句话感触颇深,近年来我越来越接受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也在慢慢的学习,但是对于孩子不如我意时也会生气发脾气,做不到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老是怕孩子走了弯路,孰不知我的经验不能直接给她,她的路需要她自己去走,适合我的未必对她有用。有了焦虑就会有控制,有了控制,亲子之间就会有对抗,孩子也不能全身心的发展自己,那么她始终不能成为她自己。

  以往听到孩子跟我说某件事时,心里就在想应该怎么回答,应该给哪些建议或者意见。现在想来,她找我倾诉或许就是聊聊,并不是需要我告诉她怎么做。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急于给出答案或建议。

Copyright © 2012 www.zhaic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抄网

陕ICP备17000724号-4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