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大约有8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忆唐代遗址
谢林佟
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北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展馆,叫做“唐代遗址”陈列馆。远观这是一个单体建筑,占地大约400平方米,建筑表面有很多穿插在一起的木条,巧妙地将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在一起。
在黄色的灯光下,遗址陈列馆反射出历史的厚重感。踏进展馆大门的第一步,我就能感受到这样的气息。这个目测长约30米,宽约15米,中部落空的地方就是唐代人生活的遗址。靠在栏杆边儿,向下俯视,乱砖中散落的一些陶碗、乱石砌出的井,很粗糙的陶盆,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下层百姓的生活用品。同时在出土的大量唐代器物中,居然有一个大邑瓷碗,瓷碗的底座十分小、碗口又很大,有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碗内是翠绿色,犹如碧玉,与杜甫的“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相吻合。遗址中还出土了一通唐代僧人的塔铭碑,上面描写的环境也与杜诗一一吻合,可见此处遗址的发现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我来过很多次唐代遗址,遗址是没有变化的,但我对遗址的感受却在变化。
二、三年级时,我看到遗址想象到的是,杜甫一家和邻里相互串门,十分热闹的情景。而现在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仿佛看到的是在严武救济下,不是特别拮据的杜甫,在秋天时节把成熟的桃子分与邻里,大家相濡以沫,不再“路有冻死骨”。在大雨倾盆时节,风“卷我屋上三重茅”;雨,使“屋漏无干处”。那是杜甫爷爷的家啊!那时杜甫不是先安顿好妻儿,而是吟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可以为了天下的人们都有风雨不动的房子居住,自己宁可“受冻死亦足!”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曾受尽穷苦折磨的人们何曾想过千年后的今天,几乎人人都住进了这广厦;何曾想过他们曾受尽苦难的家园也被保护、流传千秋!
这样为了大多数人而不惜自己的精神和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是不会被淡忘的,它被世人称颂、学习。因为它代表着民族精神,只要你走进草堂,走进诗圣,走进这段历史,你便会感悟到这样的精神魅力。【www.zhaichao.com】
第二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张开心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坐落于人民公园中心,这座石碑很高,大约有三十几米,用石头砌成。它浑身上下共有四部分组成——碑台、碑座、碑座和碑首。碑台是照着铁路月台的样子修建而成的。原本可以上去,但整块碑都被围起来了。碑座的四面刻有浮雕,分别为铁轨、火车头、信号灯、转撤器的图案。而碑身四面都嵌着长条的青石,每块青石上都用不同的字体书写“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怀着一颗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我轻轻踏足到这块碑面前,碑旁的银杏的挺得笔直,没有一棵树偷懒弯腰,庄严而肃穆。嫩芽在枝头初展,展开的是这片土地上烈士刚烈的灵魂。沿着石碑走一走,我看见一对老人悠闲的打着羽毛球,在略微毒辣的阳光里,石碑为他们投下一片凉荫。
我和妈妈坐在石碑边的长凳上,妈妈告诉我,这块纪念碑建于一九一三年。一百多年了过去了,它却仍然傲然挺立。一九三三年八月,四川西部叠溪大地震,成都中心几乎笔直坠落五百到六百米,石碑只是不咸不淡的摇了摇。一九四一年七月,日寇飞机轰炸成都,人民公园所在地沦为重灾区,落巨型炸弹数十枚,死伤惨重,而石碑只是碑首顶尖略有歪斜而已。或许是因为石碑本身异常坚固,也或许是因为石碑所承载的是保路运动中烈士忠贞有节、爱国心坚的灵魂。是这魂让石碑屹立百年,也足以让中华民族屹立千年。
我不禁再起身,绕着石碑又走了一遍。宣统三年,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借钱来镇压革命,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但清政府没有补偿民间百姓对铁路的投资。因此招致四川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期间,四川总督赵尔丰因看见一份传单,意识到人民已经超越保路界限,而向着造反的道路前进了。于是“贼先擒王”,赵尔丰补了诱捕蒲殿俊等人,但没有起到丝毫效果,反而给保路同志起事提供了绝佳借口。第二天即有上千人将总督衙门团团围住,要求释放蒲殿俊。正在后堂的赵尔丰掂量了许久之后,断然下令:开枪!一时间枪声大作,人群一片惊慌尖叫,在这场“成都血案”中有50多人被枪杀和践踏而死。
因此,赵尔丰背负了千古骂名。但是,他又有什么错呢?他不过是做了他该做的事而已。在这场保路运动中,有些人混杂在真正的爱国人士中,以搅动天下为己任,他们不在乎铁路的好坏,他们只是想趁机起义。人们认为赵尔丰可恶,可他仅仅只是忠诚的执行了他的任务。人们认为保路人民可敬,可在他们中,又有几个是真正地一心为国着想,别无私心的起义者呢?答案是未知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当然更没有绝对的好人。
回望石碑,烈士们的鲜血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重重的痕迹,也许那不全是赞美与歌颂。
第三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神秘的古蜀
杨皓天
阴天。
黑色的云遮挡了阳光,使金沙博物馆更具有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探究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就从这里开始。
一走进金沙博物馆,便看到了太阳神鸟雕塑。它是按太阳神鸟30:1的比例放大的。整个图案由四只鸟围绕着太阳,太阳则由十二道齿状线条形成。那这究竟有何寓意?我带着疑问慢慢向前走去。
金沙博物馆有遗迹馆和陈列馆。进入遗迹馆,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号遗址坑的象牙堆积。金沙发现的象牙是“考古之最”,不仅象牙很多,有一吨左右,而且最长的达到了惊人的1。85米!比我整整高出了二十多厘米。等一下,成都好像没有野生大象呀?这些象牙从哪里来的?使者进贡的?我急忙询问讲解员,他一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推翻了我的假设。至于象牙到底怎么来的,讲解员卖了一个关子。
过了遗迹馆,便来到放着众多古物的陈列馆。第一展厅虽小,但有一幅至关重要的实景画,它为我打开了对古蜀的无限遐想。两个壮年男子扛着野猪回家,一个女子抱着小孩在屋前等待。他们住着简陋的茅草屋。远处是雪山、河流,让我想起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再一看,还有很多大象!原来三千年前的成都真有大象啊!那自然就有象牙了。眼前的景象更让我了解到古蜀时期的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
第二展厅“王都剪影”向我们展示了古蜀的社会生活,里面有陶器、木耙、冶铸、墓葬等。第三展厅“天地不绝”一开始就引用了“国之大事,为祀与戎”,不难看出这里展示了金器、铜器等祭祀品。
最后来到了第四展厅“千载遗珍”,展厅正中间就是“镇馆之宝”——太阳神鸟。太阳神鸟整个物件呈金色,浑身上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非常灿烂!我弓着身子,凑近仔细观看,可完全看不出它的厚度。这时,讲解员说到:“太阳神鸟只有0。02毫米厚,相当于三根头发丝的厚度,但它的含金量却高达94。2%”。这么薄,而含金量又如此之高,古人的技艺未免也太强了吧!一种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那由十二个齿状线条组成的太阳与四只鸟又是什么寓意呢?原来,浪漫的古人认为每天太阳的运动,是由四只三足鸟从一棵叫“扶桑”的树上移到一棵叫“若木”的树上,也就是“日出扶桑,日落若木”。“十二和四”两个数字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试想一下,三千多年前,古蜀人过着多么悠闲快乐的生活。那些金器、玉器也体现了古蜀人的高超技艺。金沙,就是古蜀文明的象征!它足以让我们引以为傲,激励着后人再创辉煌的文明!
第四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追寻太阳神鸟
覃泽儆
三千年前的夏天,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走过田埂旁,左手中拿着一根带血的象牙,右手向不远处招手。一座矮小的土屋旁站着他的妻儿,他们快乐地欢呼,明天的祭祀贡品有了。
这就是两千年前的金沙!
一天,我和我的同学来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此时,金沙的古物似乎在召唤着我,使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遗址坑群,遗址坑分为多个。我走到一个遗址坑前,发现这里成堆的象牙多达八层,摆放极为规律,考古工作人员在这里曾发掘了数以吨计的象牙。我疑惑地问讲解员为什么这个遗址坑中有那么多象牙。他笑笑说:“你只要到二号坑去看看就知道了。”我走到二号坑前发现二号坑发掘出了大量象牙、玉器,还有大量金器,同时金面具就是在这里发掘的。这时,讲解员便来解答我的难题了:“这个坑是原来为祭祀台,玉器象牙都是祭祀台祭祀时所用的器具,而黄金面具是当年祭祀的面具。在进行祭祀时会佩戴。”听到这儿,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许多画面:祭司站在祭祀台上,戴着金面具,穿着巫师服,在祭祀台上手舞足蹈祈雨,祭祀台下虔诚的民众跪在台下,双手捧着一根根一米来长的象牙。在当年没有科学方法的时代,这是人们对天地的一种信赖。
成都金沙博物馆现存有文物一万余件,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太阳神鸟”金箔。一进展厅,一道金光正打在“太阳神鸟”金箔之上,给它带来了一种庄重感和神圣感。让人最为惊叹的是这件“太阳神鸟”金箔薄如蝉翼,当我听到它的含金率达到了94。12%时,不由大吃一惊。含金量如此高,同时做工更是如同鬼斧神工。金箔上雕刻了四只太阳神鸟绕着太阳飞翔,太阳四周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光辉。讲解员说到:“中间太阳是太阳神的标致,太阳神鸟则是太阳神的鸟。这金箔表达了金沙人对太阳神的崇敬之情。”
金沙带给人的是一种神秘感,而我对金沙的文化而是带有一种崇敬之情,在商朝时,欧美等地还处于野蛮人时代时,金沙人已经戴上金面具,制造出“太阳神鸟”金箔有了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这就是金沙的文化之美。
第五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望江楼——纪念一位女诗人
朱劲远
唐朝,作为诗的朝代当之无愧。但是,被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光芒掩盖的有多少人呢?有多少只有专家学者领会过他们的才华横溢,而普通人并不熟知的诗人?我在望江楼公园就了解到这样的一位写下千古绝唱,却不能名声远扬的诗人——薛涛。
望江楼公园作为薛涛的安息之处与纪念之处,分为南面的园林开放区与北面的文物保护区。从南大门进入公园,让人心魂俱静,竹林茂密、水声潺潺。竹林茂密,遮住阳光投影;水声潺潺,和着鸟鸣轻轻。想想薛涛的灵魂生活在此处,一定会感到惬意。
我们走走停停地来到文物保护区,放眼望去,在众多小巧精致的建筑的衬托下,一座古塔分外夺人两目。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望江楼。望江楼高39米,分为4层,虽然并不算高,但站在它面前却能感受到它的庄严。望江楼的整个塔身是木制的,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都盖上漂亮的绿色琉璃瓦。当走到一层中共中央时,才发瑞头顶有一幅画:一只浑身上下金灿灿的凤凰,展开双翅在空中飞舞,五彩缤纷的尾巴拖在身后,那金光四射的眼睛令人神往。一束束鲜花簇拥着凤凰,正衬出她的华美。至于这凤凰代表什么,我也只是隐隐约约地想到点什么。带着对凤凰的思考,走上了第三层,从这望下去,只见锦江的水缓缓流淌,不禁让我想起那副无下联的对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千古江流,千古江楼。”但是,在这望江楼的楼阁中,却有一个看似与望江楼无关的东西——一尊文曲星铜像。文曲星主管文运,当大宫的人被称为文曲星下凡。可是薛涛一生未做过官,怎么就与文曲星有关系?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看完了望江楼,但是对薛涛本人可以说一无所知,于是我便去了薛涛纪念馆。在镌刻的文字中我了解到:薛涛幼时是一名乐妓,受人鄙视,但因为才华出众而与众多著名诗人有过交往,并从中受益非浅,不久,她便摆脱了乐妓这一身份,身自由之人。她唯对诗词满腔热情,到了四十多岁时,她与爱人元稹分别,从而更喜欢创作绝句与律诗,通过诗来表达对元稹的真情与爱恋。可以说她是一位用心来写诗的人,将诗作为一句寄托,一种倾诉。因此,尽心尽力完善它。浣花溪畔车水马龙,薛涛凭自已的才华无疑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钱,更大的官职。而她见元稹迟迟未归,便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在碧鸡坊筑起一座呤诗楼,将自己浸泡在诗词之中,独自一人,但生活惬意地度过晚年。
有人会说,薛涛的一生是黯淡的,财产不多,官没当上,孤身一人。但是,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是薛涛。她通过自己的上进摆脱了乐妓的低贱;通过自己的才华,在与其他诗人交往中受益;通过自己的不断追求,能在作诗中得到心情与精神上的所有满足。可以说,她的一生是成功的,是另一种文曲星下凡的表现吧。而她所追逐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成功与优秀。她把自己所热爱的事的每一次创作,每一点进步,看做无限的快乐与满足。艺术界的梵高,科学界的法布尔不都是如此吗?
有许多人将提升自己作为成功的跳板。努力的动力,不是对知识的渴望,而是对高升的欲望,这与薛涛相比是多么的可笑。
在望江楼一层顶端的那画告诉我:不要去追逐成功、追求优秀,你自然会成为金凤凰。
第六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蜀王墓的故事
成可欣
成都金牛区有一个博物馆,叫作“永陵博物馆”。
“永陵博物馆”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展览馆,第二部分则是“地宫”。
我草草地参观了展览馆,里面全是出土的文物。
走出展览馆,有一个大门,一进去便是地宫,“地宫”的里面灯光很暗,怕光太强,损坏墓的本质。这里有些阴森森的,阴气很重,又因为“地宫”里没有其他人,所以后脊骨凉凉的。
“地宫”里大约有五米多宽,六米高左右,分为前房、中房,和后房。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通道;而中间部分,是最大的,蜀王王建的墓就放在这里。墓为长方形,约有十几米长,一米多宽,由四块大玻璃保护起来。墓外面的四壁上,有24个小人,她们都手拿着各种乐器在“表演”,有的吹,有的拉,有的弹,有的唱!她们都在为永远沉睡的蜀王表演。墓的周围,有12个“抬棺材的小力士”,它们都是用石头做的,个个用手稳稳“托”住蜀王的墓,它们大约有30厘米高,应该有点重,小力士们一个个面目炯炯有神,忠诚的保保护着蜀王的棺材;最后,那里摆了一个破旧不堪的石像,那正是蜀王的石像,石像高86厘米,可能特别重。从石像中可以看出,蜀王颧骨高突,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但又有一种凌然不可侵犯的,与众不同的风姿。每一个部分本来都用高6米,宽也约6米的墓门隔开,可现在木质的墓门已经坏了,重新又修了两扇铁门。
当蜀王的墓才被挖掘出来时,考古学家们很惊奇,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修建在地面之上的皇陵。
可是,考古学家们的难题来了,当时正是战乱时期,永陵也是日本轰炸的目标之一,这些文物要是被损坏了,如何向世人交代呢?
于是,人们把可以拆散的和较轻的所有文物都搬走了,藏在一一个大工厂里。最后,只剩下了蜀王的石像。大家想法设法如何运走石像,可它又太重,又怕被损坏。而且,这座蜀王的坐像是我国唯一一个古代皇帝的遗像,格外珍贵!最后,考古专家们只好请来了滑杆师傅,用竹架架住石像,再用布包裹好,悄悄运走石像,藏了起来。
后来,等到国家安定下来,考古学家们才又小心翼翼地搬回了文物,供人们参观。
考古学家们为了让世人能看到这些文物,为了让世人们了解我们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他们用心,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着。
去过永陵博物馆的人们一定会记得蜀王,而不一定会记得为了我们,想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穿梭的这些考古学家们。他们默默无闻,为了世人,他们宁愿付出生命。
我想,考古学家们是为伟大事业而奉献的人,他们永远会被我们铭记在心!
第七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探金沙,明历史
罗漩
金沙遗址里的摸底河昏昏沉沉地流着,像一位高龄老人,向我讲述这里辉煌的岁月。
金沙遗址,成都的代表遗迹,我今天主要为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而来的。
遗址分两个馆:遗址馆和陈列馆。遗址馆里有很多大方格一样的坑,有序排列,坑沿上有线,最多有十几条,最少只有七八条。听了讲解,我才知道这是为了记录文物年代而刻的。了解了一下重要文物的出土位置,我们就像今天的重头戏——陈列馆走去。
粗略地看了一下前面的几个展厅,大概就是一些琐碎的文物。来到这次的重中之重——第三展厅。我老远就看见一个圆柱台上有一张图片,在灯光的照射下,闪出金色的光芒。走进一瞧,圆圆的形状,中间镂空成一个太阳。太阳周围有四只凤凰,十分精致,太阳与凤凰相搭,透出的是神圣的气息与人们对太阳的崇敬。俯身看看,天呐!这薄的,好似头发丝的厚度!讲解员阿姨道:“这个文物只有0。3毫米厚,当时发现它时揉作一团,丝毫未损。”这般破坏,都未让太阳神鸟受损,可见那时冶金技术的高明,时代发展进步之快。
金沙除了太阳神鸟,还有著名的金面具。金面具是用于祭祀的,附在某个器物上。我观察了一下:方鼻梁,大眼眶,四方脸,平嘴巴,跟现代人脸型完全不同。可是阿姨说:“表面看会觉得做工有些粗糙,实际做工可精致着呢。”古代人祭祀什么东西不是玉就是金,好舍得破费,更说明祭祀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对祭祀的崇高敬意。
金沙还出土过很多象牙,因为象牙在古时候基本都用于祭祀。出土的象牙被挖出后又被埋了回去。为什么?因为象牙太不容易保存了,现如今也只有自然保护才得以遗留。这也是最可惜的一点。
2001年的时候,一个房地产商买下了这块地,打算盖小区。挖掘机一铲下去,金沙出土了。可是,也就是这一铲,让考古者泛起了一阵遗憾。原来该盖小区的地方,成了金沙遗址;该睡在地下的历史,如今活了过来。现在,我们庆幸发现了金沙,也有遗憾这一铲对文物的破坏,还有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文物、历史展示给后人,只展出了百分之十。可是金沙,无论她完不完整,只要我们知道她,她的价值、意义就会被真正诠释。
我们要走了。浑浊的摸底河依旧平静,深邃,向我们说:“文物是历史的辉煌之笔,它是圣洁的,神圣的。历史已是过去式,而文化是现在时,而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与发扬,将会是将来式!”
第八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遗迹——金沙遗址
母丹
天空阴沉沉的,徐徐微风吹过面颊,雨滴答滴答顺着树叶掉落在地上。我载着兴奋,载着好奇,走进了这个古蜀世界——金沙遗址。
我先踏入了遗址馆,遗址馆内有许多考古发掘现场的方坑,供人走近观赏的小道曲折蜿蜒,穿插在馆内。我走在小道上,看见每一个坑位都标明出土了什么文物,其中有一个又大又深的坑中有一棵很大的树根,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一棵三千年前巨大的榕树树根,发现于摸底河边,树根涉及范围达一百余平方米,反映出当时树木参天植被繁茂的环境状况,为了更好的保护它,就在地面上盖了一层玻璃,人们只能在上面观赏。
当年金沙遗址中挖掘出了许多象牙,这些象牙已经腐迹斑斑,金沙遗址一共出土了很多吨象牙,最长的几乎接近两米,太让我震撼了!成都怎么会有这么多野生大象呢?这个问题埋在了我的心里。
我们离开了遗址馆,来到了陈列馆第四展厅。整间展厅灰暗暗的,只有一些微弱的光线。一进去,最夺目的便是伫立在中央的太阳神鸟,太阳神鸟是天府成都的标志物,是金沙的镇馆之宝,在红色背景与灯光的衬托下,金灿灿的外层圆形金箔更加耀眼,内圈镂空的四只飞鸟围绕着中心带有锯齿形的太阳形成了太阳神鸟图案,它随着玻璃圆柱慢慢地旋转着。太阳神鸟,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有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就这样,我带着自己的敬畏之情离开了四展厅。
接着我来到了一号展厅,展厅里有一幅展现古蜀人民当时生活状况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只见杂草之中,雄壮的几头大象仿佛缓缓向我走来,野鹿正在吃着杂草,旁边有一座小山村,有一户人家住着茅草屋,母亲抱着婴儿,在屋外盼望着出门劳作的丈夫归来,老人家拿着锄头在辛勤地耕地。这生动形象的场面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带我穿越回几千年前那个原始、落后、非常环保和生态的生活环境中,也让我不禁感叹是科学的不断发展才有了人类的进步,才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沙遗址,一个属于古蜀的世界,是古蜀人留给我们宝贵的遗产,有了它,我们才可能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成都的历史,我们应当爱护与珍惜。可是,我们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又将留下些什么历史给我们的后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