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的作文700字(精选29篇)

关于传统的作文700字(精选29篇)

时间:2023-01-29 12:17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的作文700字大概有29篇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篇:传统的作文

  大家在课堂上可能看过这样的一幅情景:一个同学趴在桌子上睡觉,老师走前去叫醒他,他很不乐意,老师批评他,他就用粗口辱骂老师,对这个同学的表现,大家有什么看法?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学业上遇到困难,是谁对我们耐心辅导和讲解;与同学发生矛盾,是谁对我们耐心教育和引导?遇到困惑,感到迷茫,是谁帮助我们指点迷津?是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有的人在平凡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有的人轰轰烈烈成就卓著,做出了显赫的业绩。然而,当我们回顾所走过的人生之路,追寻我们事业发展的源头之时,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

  凡是有责任感的老师,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或是目睹自己的学生一步步迈向深渊而无动于衷。然而我们有一些同学对教师的态度让人无法理解:如有的同学面对老师的教育,当耳边风吹过,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有甚者,对老师讲粗口,不尊重老师的人格。不知这些同学是否想过,你的这一举动是在伤害一个关心你、爱护你的老师的心?

  同学们,也许你经过努力,可成绩依然不理想,你可以不掌握好一个公式、某个定理,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自暴自弃,故意违反纪律,做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满口粗言秽语。野蛮时代已离我们远去,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让我们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在心中树立平等、尊重、宽容等现代公民意识,从尊重老师做起,从尊重老师的劳动做起,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起。

  第二篇:传统的作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和文化影响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的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在这些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是影响最广最深的。[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非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蟹们吃饱了,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就这样人们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了一项富有激情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赛龙舟比赛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努力纷争,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列的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据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端午节节日活动。端午节不仅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内容,更在这林林总总的节日文化中逐渐酝酿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古人的文化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而传统节日是传承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当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先辈的文化精神!

  第三篇:传统的作文

  一个人只有明白紧跟潮流,勿忘传统,那么这个人会是一个有成就的人。

  一个国家只有明白紧跟潮流,勿忘传统,那么这个国家会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明白紧跟潮流,勿忘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

  紧跟潮流让我们与现实共舞,与现实拥抱;勿忘传统让我们与传统融合,与传统相拥。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一句歌词,唱响了周杰伦对现实和传统的独特见解。

  " 爱恨就在一瞬间。" 李玉刚《新醉妃贵酒》,让我有一种从传统回到了现实,让现实与传统相生相融合的感觉。

  紧跟潮流,与潮流同在。现实世界是美好的,有我们对梦的追求;现实是美好的,有我们辛苦的足迹;现实是美好的,有我们战胜苦难的勇气。

  紧跟潮流,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落伍,也不低俗.....

  勿忘传统,与传统结合。传统中有伟人的坚持,有平凡人的奋斗,这些都是我们要牢记的,都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勿忘传统应该做的,更是我们应该做好的,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好利用好经典, 更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紧跟潮流,让我们的传统更具有时代性;

  紧跟潮流,让我们的传统更具备生命力;

  紧跟潮流,让我们的传统与现实完美统一。

  勿忘传统,让潮流变的更绚,勿忘传统,让潮流变的更潮,勿忘传统,让潮流变得更强。

  传统与现实同在,传统与现实并存,传统与现实相融相成。

  紧跟潮流,勿忘传统,让潮流在传统中发展,让传统在潮流中进步。

  第四篇:传统的作文

  爱默生说过:良好的礼貌是由巨大的牺牲组成的。文明礼仪是每团体本身的涵养,它就好像一棵小树,只需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生长。虽微乎其微,但却是我们每团体都不能短少的。

  往年我们奉化市正在竭尽全力争创省级文明示范城市,很多意愿者打“前锋”,上街做宣传和监视任务。刚好遇上星期天,我就跟随妈妈离开了人头攒动的惠政路步行街,也为创立任务做点小奉献。我们先分发宣传单,然后妈妈拿着火钳捡渣滓,我提着塑料袋装渣滓。也有路人会猎奇地多看我们两眼,我有点不好意思,妈妈鼓舞我:“看看你胸前的吊牌,我们是荣耀的监视员,要给奉化市民们做无声的典范!”

  妈妈还给我讲了以前当监视员时发作的一件事情:一个抱小孩的妇女坐在步行街的木椅上,一边吃桂圆,一边把桂圆皮随手丢在街面上,妈妈上前劝说,那位妇女有点悻悻然地不吃了,木然地坐着,妈妈就在她面前弯腰捡果皮。也许是心里内疚,那位抱小孩的女人坐不住了,把孩子放在椅子上,也默默地弯下了腰……“有时分,举动的力气更大于说教”,妈妈说,“所谓的文明,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美德,似乎也曾经“遗传”了,我们这些懂事的孩子也不一定懂得什么中华美德,美德或许只是一个实词,曾经没有人关注它了。我们该当树立正确的作风,讲文明话,做文明人;该当拥有中华美德,做好下一代。我们有才能,也有义务去使身边的人明白文明的意义,并以身作则,使文明人人皆知。我们本身要发扬中华美德,做最好的本人,做一点一滴都要考虑,并大大发扬、赞誉、传达这中华百年不朽的美德。

  我行文明事,我扬美德风,文明美德伴我行,我在文明以及美德的约束教诲下,成为真正的新世纪少年!

  第五篇:传统的作文

  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外婆没读什么书。但是,我觉得外婆特别有知识,她说的话经常让我耳目一新。

  每年的立春,外婆都很忙,忙着买鞭炮,忙着向各处的老年人打听今年立春的时辰。我问外婆:“为什么要看时辰?”外婆说:“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接好春,往后的日子就会顺顺利利!”

  眼看着立春的时辰就要到了,外婆在阳台上做好了接春的准备:放上三杯茶水、三杯红酒,还有一盘苹果、一盘橘子,还摆着用红线捆着的三根大蒜,并点上三柱香,燃上两根蜡烛。我好奇地问:“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呀?”外婆说是:“祈福用的,老话说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橘子代表吉祥如意!”我又问:“那大蒜呢?”外婆捏了捏我的鼻子笑着说:“那代表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原来这些普普通通的物品,有这么深刻的寓意啊!我高兴地说:“那我也来帮忙!”我手忙脚乱的去厨房拿酒瓶准备添酒,结果手没抓稳,“啪”的一声,瓶子打在地上碎了,我惊慌失措地叫着:“不好了!外婆!”外婆看见了,赶忙一边收拾,一边嘴里念叨着:“不要紧,不要紧,老话说了,碎碎(岁岁)平安,碎碎(岁岁)平安!”啊哈!坏事在外婆嘴里变成了好事,外婆的“老话”总是让我心里感到踏实!接春时刻一到,外婆就“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

  接春之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春卷。春卷是立春吃的特定美食,面皮里包着胡萝卜、豆芽、切碎的豆腐干、肉丝等,好香啊!我迫不及待拿了一个春卷放进嘴里,“哎呀喂,好辣啊!”原来是外婆在包春卷时,悄悄放了一个小小的红辣椒。“老话说,谁吃到辣椒,就寓意着她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外婆说,“哈哈!佳佳你吃到了,那你读书的热情要像这辣椒一样红红火火呦!”全家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们家的立春,外婆的“老话”让我们的生活温暖如春!

  第六篇:传统的作文

  昨天是元宵节,虽然过去了,却万分不舍,又回味无穷。故作此篇,纪念昨日元宵的美景,并抒发感慨之情。——题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代词人秦观面对元宵佳节,在《生查子》中这样写道。亦唯有元宵佳节,才会有如此佳句。平日中古代礼仪是非常多的,一年中的热情在今日便会释放,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诗句,这也真可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而今日的元宵佳节有戏剧性的与西方的情人节相逢,是一乐趣。

  元宵节刚至时,是从睡梦中便迎来了。当第一缕阳光从窗外射入屋中,我睁开双眼,觉得这是不寻常的一天,总算是清醒了,想到今日便是元宵节,心中万分欢喜。

  洗完脸,只听妈妈喊道:“吃元宵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去,进入厨房,端起那热气腾腾的元宵,十分欢喜。这元宵是那样白,那样糯,进入口中的香甜,更是喜悦,无法用任何语言所能来表述。

  吃过元宵,便出门去,哪个脸上不是洋溢着欢乐呢?虽然自此我也未晓得为何要过元宵节,吃着节日特有的元宵。去书上查元宵节的由来,又有颇多说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富有美好愿望的。那团团圆圆正是美好的寓意,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元宵,其乐融融,谁又能不欢快呢?

  过元宵节,只有晚上才是这个节日的盛事。且出门去看,家家灯火通明,人们都出来了,烟火占据了天空,是那样的绚丽多彩。人们热热闹闹地走在街上,此时似乎无人觉得是夜晚,是如白天又更甚于白天的明亮,而欢乐也随处可见。再抬头去赏那月光,是那样的明亮,那样圆满,这大概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所代代期望的家人团圆。

  元宵节已过,只留下对它的回忆,但却抒发不少感慨。并留下无数期待……

  第七篇:传统的作文

  在中国有人喜欢那踏秋赏菊的重阳节,有人喜欢那热闹非凡的春节,还有人喜欢那和家人团聚的元宵节,而我却喜欢那热火朝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大街小巷都是人,有叔叔阿姨,也有爷爷奶奶。他们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有的在买粽子,有的在全家团聚一起吃饭,可热闹了!粽子各种各样,有鲜肉馅的,红枣馅的,蛋黄馅的,还有红豆馅的等等……有一次过端午节,我和妈妈一起去买粽子。走到店门口看到里面人山人海,排得像一条长龙似的。我们排了好久好久的队才买到想要的粽子。我和妈妈一起买了很多的粽子,差不多有三大袋。回到家,刚好客人来了,有我的叔叔阿姨,伯伯和爷爷奶奶。等到我们开始吃饭时,我惊呆了。桌上不仅有可口美味的果汁,还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和美味佳肴。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聊到了三更半夜也没尽兴。

  我喜欢端午节,你们喜欢什么传统节日啊?快来跟我说吧!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外国没有的文化,比如春节,就是一种传统文化。

  一到大街上,你就会发现春节是个特别的日子,楼上张灯结彩,人们都欢天喜地,充满了欢声笑语,还穿上了焕然一新的衣服,大街上热闹非凡,万象更新。

  春节的习俗是贴对联、挂灯笼、吃饺子、年糕,还买年画、剪红色的窗花、看春晚、说吉利话得压岁钱、一家子吃团圆饭、迎财神、逛花市、庙会、迎门神……

  春节的来历是: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叫朔。

  春节也有很多活动,比如放鞭炮,舞龙舞狮、敲锣打鼓,还放烟花——不一会儿,天上就出现了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烟花。

  春节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喜欢春节,春节真好!

  第八篇:传统的作文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传统。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传统,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传统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传统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九篇:传统的作文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段时间,每户人家会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又喜庆又热闹,我们家也不例外。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出笑脸,耳边响起了新年“交响乐”:嘭啪,嘭嘭啪,嘭嘭嘭啪……”好一首动听的歌曲,连爱睡觉的我都被叫醒了。可刚一起床却发现自己搞错哩:在梦中把烟花声当成了音乐。新年第一件事就让人哭笑不得,我不由得为自己感到好笑起来。穿完衣服走到楼下,看见客人都已经来齐了,就径直去厨房帮大人们的忙。奶奶把面揉好后,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凑过来,开始动手包饺子。我不甘落后,就跟着他们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先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了很多很多的馅,然后,用力地一捏。“啊”我大叫一声,双手黏乎乎的,原来是用力过度,太猛了,饺子馅也太多了,挤破了它的小肚皮,便冒了出来。大家看了我这副狼狈模样,捧腹大笑起来。我的脸一下子通红,挺不好意思的,刚才那股子高兴劲儿全没了。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看来要想学会这包饺子还真不容易。

  我正打算放弃了,奶奶把我拉到一边,耐心地教我包饺子的过程。让我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我不再骄傲马虎了,而是虚心地请教奶奶,学会了技巧后,开始实践活动了:我轻轻地拿起饺子皮,平摊在掌心中间,放上适当的馅子,再把两边对折,从左往右捏出花边。成功了,大家也都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我的心里不再是自满时的得意洋洋了,而是努力后的欣慰以及兴奋。

  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丰盛的大餐便出锅了。有红烧鸡块,栗子牛蛙,酸菜鱼,毛蟹炒年糕,德国猪蹄,老鸭煲,还有自制饺子……一边吃着奶奶亲手炒的菜,享受着亲人给予的温暖,一边欣赏着五颜六色的烟花,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辞去旧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崭新的明天,我也长了一岁,应该更加懂事了,要帮大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了,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在毕业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为自己小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第十篇:传统的作文

  在我眼中,春节是一个热闹团圆的日子。每年春节前夕,即使是离家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在除夕之前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辛劳了一年的人们扛着大包小包奔向机场、火车站,他们的脸上都挂着无法掩饰的笑容,从他们匆匆的脚步中,我感受到了家对于他们的巨大吸引力和他们对于家的无限眷恋之情。我仿佛看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举杯庆祝、同看“春晚”、吃饺守岁的热闹场面,欢声笑语洋溢着快乐的节日气氛。

  在我眼中,春节也是一个喜庆祥和的日子。放眼望去,大街小巷,彩旗飘飘,红灯高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福”字、春联或者年画,祈求着来年的幸福生活。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手里拎着各种各样的礼品,走亲访友去拜年,互相传递着美好的新春祝福。

  在我眼里,春节还是一个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快乐的日子。每到春节,孩子们都会穿上父母为自己买的新衣,都会得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他们可以在除夕夜和大人们一起守岁,可以提着花花绿绿的灯笼去放爆竹和烟花,可以吃到各种美味的佳肴,还可以由大人带着去逛各种有特色的庙会。当夜晚来临,美丽的烟花绽放在天空中的时候,它们和孩子们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节日图景。

  在我眼中,春节更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人们纷纷赶在年前打扫干净房屋,种上水仙花,好让它们在春节期间盛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用声声的爆竹驱散一年的烦恼和晦气。听妈妈说,有的地方还有“扔鞋避邪”的习俗呢!当人们告别即将过去的一年,以崭新的面貌、愉悦的心情憧憬未来,勾画明天,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时,新的生活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人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去开创属于他们的崭新的未来。

  啊,春节,你让人们嗅到了春的气息,听到了春的脚步。在我眼中,你就是春天的使者,带领人们走进美好的生活!

  第十一篇:传统的作文

  月华沐地,氤氲的香气让屋内的人影显得不真切。庭院内有两棵树,一株是桂花,一株也是桂花,准确的说是用来制香的“木犀花”。仍旧含苞待放的它们已然被剥夺了芬芳。

  我知道,每年祭祖的日子到了。

  每年十月十五都是祭祖的日子,一家人赴家族神龛,有最年长者取出祖传的香篆,安置在被两只同黄狮子驮扶的紫砂宣德炉中。再由次年长者制香“沉,檀,各一两,麝,涎,各一钱,如法烧”。而作为最年幼的我则是负责焚香后的理香灰等杂活。

  “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淡薄的雾气自精巧的紫砂炉中袅袅升起,散成千万细缕向屋内四处奔散,漫漶了眼前的一切。香盘上未能在枝头绽放的桂花在香气的敲门下耷下了花瓣,淡紫色的烟从中泄露出来,似是昨夜春雨过后的凌晨,还留有晶莹剔透的露珠。木樨香虽没有古龙涎那般昂贵,却低调,不奢华,亦是对先祖们莫大的敬重。

  素馨的花香只是芬芳的前调,沉香和檀香使味道变得更加浓郁,还有麝香的暗中辅佐作为香的底蕴。如麻似的心也逐渐心旷神怡,香也从如丝如缕变成云雾缭绕。

  轻烟袅袅中,我仿佛看到一位位先祖微笑着,娓娓道来为后世子孙讲着一代代的故事;我仿佛跟随他们穿梭在历史的风尘中,见证着祖祖辈辈的生活和命运;我轻嗅着缕缕清香,摩挲着历史和文化留下的印记。烟霭杳杳,静心祭之,层韵渐开,幽芳沁人。似一场灵犀的相遇,恍惚间重临一回先祖们经历的光景,对典雅文化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后世的期待……

  香闭,故事讲完了。

  我轻轻将炉中的香灰理好,置于桂花树下泥土深处。

  第十二篇:传统的作文

  鞭炮齐鸣灯火通明时,城市里或许那分冷清。 春节将至,街道边搭起了绿色军蓬,一排鞭炮整齐地摆在架子上,几家店铺已陆续关门,几个行人疾走在空硕的大街上,年三十了,我坐在回姥姥家的车上,望见窗外的景致。 几年来,春节倒也少了几分热闹,对于我,不过是逢迎长辈陪个笑脸罢了,心里于是万分怀念小时候那种热切的欣喜感觉,为了寻找,我们回到了僻远的姥姥家。

  远远地就望见舅舅在家门口摆着臂,忙上忙下,细看原是在贴春联,每家每户红彤彤的,分外喜庆。姥姥出门迎接,笑得褶皱层层,淳朴的脸庞暖人心。姥姥挎着一栏金灿灿的元宝问我: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上供?一个新奇的字眼勾起了我的兴趣,一直引领着我随着姥姥爬上一个山头。山顶上有座红墙黑顶的小屋,狭小的屋里供奉着一座财神爷的塑像,旁边堆了些毛票,山周摆了些花草。房前有几节台阶,阶下有一小桌,桌旁有一凹槽,姥姥静静地在凹槽内烧了些黄裱纸,在小桌上摆满酒菜,认真地供奉,我在一旁细细地看着前所未闻的年俗,独自惊叹。 倘若在家,这是的我大概无聊得趴在床边上网吧。

  年三十的夜晚,夜空纯净,如一位俊朗的少年的脸庞。门前被家里的男人挂了几十支鞭炮,在微弱的鹅蛋黄色的灯光照射下,密密地排布。在黑夜中,舅舅点着几根燃线,它们哧哧地燃烧着,孩子们都激动地堵上耳朵。紧接着便是响亮的鞭炮声,噼里啪啦连着响近十分钟,热闹的气息洋溢遍人群间。 或许在家,这时的我大概只是无趣得放几束小彩花吧。 家家门口挂着通亮的红灯笼,笑声一直持续到后半夜。 我不禁感叹:原先的传统无论是否因时代的改变,都不该改变啊!

  第十三篇:传统的作文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始终都是文明的象征者。然而炎黄祖帝想着把文明一直传承下去,然而到了21世纪的我们,却把老祖先留下的传统早早的抛之脑后。

  现代人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产品。好既是好,可是运用它们的同时,不能忘了老祖中留下的规矩,也就是传统。人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忘记了如何实践;把联系方式交给了手机,忘记了书信;把行走交给了汽车,却与健康失之交臂……

  文明是传统的首项任务,现在的人们文明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随口的事,根本无法做到切实:随口说脏话,乱扔垃圾等等。文明在他们眼中只是很小很小的事。在我看来,失去文明的国度,称不上是一个国家。现在的学生随口脏话,进场斗殴,连老师都骂,谈何文明。

  辛勤是找回传统的首项任务,辛勤是世界向来都看好中国的一项传统美德,就是因为祖先们的勤劳,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清洁工起早贪黑,打扫城市,把美奉献给大家,这是辛勤的一种表现。父母为了子女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不惜辛劳,一日打两份工。那一丝丝白发,一道道皱纹,都是他们辛勤的表现。很多人放弃高薪生活,毅然走向大西北,为祖国的边疆盛开出一朵朵灿烂的花,那如尖刀般的寒风在他们脸上打下的伤疤,便是他们辛勤的见证。可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哪怕是地上、天上、地下都有密密麻麻的交通网,为人们的出行带给了很多的方便,从此便变得懒惰。

  诚信是传统的脊梁柱,找回传统必须找回诚信,现在的人们为了一份工作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毫无诚信可言,古人言:“诚信如金”。可大家都认为对不起是解决违约的最好方法,很多公益广告都写出了现代人的“诚信”。

  然而古人们的传统我们也有许许多多的传承: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和家人吃饭,象征团团圆圆。

  所以,传统是十分重要的,找回传统,找回这份祖先留下的“遗产”。

  第十四篇:传统的作文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春节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特别有意思,我们家也就是一样的。到了傍晚,我们全家人开始包起饺子来,可我怎么也做不好,不是露馅了,这就是张着个大嘴巴。妈妈看见了我着急的样子,笑着说道:“小笨蛋,你在面饼里面的中间放置放上少许的肉馅之后,再对折起来,用手捏成扇子的形状,就可以了,试试看。”我照着妈妈的说法,小心翼翼地开始包。果然不出所料,一个饺子很快就成功了,我高兴的又蹦又跳的。我一边继续包着饺子,一边体验着收获的喜悦:有些事情真的是看来容易,做来难啊;不过,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会走向成功的。

  饺子做好后,开始吃团圆饭,一家人欢聚一堂。饭后,离春晚的直播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与家人玩起了扑克,每一局过后,都会有人的脸颊上粘个小纸条,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却最终也就是难逃劫难。一转眼,到了八点钟,我与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电视机旁,可因为座位的问题吵了起来,我提议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应该坐有前面。”爸爸反对说道:“不行,应该按大小个儿来排顺序!”……我们吵着吵着爷爷与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最前面的位置,而我与爸爸只能坐在后排了。这时,只见爷爷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做‘鹬蚌相争,渔翁的利’啊。”我与爸爸互相对视了一眼,几乎同时叹了一口气,唉,只能这样了。

  瞧,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春节,它不仅是个团聚的节日,更是欢乐的节日,我爱春节。

  第十五篇:传统的作文

  “横要平,竖要直”在我们的小学生涯中,曾数十次听过语文老师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讲述写字的要领,而在这天放学的路上,我才真正了解了写字这件无比庄重的事情。

  今天放学,我和伙伴们路过一个广场,忽然听见远处一声惊叹:“呀!这老大爷神了,居然能在地上用水写字!”我们听了,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便一窝蜂凑了过去。

  只见一位衣着朴素,容光焕发的老爷爷手中握着一只加大的毛笔,一旁放着一个装满水的面盆。老爷爷先是拿起毛笔,将笔尖在面盆中沾了沾水。人们瞪大眼睛观赏着,生怕眨眼的一瞬间就会错过这写字的过程。老爷爷顿了顿,随后在地上“唰唰”几笔,“传统”二字便展现在我们眼前,那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就连班上字写的最好的一位同学看了这字都敬佩不已。

  回到家后,我仍旧沉浸在那位老爷爷笔下美妙绝伦的字中。为什么这位老爷爷要写“传统”二字呢?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这位老爷爷是想告诉我们,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应该将它传递下去。同时,我也被这位老爷爷爱国的情怀打动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忙着玩手机,很少见人们静下来读读书或写写字了,也许是这样,我们的汉字传统正在渐渐的被人们淡忘,也只有个别像爷爷这样的老年人会静下心来练练字了。

  经历了这件事后,我下定决心在空闲时间里多练字,多读书,成为像老爷爷一样爱国的人,也要为之后对祖国的贡献打下坚固的基础。

  我爱你,祖国!

  第十六篇:传统的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热热闹闹的春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节,扫墓祭祖的清明节,而我最喜欢元宵节。

  元宵节的这一天,我们家早早开始包汤圆,妈妈告诉我首先要做一个汤圆皮,再用勺子放上一勺馅,最后把它裹成球状。就这样我下子包了十多个呢!包好后就把它们放进锅里,一个个又圆又嫩的汤圆像一个个跳水运动员,齐刷刷地跳进了锅里,妈妈用汤勺把汤圆来回搅拌,这样汤圆才不会粘在锅底。汤圆们在锅里翻滚着。好似在跳着舞,不一会儿,汤圆变浮了上来,好像在说主人,我熟了,快来品尝一下吧!″

  汤圆出锅了,那香甜的味道馋得我口水直流,我把他们,沉静了碗里终于可以开动了,我们全家人坐下来一起品尝汤圆。这汤圆的皮可直是晶莹细腻。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柔软无比呢!细看看原色泽不同,原来妈妈做了各种口味的汤圆,有只猫喂有紫薯味,有杏仁味的……爸爸说道:“什么东西这么硬,咬的牙疼,妈妈笑盈盈的说恭喜你中了彩头,我放了几个硬币进其中几个汤圆里,吃到的人会平安幸福!″

  晚上,我们来到大朗体育馆,这里可热闹了,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街上有许多节目的舞龙。赏花灯。有五一表演,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许多灯笼,灯笼上面写着。很多灯谜,人们围绕着灯谜猜着广场中间有正在表演着丰富多彩的节目,热闹的。鼓敲起来。五彩的金龙舞起来欢乐。歌声回荡在月色下。天越来越黑了,人们陆续回家了,我们也玩得精疲力尽,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今年的元宵节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也给所有的人们带来了欢乐,真期待明年的元宵节呀!

  第十七篇:传统的作文

  近些年故宫不再是以前那个正襟危坐的形象,而是在一点点的走进年轻人,各种搞笑可爱的产品层出不穷,似乎是在与时俱进,但这过程却像是变了味,在我看来故宫与时俱进是好事,但绝对不该是毫无保留的一味迎合,而是应该在故宫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再融入。

  确保故宫萌物,故宫猫保安等一系列为故宫迎来了欢笑和关注,但这些系列的产品除了加上了故宫的元素,又有在其他的文化底蕴吗?答案显然是没有的,故宫负责人说这样的行为是为了体现故宫正青春的理念,可是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献上什么的做法真的可取吗?众所周知,时代快速变化,年轻人喜欢的事物也在不断的变化,新事物总像波浪一般涌过来,从不间断,如果真的去一味满足年轻人的爱好,恐怕那个在人们心中庄严神圣的故宫形象会荡然无存,最终就像被年轻人玩腻了的玩偶随意抛弃。

  故宫需要突破,但他的传统文化底蕴基本不能被改变,如果故宫一位恪守成规,那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存在价值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想要有所发展,一定少不了创新,在保留故宫传统文化的尊重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凸显故宫本身的优势所在,就如前段时间大火的国家宝藏节目来说,全篇没有华丽的,衣服也没有引人发笑的恶搞镜头,只是通过他的背后的故事平缓地向人民叙述,其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其宝物的精美设计向我们展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不禁为此感叹,故宫也应该如此,将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呈现出来,让年轻人感受到它独特的美丽,既要抓住人们的眼球,也要保留故宫藏着的文化内涵。

  一位迎合,可能会有暂时的热门,只是固步自守,可能会有暂时的赞叹,但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可取的。故宫产业要想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喜爱,但也离不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两者少了哪个都不能,使故宫有新的突破,只有在尊重古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故宫进行创新,使其产品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故宫的产业才能发光发亮,既要融入也要尊重传统。

  第十八篇:传统的作文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中华美德体现了矢志爱国,体现了善待自然,体现了宽以待人,体现了尊师重道……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时候,敌人使用了燃烧弹,火苗随着风由茅草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这个时候,只要他从火里跳出来,在地上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却任火在他身上乱蹿。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举动?是爱国的美德,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爱国一样,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也是中华美德的重要体现。我们青少年要从我做起,改进个人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行为,齐心协力,使我们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永远有清洁的河流,茂密的树林,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所环绕。

  宽以待人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在我国,有不少诗人,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来赞美宽以待人这一美德。

  “见人之过如已有过”、“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知”,由此可见,宽以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重要问题。

  宽以待人是我们民族美德的精华之一,而尊师重道义何尝不是呢?

  毛泽东同志就是尊师重道的典范。他在百忙之中还想着给自己的老师徐特立祝寿,这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和不忘师恩的深厚情愫。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闪光点——美德!

  第十九篇:传统的作文

  蕃薯丸是福清的传统美食之一,相传是解放前的一位官员厌倦了吃蕃薯和大米的日子,于是把管家叫来,对他下了一个命令:“如果在今天之内还是不能想出一个蕃薯和大米的新吃法,就把你解聘。”当时,正值冬至,管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效仿汤圆的做法,把蕃薯做成一层皮,里面包上瘦肉、香菜、海蛎、紫菜等食物。那个管员尝了以后,赞不绝口,于是这种方法一传十,十传百,流传至今,变成了我们福清人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之一——蕃薯丸。

  要是你想做出美味的蕃薯丸,就赶紧来拜我妈妈为师吧!先看看需要准备的材料吧:肥瘦适中的猪肉、香菜、紫菜、海蛎或者虾仁、蕃薯。首先把猪肉剁成肉泥,加上香菜和调味料搅拌均匀,再把一些紫菜洗净剁碎。接着把蕃薯蒸熟去皮捣成泥,再加上一些淀粉,不停地用双手使劲的和成团,中间要加一些开水(这是为了让面团变得更加松软,蕃薯丸的皮吃起来会更加有嚼劲)。皮和馅都准备好了,我们就要开始包了。先分一些面团,揉成球,用大拇指摁下去旋转,在中间“捅娄子”,然后依次放入肉馅、海蛎(或虾)、紫菜、肉馅,将面团封口,一个蕃薯丸就做成了。煮的时候需要分成两个锅,一个锅煮汤,一个锅煮蕃薯丸,这样煮出来的蕃薯丸,又美味又不粘锅。蕃薯丸汤里面可以加入香菜、花蛤、小米粉(材料不要太多,加花蛤是因为它的味道比较清淡,不会影响到汤汁和蕃薯丸的味道)。

  一碗热气腾腾的蕃薯丸出锅啦,闻一闻,馋得我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肉的香味、紫菜和海蛎的鲜味在我的嘴里游荡,蕃薯丸皮即有嚼劲又甜而不腻。我狼吞虎咽的吃了一个又一个,转眼间,碗里的蕃薯丸全跑进的肚子里了。

  第二十篇:传统的作文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个铁笼的地上放了许多水果,而笼子的左上角挂了一串香蕉。这时,人们把三只猴子放了进来。它们争先恐后的把地上的水果吃完,然后,一只猴子看到了挂在笼子上方的香蕉,便冲了上去,其他猴子看见了也冲了上去。可就在这时,工作人员拿来高速射水枪对它们进行扫射,它们被射的又湿又疼。可没过多久,猴子又经不住香蕉的诱惑,再次冲向香蕉,又再次被射的又湿又疼。

  在这群猴子达成这一共识——不能碰那香蕉后, 工作人员在这个时候把其中一只拿了出来,把另一只新的放了进去。那只新的猴子看到香蕉便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工作人员又及时的向他们射水枪,那两只旧的猴子觉得十分委屈,便狠狠地揍了那新猴子一顿。新猴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他再也不敢靠近那“可怕”的香蕉。

  如此循环往复,工作人员又把其中一只拿了出来,把另一只新的放了进去。那只新的猴子同样对那串金灿灿的香蕉感兴趣。但他发现,那两只老猴子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他,便不敢轻举妄动。到了第二天,那猴子实在太饿了(踏进笼子之前,他是饿着肚子的),便兴冲冲的要去扒香蕉,没想到却招来一顿毒打。就这样,笼子里的新猴子只要一靠近那香蕉,就被老猴子们狠狠的打上一顿;就这样,不论是老猴子还是新猴子都“不”再对香蕉感兴趣,也不会再受到水枪扫射的痛苦了。

  人类不就是这样么?!——遵守着一些表面上有意义的传统,自己却不知这传统究竟有什么意义!

  在我的家乡,老人逝世后都会请来哭魂的队伍,没日没夜的舞个3,4天,他们还会买来很多的食物请酒。我真不明白,难道只有庆祝才能表示你那孝心么?虚伪。

  第二十一篇:传统的作文

  今天是端午节,我就赶忙去菜市场买了几束艾叶。插在了门上,放在了屋里。

  顿时一股中药的清香在屋内弥漫开来,让人沁人心脾。这是艾叶的清香,更是传统文化的味道。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端午节插艾,也演变成我国端午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我国特意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规定为法定假日,目的是引起国人的重视,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熏陶,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因许多筹划和创意不到位,导致现在即使放假了,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竟不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由、风俗,以及应赋予的时代意义。

  另外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我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尴尬。

  弘扬传统文化刻不容缓,需要国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十二篇:传统的作文

  喜爱美食,是生活的一件乐事。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古城西安的传统美食。

  羊肉泡馍又称羊羹,早在先前,苏东坡就曾赞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足以见其美味。羊肉泡馍即将白馍撕成小块,放在肉汤中浸泡,待其吸收羊汤的精华后,连汤带馍一并吃下,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吃完后余香满口。《宋书》曾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品,武帝竟封他为太宫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这牛羊羹一菜功不可没,实为绝味。

  西安刀削面不仅讲究味道,更讲究技巧。且看那大厨,在削面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不仅手腕要灵,且出刀要平,只听“嚓、嚓、嚓”几声,削出的面像密集的短箭一样射入锅中。锅中汤滚面翻,有经验的大厨凭经验便撒上了菜。在面条上浇一勺香飘四溢的浓汤,撒一把青翠欲滴的香菜,放几片薄厚适中的牛肉,泼一层香辣诱人的辣酱,光看一眼,便垂涎欲滴。用筷子挑上一筷,只见到面条中厚边薄,棱锋分明,似春天的柳叶,又恰是牡丹的花边。每一片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细看,却又有着些许不同,如同一件件艺术品,无法复制,特点鲜明,放入口中,软而不烂,口感极佳,反映出了大厨精湛的厨艺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还有那打动无数食客的精品美食——肉夹馍。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馍中的腊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

  人们品尝西安美食,不仅可以享受色香味所带来的独特体验,还能了解、品味沉淀在美食中的文化和民俗……

  第二十三篇:传统的作文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大年三十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著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大年三十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第二十四篇:传统的作文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第二十五篇:传统的作文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生活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科技与传统的冲突无处不在。科技所带来的变化无疑更受年轻人欢迎;传统在得不到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被蚕食。那么,科技和传统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呢?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是现存的唯一一个文明古国。其延绵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根深蒂固,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诗词,是中华民族思想情感的汇聚;戏曲,是中华人民追求娱乐及安居乐业的象征;建筑遗址,体现的是华夏子孙建筑智慧的具象化……

  在现代,我国的文化还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上,其中的表演节目都包含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获得外国使团的一致好评。除此以外,国外很多地方也仿效中国的节日。然而,在国外受青睐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何在中国频受冷落呢?

  在中国,传统受到冷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各种节日。逢年过节,人们的庆祝方式不再是古板的仪式。举家外出旅行,到饭店预约年夜饭等已屡见不鲜,即使在家庭聚会上,人们也都各自捧着手机,完全没有聚会氛围。科技以其强大的力量席卷了人类的方方面面。

  科技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大航海时代伊始,科技真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此后,人类的发展没有哪一环节离得开科技。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跻身第二经济大国,就是因为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迅猛发展;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由于以科技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才发展壮大。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即便它与传统有一定的冲突,但肯定是利大于弊。

  实际上,如何处理传统与科技的关系,国家已给出了很好的例子。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上,表演节目不仅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还运用众多现代技术,诸如3D投影、AR增强现实等。只有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第二十六篇:传统的作文

  传统节日中,我最不熟悉的要数清明节了。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那么,清明节吃什么?又有什么活动呢?

  于是,我开始查资料。我发现清明节的习俗还真是特别啊!南北方清明节吃的习俗大不同。在北方,要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人们还蒸各种各种的花馍馍,寓意祖宗保佑家族兴旺;在南方,主要吃青团,还吃莲藕。关于清明节的活动,南北方倒是没什么差异,不是扫墓就是踏青。

  清明节的前一天,妈妈特意买了青团,圆圆的像个皮球似的,妈妈说第二天踏青时带出去吃。看着油绿绿的外皮,馋得我直流口水,实在忍不住了,我偷偷地吃了一个,香喷喷的,里面的豆沙馅儿甜而不腻,味道真不错!

  第二天,应时应景,我们全家出门踏春赏趣。一大早我们就搭车前往九龙湖,一路上都是春的气息,柳树发出了嫩绿的芽,樱花争相开放。刚进景区,门口一侧就是滑草场,我爬上小山坡,进入草场,坐在滑草车上,不需要系安全带,一出溜儿地就滑下山坡了,很刺激。接着我们沿着步道一边玩,一边往景区中心走,在湖边戏水、到浅浅的沼泽地探险、爬山找寻小动物和小虫子……一路上特别有趣!到了农家乐时,让人有点儿失望。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烧烤烟熏味儿,路边到处是摊贩,有点拥挤,不过,我还玩了射击,上膛时有点儿费劲,举起枪,接连几枪都没打中,运气真差!最后,终于打中了一个黄色的气球,爸爸妈妈为我叫好,我自己也高兴得不得了。

  清明时节,春光无限美,踏青真有趣!

  第二十七篇:传统的作文

  爱如一泓清泉,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爱如一阵春风,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爱如明灯,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

  从古至今,爱都一直存在。

  孟母三迁体现的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孟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不受外界不好的影响,三次搬家。因为这三次的邻居是屠户之类的人。孟母怕自己的儿子受影响,而不断的变化居住地。终于,孟子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成为一位和孔子齐名的伟人。

  “香九龄,能温席”体现的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香菱为了使在田间劳累一天的长辈能在睡觉时得到温暖,每天都比长辈早进被窝把被窝暖热。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从这件小事上折射出了对长辈的敬爱,对长辈的孝。

  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位学子对他的老师的敬重。程颐想请教老师问题,可又怕打扰到老师。于是一直在他的老师门前站立着。当时天上还下着大雪,可他依然一直等。等到他的老师出来的时候,他的衣服上已经布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这个故事体现了程颐对其老师的敬重。

  还有一个人,我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了。大概就是说他的家里很穷,可他的妻子又生了一个孩子,可是粮食不够吃,因为他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孩子。于是他就想把这个孩子埋了来弥补粮食不足的遗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儿子对母亲的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德历久弥新。俯瞰历史长河,你会发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很多大爱。有子女对父母的孝,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学子对老师的敬爱。

  回首现代生活中的爱。最美司机吴斌,在被突如其来的物体击中造成重伤后,仍然坚持把公交车停在路边以保乘客们的安全;最美老师张莉莉,为了救即将被车撞的学生,自己的一推,把安全留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虽然高位截瘫,但仍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最美孝心少年韩娜,为了救重病当中的父亲,毅然放弃美好的大学生活照顾父亲在现代生活中大爱也一直存在。

  第二十八篇:传统的作文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接爷爷。早上我六点就起床了,爸爸已经做好了早餐,我就吃了几口,就迫不及待地坐上汽车向老家奔去。

  到了老家,我就急忙下了车,马上就要和爷爷见面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一进家门,爷爷正在喝茶,我一下子就扑到了他的怀里。下午的时候,我和姐姐、爷爷还有妈妈一起包饺子,妈妈负责擀饺子皮,我和爷爷、姐姐一起包饺子。我包的饺子虽然不好看,可等下出来一吃还是很香很香的,爷爷夸奖我说皮没有破就很棒了。晚上我们坐在房顶的玉米堆上,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还一起背古诗,这是我过得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章丘市相公镇十九郎村,那里有著名的百脉泉,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老家的第二天,我和大妈一起去了猪圈,大妈家一共养了三十多头猪。刚进去的时候,我觉得很臭,但是一会就适应了。大妈给它们喂食吃,它们吃得很香,可是有六头猪让我很害怕,因为它们长得太大了,我走过去的时候,它们都站了起了,都要爬出围墙了。当时我都被吓呆了,可是大妈却说:“你不用怕它们,是它们怕你。”我不解地问:“为什么呢?它们那么大,怎么会怕我呢!”大妈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吗?它们见到你还不是一会就落荒而逃了呀!”

  听了大妈的劝说,我就装起胆子,直挺挺地走了过去,没想到真得没事。出了猪圈,大妈说:“咱们去摘几个小黄瓜吧。”我说:“太好了,可是哪里有啊?”大妈指了指左边的菜地说:“你看,那边就有。”我走过去一看黄瓜长在木条搭的架子上,我原来还以为是长在树上的,大妈家的黄瓜长得短短的、胖嘟嘟的,跟爷爷买的长长的黄瓜不一样,嘿嘿!我和大妈在身上蹭了蹭就咬了一大口,非常得清脆爽口,真是太好吃了。大妈还介绍说:“我们这里不仅有黄瓜,还有小西红柿、核桃……”我觉得,这一天过得非常开心也很有意义。

  第二十九篇:传统的作文

  中华民族传统

  ——我爱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来表达我内心的喜悦与激动。

  除夕夜的零点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所有人都不能早睡。在那时,我已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和家人们下楼放鞭炮、玩耍。我和他们一起放烟花、点小炮,十分开心、不亦乐乎。很快,就要到零点了,我们都会屏住呼吸,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只见天空中燃放起美丽五彩的烟花,挨家挨户的窗子前都放起了鞭炮,那声音震耳欲聋,我赶忙用手捂住耳朵,但仍一个劲地叫:“哦,过年了!”我们也放起了鞭炮,这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活将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回到家,姥姥姥爷又给我们做了热乎乎、香喷喷的饺子,别提多幸福了!在除夕夜,亲人们不仅能团聚,晚辈还能得到前辈发放的压岁钱。我给姥姥姥爷们磕头、说吉利话,祝愿他们新的一年越活越年轻,能长命百岁。他们呵呵地乐,很是满足,就给我发了许多压岁钱。除夕夜人们要守岁,很晚才可以睡觉。

  正月初一,街上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我们可以来回串门,给亲戚们送礼,我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过后几天经常可以和家人出去旅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还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汤圆,那味道至今想起仍十分美味,难以忘怀。这快乐的年一直延续十几天,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沉浸在无比快乐之中。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当然,它也是我最爱过的节日。春节中每一个美好的习俗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我爱人们这浓浓的亲情和传统的美德,我爱春节!

Copyright © 2012 www.zhaic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抄网

陕ICP备17000724号-4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