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南京街头作文600字大约有5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南京街头作文600字
初三 陈书言
正值元旦,天气大好,爸妈要我带上妹妹去夫子庙转一转。
未进大门,我便看到了那汹涌的人潮,细碎的阳光照在那古韵尚存的门框上,记忆将缓存已久的儿时的回忆打开。妹妹牵着我的手向里奔去,望着街边种种店铺总有种奇怪的感觉浮上心来。没在意,她似乎有目标的向她的目的地挺进。突然她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我好奇地望着她,她的脸上却出现了失望的神色“姐姐,那个卖梅花糕的爷爷不见了。”我嘴上哄着她说:“再找找”,心里奇怪的感觉似乎有了来头,在心里蜿蜒。
街道上充斥着的现代化产物的香味,孜然、辣椒的味道挤满了鼻腔,似乎连一份臭豆腐的味道都难以捕捉。在甬长的街道上走着,能找到的也仅有一家屹立不倒的老字号里吃上一碗温热的赤豆小元宵了。伴随着奇怪感的是一种熟悉感——我去过杭州的清河坊、上海的城隍庙,它们似乎长的都是一个样,这些著名的小吃街都被公式化了,除了那些稍具城市特色的复古建筑群以外,其他几乎就是复制和粘贴。无故消失的不仅是妹妹的梅花糕,还是我们童年回忆,更是南京街头的文化。
继续在秦淮河畔漫步,夕阳已经悄然谢幕,我和妹妹被美景吸引着,忙忙驻步,听水声浸没在暖阳中。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爸妈常带我去的馄饨店。那店不远,从家走几步路便到,小店没有现在网红店里那些诱人的香味和富丽堂皇的装修。只有简单的桌椅板凳,还有朴实的老板和老板娘。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浇上一点点辣油,再在隔壁买上几块刚出炉的烧饼,尝上一口,嗯!这才是南京街头的味道。
现在想想南京街头需要的并不是雷同的商业化也不是热乎乎的食物和那些欲盖弥彰的装饰。而应该是温暖和归属感。那就让我们珍惜童年的回忆,保护好南京街头的“南京味儿”。
第二篇:南京街头作文600字
初三 姚雅曦
经历了六朝的南京形成了独特的六朝文化。南京人不仅是精神上的富翁,更是生活上的富翁,会吃,会玩,会生活。于是,在南京街头,许多小吃摊应运而生,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着,冒出腾腾的热气,为南京这座古都增添几分烟火的温暖。]www.zhaichao.com[
冬天的天亮得晚,早晨出门,刚蒙蒙亮,街头的小吃摊就出现了。路上行人匆匆,向自己的目的地赶去。无法在家中享用早饭的人,停在小吃摊旁,寒冬中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
卖煎饼的,炉中火正旺,只见摊主用铁勺舀起一坨面团,往锅面上一甩,刮板一抹,铺满圆形的锅面,几秒的功夫变为薄薄的一层饼,面的颜色一点点由白转黄。这时,拿出一个鸡蛋,往锅沿上一磕,壳应声而裂,乖巧地裂成两半,其间的蛋液精准地落在薄饼中央,滋啦作响,再用刮板在饼上挂均匀。等鸡蛋液熟了,接着抹酱,撒上葱花、花生碎,饼变得有了色彩。将事先炸好的果子,放在饼上一劈,碎成两块,有时再加上肉或蔬菜,添上小菜,撒上芝麻,几番对折,就成了一块温暖的煎饼果子。装袋后,老板把它递给行人,行人道谢,老板道“慢走”,紧接着做下一位客人的早餐。
无论是我年幼时,还是现在,我总喜欢站在煎饼摊旁,看老板麻利地做一个个煎饼。我觉得这过程不像是在做菜,倒像其种极为精深的武艺,有身在武侠世界之感;抑或厨艺和武艺在某些方面本就相通。
还记得幼时学校门口街边的小吃摊,卖米糕、梅花糕、蒸冰糖雪梨、烤红薯,一类带有浓重文化气息的小吃。放学的时候蒸米糕的蒸笼像烟囱,看着便是温热的,令人向往。爸妈心情好时赏几个硬币,放学就去买米糕,白白胖胖、热乎乎的米糕在手,实是第一等的享受,一口咬下去,甜甜糯糯,总能赚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再咬一口,觉得米糕更香了。
南京街头的这些小吃摊,不仅提供了美食,为人们带来一天前行的动力,更是一个承载记忆的平台。当重新再咬一口米糕,心中总浮现出童年时的快乐。这些街头的事物,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标志,与南京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第三篇:南京街头作文600字
初三 杨乐瑶
步过南京的街头,从冷风中好似又嗅到了曾经的味道,消失在无边的街头。
记得那是很小的时候,家还住在这条街附近。在回家的路上遇着罕见的下雪天,正激动着,一阵寒风就不识趣地拍在脸上。但随之是一股纯香,再向街里头望,隐隐约约还有一处灯光闪啊闪。拽拽妈妈的袖子,缓缓地向那处灯光走去。
嗯,愈靠近,香味愈浓,是一对正在卖烤红薯的老年夫妻。橙黄的炉子里还在冒着火焰,微弱的灯光与这白茫茫的一片显得格格不入。老两口外头穿得很简单,仅仅两件厚实的大棉袄敷衍打发。但系着围裙,戴着手套的双手却毫不敢松懈,不停地用夹子翻烤红薯。前面还有几个人,好像很熟了,一手找钱,一手握着红薯,消失在大街上。我和妈妈耐心地等着。老爷爷高兴地接过,小心地把红薯装在袋中,“热乎的!别凉了!”黝黑的脸上露出微笑,仿佛送我们离开。又转过头向老太太笑笑,接着忙了,但一句话也未说。
迫不及待地向街里头走去。哇,如今街道已开设了大大小小的店,各种各样的,但在街头,有一辆小小的泛着橙黄色光亮小车,伴随着阵阵红薯的香味进入鼻腔。
路过灯火通明的店铺,又来到了这家店,一家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的店。“一份烤红薯。”我说。老人蹲下来取。如今,只有老人一人在。滚烫的红薯又一次装入袋中,“还热着。”他微微地笑了。我也只是微笑回应,看到小车上有一张一个老年女人的照片,我什么也没说。
向里走,又是一个街头。回首,老人已消失在了南京街头。
第四篇:南京街头作文600字
初三 陈彦晓
南京的街头,有太多人的回忆与羁绊,带给人们无限的思念。
我记忆中的南京街头,满是过年时的烟火人情。那时手机没有成为人们之间的隔阂。我还记得家门口邻里们聊着天,小店里卖的“小金鱼”鞭炮一次次售空,孩子们叫着将那“小蝌蚪”丢在地上,“啪”地一声,年味就来了。隔壁大婶总会端着一大盆糖果:玉米糖、花生糖……。嘴里一边喊着“谢谢婶!”一边冲向她的我们憨态可掬。玩累了便闹着去客厅里和其他好朋友看春晚、欣赏街边的烟花、好不热闹。让我盼望的还有大年初一的糖葫芦,穿着新衣服,兜里揣着父母给的五元钱去买糖葫芦,还算计着怎样吃能吃的更久。
我记忆中的南京街头,有傍晚的鸭血粉丝汤。放学后,坐着公交车向外望去,街上的鸭血粉丝汤总能勾起味蕾的律动,终于,在闲暇时刻下了车,买上一碗,坐在沾满油渍的塑料板凳上,筷子挑着鸭肠,听着老板淳朴的南京话“啊要辣油啊!”望着西下的夕阳,感受到的是南京人的勤劳直率,南京美食的扣人心弦,南京美景的动人心魂。走在南湖路上,四处飘来阵阵清香,到处都是南京喇叭:烤鸭、梅花糕、酸菜鱼、汤包……外地人爱去夫子庙,而南京人爱去的是街边苍蝇馆子,因为那里有南京味、南京人、南京情。
时光流逝,虽然现在南京街头不如从前那般亲切,但仍有千般事物值得留恋。我常常漫步于街边去看、去听、去感受从前的那般南京味。我找到了,我依旧听到了那喝啤酒打麻将时的欢声笑语,看到了馄饨汤上浮着的红灿灿的辣油,感受到老板的热情。但,那些人中没有我,没有伙伴,卖糖葫芦的老头也变成了大婶。一切都变了,但似乎又没变。
作家描绘的“物是人非”,我似乎领悟到一点点,但我仍爱着南京街头,仍渴望听见曾经耳畔熟悉的声音,鼻间熟悉的味道。
希望时间可以慢点逝去,可以让我驻足在南京街头更久一点……
第五篇:南京街头作文600字
初三 王奕涵
我依在窗前,借着昏黄的路灯,看着街边来往的行人,水泄不通的马路,靠在路边摊边吃边闲聊的大爷大妈,觉得南京城活了过来。
现在科技发达,高楼大厦直入云霄,单面的玻璃上反射出的耀眼白光仿佛亮过烈阳。路上的行人沉默不语,都十分繁忙,快步擦身而过,只留下脚步声在耳畔回荡。偶尔司机因不耐烦发出一声声鸣笛,才会使他们的心弦波动一丝,引来一阵不悦。相比之下,我更喜爱南京的街头,坐在破旧的小楼的楼梯口,看来往谈笑慢步的人们,感受其中的活力与生机,又或者轩窗斜月,一盏烛火侧畔,推开窗旖旎的晚风游进整个房间,带着晚间街头的甜元宵的香气。
我喜欢南京街头。南京如美人一般,载着春日里的万千光景明丽,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即使是手腕也美如天物。但她却有着南京街头般温暖、明亮,让人无限依恋,想融入的心窝。在那里,你不仅能听见吃鸭血馄饨时汤勺碰撞碗边发出的清脆响声,还会听见孩童口齿不清地叫嚷着再吃一个;老婆婆们凑在一块闲聊谁家又生了个儿子或者孙子;大爷们坐在小马扎上下围棋象棋,街里邻居的相互问安。这里的一字一句,每一个景象,都显得弥足珍贵。
我出生在南京,长在南京。看了南京十几年,见了在清晨鹂鸟啼叫的南京,午间鸣蝉喧嚣的南京,黄昏猫儿喵叫的南京和夜里蟋蟀吟唱的南京。这些千千万万的声音,千千万万的景象,只有在那清风吹拂的南京街头汇聚,才是我心中的南京。
这才是我喜爱的南京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