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10月16日,我有幸跟公司的党员干部职工代表们一起观看了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诞生于文革期间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八大样板戏之一,其流传程度可谓是家喻户晓。它的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光荣事迹,百名像琼花一样穷苦出身的农村女子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勇敢的拿起武器与封建势力对抗,争取自由平等与解放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琼花,不屈服于椰林寨地主南霸天的欺压,在共产党员洪常青的指引下,由起初狭隘的报仇主义上升到解放天下劳苦大众的崇高理想,琼花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与飞跃,也影响了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穷苦女子为自己争取自由、为劳苦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理想。
观剧中我印象深刻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从第五幕开始,演出也进入高潮部分。娘子军接到了战斗任务,掩护红军主力部队转移。在一场激烈的交战后,洪常青被俘!随后,在过场的一段集体舞中,红军主力集结!第六幕开始,被包围的南霸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逼迫洪常青向娘子军写劝降书。洪常青大义凛然,断然拒绝,撕毁了劝降书,最终被绑在大榕树上烧死,英勇就义!
就在观众们还沉浸在常青就义的悲壮与遗憾中时,琼花与其他娘子军战士一起攻入敌人的老巢,消灭了南霸天,救出了南府的乡亲,并得知了洪常青牺牲的消息。大家一起在大榕树前悼念先烈,化悲愤为力量,最终在激昂雄浑的音乐下,军民携手,继续前进!
由此可见,且不说舞蹈和音乐,单说剧情就十分的跌宕起伏,即便是从没看过芭蕾的观众,也一定会被这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因为不仅仅是一个芭蕾舞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革命文化不朽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曾影响着几代人的成长,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与勇气,在现在和平年代也给人激励与鼓舞。[由Www.zhaiChao.com整理]
《红色娘子军》首演于1964年,四十多年来久演不衰,无疑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它不但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芭蕾的印象,同时,也以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从中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日常生活中认真学习党史,增强信仰和信念,从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不移的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以赴为国企改革攻坚,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对于《红色娘子军》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视频22分钟,娘子军连队操练时,农民慰问的场景,就明显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舞蹈,也是来源于真实军队操练的动作。还有各种武打场景的动作、各种场景的背景布置等,均来源于生活。《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后来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芭蕾舞的题材也不断变化,但像《红色娘子军》这样,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芭蕾舞剧却是头一次——毕竟,谁又能想象革命战争与芭蕾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不得不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甚至有西方艺术学者评价说:《红色娘子军》的价值和内涵,已经超出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第三篇: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观后感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旋律,自1964年开始便传唱五湖四海。10月16日,我有幸和集团公司党员干部职工代表们一起观看了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与一般芭蕾舞剧轻盈飘逸的风格不同的是,《红色娘子军》突破了以往芭蕾舞的题材范围,一改芭蕾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故事或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转向激愤高亢的革命故事。舞剧改编自1960年谢晋导演的同名电影《红色娘子军》,电影取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的事迹,主要表现主人公吴琼花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拼死反抗逃出牢笼,加入娘子军队伍与部队一起消灭南霸天,从奴隶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的重压下,吴琼花从个人复仇到寻求阶级解放的故事表现出的是一个民族的反抗和崛起。而在这一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整场下来,最令我动容的是第五场“巍然屹立、怒视土匪”的舞段,鲜明地表现了洪常青在南霸天的威逼利诱下,毅然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事迹。洪常青的视死如归表达了革命英雄主义者勇于战斗、敢于牺牲的浩然之气。这种舍弃小我、保全大我的英雄气概,是最纯粹的精神品质,真正诠释了革命理想大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崇高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艺术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会因此而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的对象。《红色娘子军》不仅仅是一个芭蕾舞剧,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蕴涵着革命文化不朽的精神力量,这精神力量曾影响几代人成长,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和勇气,在和平建设时期也能给人激励和鼓舞。因此,尽管《红色娘子军》创作已久,但时至今日仍旧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可以成为今天教育的内容。
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部剧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革命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曾经的封建地主是如何奴隶人民,人民又是如何站起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从而更加懂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来之不易。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在阳光中,对中华民族以往经历的苦与痛或许已经没有多少感同身受,但历史不可忘,受过的苦难不应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不能忘。回望过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坚定的信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之城。如今,日子越是红火,祖国越是强大,我们就越应该感激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付出不懈努力与生命的可爱之人。作为国际公司一名预备党员,我会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奉献者,以他们为榜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