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央歌》有感作文【一】:
当大余(余孟勤)吻着伍宝笙,而蔺燕梅对小童(童孝贤)心生爱慕之情时,我确实被《未央歌》的结局弄的有点糊涂了,但是细细品味着,觉得道理又自在其中。
“两部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描写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一是充满讥讽智慧的《围城》,一是洋溢着青春激情的《未央歌》……”(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而《围城》早在几年前就品味完了,记得当时看完《围城》,那感觉真是拍案叫绝。觉得《围城》写的实在是好,但是我在看《未央歌》时就没有这种感觉,不是我觉得《未央歌》写的不好,只是觉得里面一些东西写的太做作,而且里面对环境的描写太多了,故事的情节却叙述的不是太完美,小说小说就是主要说故事的,如果注重环境的描写,那么不如改写为散文了。而里面的总是把一件事物或者人物写的太完美,例如写蔺燕梅时,简直把她写成了仙女,把全校人都写成了她的爱慕者,这个实在有那么一点做作了。
但是《未央歌》自有它的吸引人之处,首先它是描写西南联合大学的,而且还是描写里面大学生的生活的,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期大学生的生活,从书中的描写中我们看出了那个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学生的快乐积极向上的好学精神,虽然当时正在战乱时期,但是从书中我们看不见学生们的痛苦。里面充斥着小童的快乐和大余的艰苦学习精神。
书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不是很多,但是情节却有点复杂,一开始我们都以为蔺燕梅这朵玫瑰注定是要大余这个园丁来照看的,但是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他们分开了,想想的话,像蔺燕梅这朵白璧微瑕的人物,是需要呵护和关怀的,是不能收到伤害的,所以大余那样严厉只会令受伤的再次受伤,而小童那天真无邪的脾气和只会笑的个性似乎更会让玫瑰开的鲜艳。
伍宝笙似乎更适合大余,因为她即优秀有能不受大余的影响,这个自然是好事。
里面那些如兄弟姐妹的关系又是一大亮点,史宣文,大宴,朱石樵,范宽湖,范宽怡等等,当然还有陆先生这些如父母的老师,还有米线大王这下如亲人的生意人,
不管怎么样,那像诗歌又像论文似的日子确实有点令人向往。希望以后的大学都能像那个样子发展下去。
读《未央歌》后感【二】:
《未央歌》我已读到一半,里面有一段关于大余像秋风,燕梅像落叶,伍宝笙像春阳的描写。正看到燕梅追随大余的情节,好不舒服,总会想到“请秋天刮的风放过落叶”这句歌词。我知道这首歌是老师为千娜量身打造的,但总不免猜测这么一本书,一本好书,一本老师最喜欢的书对老师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摘抄大全 zhaichao.com…
不止如此,还有介绍和讨论散民民歌的部分,铺陈了一种观点,即好听的曲子并不需要有多复杂,偏偏几段朗朗上口重复的曲调便能打动人心且流芳百世。我记得老师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念,并且您的作品也正是如此。
不知道老师是在什么年纪读了这本书,在离开大学几年之后才读到我真有些后悔!它让我怀念那段青春岁月,也让我反思自己曾错过了一些事没有去做,而对另一些事下了太多功夫。年轻人真的都该读读这本书呢,它对我们建立起人生的一些观点和方向会有帮助的。我知道老师的大学生活由于进入歌坛的缘故比较空白,我想这本书刚好弥补了这段遗憾罢?
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小童、伍宝笙和大晏。小童,谁会不喜欢他呢?他说话反应快且幽默,个性随性又有点不拘小节,让周围的人都忍不住要盯着照顾他,在与好友们谈天说地中发展了思想,在一群女孩子里懵懵懂懂成熟了心理,他的成长是最好的。我在小童身上看到了一部分老师青春时期的影子,老师,有吗?
伍宝笙的确如春阳般温暖。她那么美却不似蔺燕梅娇贵,燕梅是玫瑰需要园丁,她的成长要许多人为之操心,伍宝笙却不只自己成长得健康还领着身边的人都成长得美好。
大晏成熟稳重值得信赖,喜欢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专业也正是我所学的专业,他领着小童所探讨的一些问题也正是我曾经思索过的,并且他的看法常常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黄舒骏的歌里唱到伍宝笙会和大余在一起,而小童会和蔺燕梅在一起。对于我来说难免有些遗憾的,我理想的是伍宝笙与大晏、小童与燕梅。但毕竟故事才读到一半,或许还会再变也说不定,就像先前我所希望的是伍宝笙与小童,大晏与燕梅。呵呵,我继续读咯。
读《未央歌》后感【三】:
真是恨自己的懒惰,数月前就开始读的陆桥先生的《未央歌》今日方才读完,且称之为“囫囵吞枣”吧!还记得刚收到此书时的兴奋和翻阅的急切欲望,装帧精美,人文香气迷人。翻开才知,书是用繁体字写的,这可苦了我,但在边读边猜极不认真地阅读方式下总算一页一页的读着。期间,从支教的赣榆直至读到句容,断断续续,几度抹去扉页上的灰尘。呵呵,本人的确够懒的。好歹,总算粗略的领略了这部经典校园小说。
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在我们阅读《青春之歌》的年代,港台海外华人青年捧读的是《未央歌》。”前段时间我读了林贤治的批判当下中国文坛的文章,文章痛批了王蒙;上本刚读完的西南联大的毕业生何兆武的《上学记》中,也不点名的指出了《青春之歌》的虚假和不负责任。我虽没有读过该书,单单从这样的评论下,再联想该书当时出版的时代,便使我立即打消了一读此书的想法。何先生的《上学记》主要就是讲了在西南联大求学几年的时光,陆桥先生的《未央歌》也是以西南联大为背景,记录了当时青年学子的大学生活和成长的心路历程。
诗般的文字串联起整部小说,陆先生在后记中提到,当时写时也是让文字基于“诗篇”性的。难怪世人皆道,《未央歌》是二十世纪中国最经典、最唯美的校园小说。小说在台湾风靡了半个世纪,就连马主席也极力地推荐这本让他如痴如醉的书。读这样一本如诗般的校园小说时,我的心竟是如此的清澈、纯净,没有丝毫杂念,生怕我的世俗的念头会破坏书中人物们营造的好学、上进的气氛。同时也不由得厌恶当下的校园小说的丑陋和肮脏,和他们比起来《未央歌》是这么的纯洁,我们理想的校园就是这样的啊!
故事读完了,对书中的人物竟是这么得不舍。“万众的大姐姐”伍宝笙,“看着都让人疼”的蔺燕梅,“总也长不大”的童孝贤,“严肃的大圣人”余孟勤,还有大宴、范宽湖、梁崇槐等等,那么熟悉,此刻又是那么陌生。
当看到蔺燕梅和余孟勤在一起时的僵硬和煎熬,我的心也为燕梅着急,“燕梅啊,燕梅,干吗要大余一起啊”,他是个严肃的大圣人啊,他会的只有不断地批评和指出你的“不足”,但燕梅,你是完美的,你是女神啊!当蔺燕梅因为驾车误事被大余批评后,前往呈贡,以及在火车上和范宽湖发生的一幕后,巨大的心里压力下,燕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恋爱观,她终于从小女孩的观念跳出来了。雨后的夜晚,小童和燕梅在小溪边,小童划火柴水中映出燕梅的娇美面容的场景是多美的温馨,胜过今日最最流行的韩剧中的最最浪漫的爱情场景。台湾歌手黄舒骏用歌曲阐述了他对《未央歌》的感想,“当大余吻上宝笙的唇边,我终于了了一桩心愿”。是的,大余的这种“圣人”般的态度只有宝笙能够“管得住”,呵呵。借用黄舒骏的歌词模式,“当宝笙告诉小童,燕梅在火车站说的的心愿后,我也可以了了一桩心愿”。其实,从书中出现燕梅后,我就觉得她和小童才是天生的一对,雨夜池边谈心、山谷钓鱼终于让燕梅找到的心中之爱,只有小童的孩提般的大智慧才能化解燕梅的心事……
厚厚的《未央歌》,流不尽的诗意绵绵,述不完的曲散人和,但再厚的书终有和上最后一页的时候,虽有不舍,但总算体验了我们渴望却不得的伊甸园般的校园理想生活。祝福宝笙夫妇早得贵子,祝福燕梅和小童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大宴的学校办好,祝福……
再见《未央歌》。不!我还要再看一遍,再看上无数遍!
读鹿桥《未央歌》有感【四】:
“你怎么能在把糖水喝掉之后在回过头来要当初那块泡水的糖呢?”这是《未央歌》打动我的第一个句子。鹿桥先生这本用繁体字写成的《未央歌》,我初读起来还是有一些吃力的,但是书中关于青春、关于西南联大时期大学生活的描写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甘愿让书中主人公:活泼率真的男生童孝贤、美丽如水的女子蔺燕梅、端庄善良的女研究生伍宝笙和老实忠厚的男生大余带着我重走一遍他们的大学、他们的青春和他们的爱情友情。
青春的记忆里,每个蔺燕梅都有自己的小童,每个伍宝笙都有自己的大余,在互相确认之前又的各种猜测、牵绊、摸索、考验都带着青春的魔力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热血的青年人。鹿桥老先生曾说,他取题目的时候是“仔细斟酌”加上“随心所欲”,既然“未央”,我觉得“未央”的不只是大学生活,不只是年轻的激情,还有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快乐。
看到小童的深情终于打动了蔺燕梅,当大余和伍宝笙幸福地结合之时,书也就读完了,但是我不想这么轻易地讲《未央歌》的最后一页翻过去,总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尊重自己最初的感觉,用最原始最长久的文字来记录我曾经的激动吧!作文
《未央歌》读后感【五】:
未央,未央,不问过去,不知未来。——题记
不知你可曾听过这么一首歌,“在未央歌的催眠声中,多少人为他魂萦梦牵;
在寂寞苦闷的十七岁,经营一点小小的甜美;我的朋友我的同学,在不同时候留下同样的眼泪……”不知你可曾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虽然我们早已不再是十七岁,只是大学的美好而又夹杂着小小寂寞苦闷的日子,我们仍旧在继续。《未央歌》便是这么一部,叙写大学生生活的写照小说,只是它的背景,已离我们有些久远。
鹿桥的《未央歌》便是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抗战期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风光民俗为背景的小说,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如我们一般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很喜爱小说中每一个鲜活的人物,每个人的形象都是那么洋溢着青春的美好。伍宝笙,聪慧异常,如同身边的一个知心大姐,一个红颜知己;她的美,比燕梅的多了一些淡定与理性,更让人久久的回味。蔺燕梅,单纯又青春的美,确如那湖心的玫瑰,娇艳、芬芳,乃至全校的师生不忍采摘;童孝贤,小童,简单的快乐着,把复杂的问题通过默默地思考而简单化,每一天清晨起来都是一张快乐的笑脸,我多想看看他养的鸽子和兔子,多想看看他的荷兰鼠,看他的破制服,穿鞋从不穿袜子。当看到宝笙爱上了大余,大余吻了宝笙的唇,总觉得没有人能够配得上宝笙,心底里总是希望宝笙和小童在一起,而我也清楚,小童在宝笙面前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每次,总能被他引得发笑。许是不喜欢大余那近于死板的严谨和苛刻,又许是觉得宝笙的美好应该由那个简单而快乐的小童来守候,因而,一直为宝笙的归宿而苦恼。如若我也能像小童一般,一直简单快乐,没有烦恼,没有忧伤,那该多好!
那么,“未央”一词,在鹿桥看来,又是何意呢?“未央”一词源于《汉传》“千秋万世,长乐未央”,意为“过去的来源不知道,未来的结尾也不清楚”。不问过去,不知未来,我们眼前的大学生活不正是这样么。只需快乐,只需无忧地活在当下,过好眼前的生活,不必讨论过去,也不必摸索未来。未央未央,大学的生活便是一首未央歌。《未央歌》是抗战时期大学生活的另类书写。四位主角,他们之间有爱有怨、有笑亦有泪,这便是他们的青葱岁月,他们的大学时光。听着黄舒骏的《未央歌》读完了鹿桥的《未央歌》,令我久久地沉醉在这书、这文字带给我的感动之中。宝笙爱上大余,小童遇上生命中的燕梅,他们都有自己各自幸福的路。在黄舒骏特有的磁性歌声中,我似乎又重回到了小说之中,感受他们那个特殊时代的大学生活。
我深爱那个时代,若是可以选择,我愿生在那个时代,考上西南联大,或是四处游学流浪。民国时期的印象愈来愈真实,没有电视里看到的永远是紧张的局势,地下党与反动派激烈的较量,书中有的,鹿桥着力想刻画的,是那个时代的友谊、那个时代的西南联大活跃的氛围。
后知后觉、简单快乐的小童,长不大的小童,用他的乐观感染着蔺燕梅,并赢得了她的爱。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欢乐来的比当下实在,或是远足、或是郊游、夏令会,当所有人都在同样的处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单纯,连一同跑空袭警报这么危险的事,都是快乐的事情。体味着未央歌的世界,再回到现实之中。去远游、去流浪、去呼吸自由的陌生的空气,或许在某个山野村落,就能遇到童孝贤,在某个城市之间,会邂逅一个蔺燕梅?童孝贤还会有,可另一个蔺燕梅或者伍宝笙却是难觅了的。毕竟时间回不去那个淳朴的民国时代,如今的民国也早已不是曾经的民国了。然而,庆幸的是,我们如今还是大学生,我们还有青春烂漫的大学时光,也许我们身边就有像是小童、宝笙、燕梅类的人物,只是我们发觉,抑或是尚未发觉。好好珍惜眼前的时光吧。至少谱写好一首关于自己的《未央歌》。然而在未央歌里,我羞愧地看着我曾经的梦想走远。也许梦想并没有走,是我越走越远而已。
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鹿桥的《未央歌》看作抗日战争和战后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而《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读来几乎无一字不悦目、无一句不赏心”。是啊,鹿桥的笔触是多么细腻啊,他用了很多的笔墨来写昆明的景,它的风、雨、落叶、湖水,那是他一生最好的时光,那每一笔都是青春的记忆,是友情的写意,爱情的气味。
这是一部用浪漫主义的写法来写大学生活的小说,可以说,《未央歌》中的大学从来没有那么纯粹的存在过,但其中对于友情、爱情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大学精神的描绘仍然让人心驰神往。虽然小说中所描写的生活不是我所能经历的,但是却是我所想经历的。然,如今的大学早已不是那时的大学了,读《未央歌》也仅仅只是一种怀念而已。
未央歌,歌未央,我们的人生之歌,一直在不停地唱下去。朝花夕拾,能拾回过往的美好;瞩目远眺,能遥望未来人生。可我只想一路未央,活在当下,过好眼前,平淡的幸福。
《未央歌》读后感【六】:
全书共十八章。故事展开于西南联大(历史特殊时期,北京、清华、南开三大学学生掺在一起),之前还以为看完本书能了解到西南联大是如何进行教授治校,开设了那些课程,那些有名的教授是如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来的。毕竟西南联大就像个神话似得,存在于接触过和耳闻于她的心中。
如果未央歌中所描写的,西南联大的建成还有个传说,一个富商经一个能预见未来僧人的点拨,买下了三分寺旁的一块园地,日后这地契便捐给了寺里,寺里则将这地给教授们办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设施对比于当今的高校来说无疑是简陋至极,但建校伊始,教授和学生的热情都很高,师生相处也很融洽,大学之大不在地大楼高,而在于是否有大师。
其中,书中提到的师生一起想出的“保护人制度”(高年级学生带新生,基本是一对一的,也可以一个各方面表现好的带多个新生)值得一提,这个制度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虽说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但如小说中的伍宝笙所带的三个新生,特别是伍宝笙对蔺燕梅帮助很大,他们日后情如姐妹。这个制度不禁让人联想到学院里有人曾提议的同一个导师所带的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应结成对子,相互交流学习,这和保护人制度有些相似之处,只可惜这个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最起码本人是没能惠及到,大学里的交际面仅限于院里、班里、甚至只是寝室里几个同学,确实是种损失。
在书中,作者设计了对话讨论校风问题,提出了一种类似“英雄主义历史观”的看法来比喻一个学校的校风,顺着这种提法确实也能说明为什么当下良好校风难以形成。在那个时期,全国人民的心都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争取和平,再别说是能在西南联大学习工作的师生了,在那种氛围下校园里的确不难产生些英雄式的人物,现今的大学里,同学之间交流过少且不够深入,且不说很少有那种成绩、才能、性情、家世十分完美的偶像般的人物,就算有,现今社会早已不是那个希冀英雄出现的年代,每个人都倾向于关注自身,很难形成一股为首是瞻之风。
书中还透露出不能死读书,成为呆板的老学究不是一个人最好的的出路。关于这点有人可能会说大学四年,在课堂上很多老师都不停的推荐书目,殷切的希望我们沉下心来多看看书有什么好的,其实看看当下国民阅读量就知道这不矛盾。
书中景物、天气描写很突出,关于哲理的辨析也随处可见,涉及较多的还有独身主义好不好,书中写到了很多人的简单婚礼,这又涉及到经典话题爱情,它却也总让人琢磨不透。他们一对对的结合难免让人觉得原来在一起是如此简单,可生活中一首首情歌听起来却又让人觉得爱情应是缠绵迂回悠长的,甚至带点无可奈何的悲情色彩透着凄美感才叫爱过。
整本书里面给人印象最深要属顽皮,真实、幽默的小童。其他形象如伍宝笙、蔺燕梅,范宽湖等太过完美,不免让人觉着不真实,在描写余孟勤对感情的死板劲时,确实让人觉得他不与世人同列,这绰号“圣人”起的很是贴切。
有些书需细嚼慢咽,有些书需囫囵吞枣,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有原因的,再一次知道了选书很重要。
读《未央歌》有感【七】:
一、梦回吹角连营
说到云南你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呢?玉龙雪山?丽江?石林?西双版纳?亦或是过桥米线外加云南白药?……答案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我来说,对于一个读过《未央歌》的文学青年来说,一提到彩云之国,我首先想到的是西南联大。因为那里是《未央歌》的故事发生地,是我眼中的香格里拉——梦幻,是我心中的精神家园——纯洁。
在讨论《未央歌》之前,我想说一下自己近日来的一些有趣感受。临近六月,校园里一下子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即是穿着学士服到处拍照留念的大四毕业生。看着他们欢笑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对于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是做何评价的。他们四年前的目标都实现了吗?他们带着什么离开又给母校留下了什么呢?或许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找到了自己今后的人生目标,但大部分却是怀着迷茫离开的。
不由得想到高考后的自己。高考结束后,我读的第一本书便是鹿桥的《未央歌》,而在这之前,我对《未央歌》一无所知,只知道汉朝有一座宫殿叫未央宫。“未央歌”和未央宫当然没有什么联系,未央宫属于过去,而“未央歌”则是属于当代的一首天籁。
我记得是在网上看的,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唯独选中了它。或许是因为“未央歌”这个书名起得太好的缘故吧,给人一种神秘出世之感。五十多万字我只用两天时间便看完了,之后便是长时间的沉思。
我实在是为书中人物的大学生活感到赞叹,那才是大学应有的生活。我想,等到自己上了大学之后,我也要像《未央歌》中的主人公一样,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那《未央歌》中的大学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别急,让我慢慢告诉你:
二、天上掉下个蔺妹妹
说实在的,以今天的阅读习惯来看,《未央歌》的内容或许过于平淡,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多角恋情。但正是这本“平淡”的书,却叫时下的无数人汗颜。正如梭罗所言:“文学能表达的,生活也能表达。”而《未央歌》就是一本表达生活的书,所以它平淡,也正因为平淡而显得真实、美丽而动人。
《未央歌》讲述的是一群西南联大大学生的故事。在鹿桥的笔下,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是如此地可爱。天真率直的童孝贤,高贵典雅的伍宝笙,放正耿直的余孟勤,美丽纯洁的蔺燕梅,憨厚多思的朱石樵以及性格迥异的范宝湖、范宝怡兄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却又有共同点,那便是他们都无比地热爱着自己的学校;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他们像敬重姐姐一样敬重伍宝笙,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蔺燕梅;他们会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体会大学的百般滋味……
总之,《未央歌》就像一首长长的抒情歌曲,时而缓慢低沉,时而快速急促。叫你的心也跟着书中主人公们上下波动。
如果你是男生的话,你一定会喜欢伍宝笙或蔺燕兰。伍宝笙就像是薛宝钗的升级版,她不仅有薛宝钗的知书达理、美丽高贵,还有薛宝钗所缺乏的一缕温情。而蔺燕梅则是加强版的林黛玉,她不仅有林黛玉的楚楚动人、多愁善感,还有林黛玉所没有的坚强勇敢。她们俩是那个时代最美女子的代表,也是这个时代读过《未央歌》的男生的梦中情人。
而如果你是女生,没有不喜欢小童的。他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弟弟,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从他身上你会看见什么叫善良执着。什么叫纯真勇敢。他就是每个人都想交的好朋友。
总之,鹿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大观园式的西南联大,我们从中多少都会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而小童他们对于学业、友情、爱情和国家之情的态度是很值得当下的我们尊重与反思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李安导演总喜欢在拍戏之前推荐演员读《未央歌》的原因吧。毕竟,当下的我们实在是太浮躁了,而《未央歌》则是一道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的凉茶。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
我是一个不轻易感动的人,但面对《未央歌》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或许是《未央歌》中的纯真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太缺少的东西吧。可令我奇怪的是,我几乎跑遍了济南的大小书店,却找不到一本《未央歌》。最后还是在当当上网购了一本,还是繁体版的。
难道现在的青年男女们可以为郭敬明、安妮宝贝之流的作品感动的唏哩呱啦,却容不下一本真正的经典《未央歌》?
平心而论,郭敬明之流的作品确实写得不错,但只要看一本就足够了,看多会叫人变傻变病态的。至于韩寒嘛,个人认为他的文章没有他的小说写得好,他的小说没有他的赛车开得好,而他的赛车没有他人长得好。
正如《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对紫霞仙子说:“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而我希望我们不要重来,我们现在就要抓住机会——阅读《未央歌》。不然你会后悔的,而你又没有月光宝盒——无法回到过去。
西班牙小说《风之影》中有一座“遗忘书之墓”,里面存放着被世人遗弃的书籍。而每一个第一次来到“遗忘书之墓”的人,都可以选择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带走。因为他们相信“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灵魂,不是人选择了书,而是书选择了你。”
我不希望《未央歌》被遗弃。如果叫我给未上大学的青年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未央歌》,因为它是一本影响你今后人生轨迹的书。梭罗《瓦尔登湖》中有句名言“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所以,《未央歌》就是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