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人世间》观后感1500字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人世间》观后感1500字
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开年大剧《人世间》于二月底播完,五十八集我是一集不落的认真看完,该剧是根据作家梁晓声的作品《人世间》改编,这部著作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看完电视剧后收益颇丰,感悟颇深。
这部电视剧是一部良心好剧,它从一个家庭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半个世纪来的时代蝶变、社会变迁、政治动荡、家庭伦理、手足亲情、朋友情谊和人际关系。电视剧启用的演员一准儿是沉稳有演技的老戏骨。故事始于一九六九年东北某省会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终于二零一六年城市改造开始,涉及到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全貌,堪称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有老百姓的地方就有烟火,就有教育,家风尤其重要。
感悟一:家风正,子孙兴,整个光字片,大部分人是穷困且卑微的,只有周家例外。“仁义大气”的家风将周家与光字片的其他家族分了出来,周家出一位市长,一位教授,一位导演,一个妇产科主任和四个清北学霸,就连只有小学文凭的周秉昆也是“六小君子”中的核心人物。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就是一个家庭兴衰的“根”和“源”。细观周家三个孩子:秉义的大义、秉昆的忠厚、周蓉的热烈以及郑娟的坚韧,均能在周父和周母身上找到影子。家风正,子孙兴;家风不正,祸患必生。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对孩子的影响,做好孩子的榜样。家风不正,再多的教育也是徒劳。
感悟二:好好沟通说话,无论是与家人还是朋友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世间》最吸睛的一场戏,莫过于是秉昆跟父亲吵架。事情源于哥哥姐姐都考上北大了,一起回家过年,春节那天父亲领着三个孩子出来给邻居们拜年,顺便显摆一下。要知道哥姐有多光彩,平凡的秉昆就有多黯然。父亲不但没有照顾他的情绪,反而对他一通爆训:“从小你哥你姐就学习好,而你呢?你的成绩永远是倒着数……”还有一次斥责他:“就算没有家务事拖累你,你能考上吗?”那一刻秉昆的尊严被彻底撕碎了,他的情绪异常激动,潸然泪下。他脸上全是震惊、愤怒、委屈、失望、难以置信!多年以后,伤心欲绝的周父弄清楚原因后,哭着骂着向秉昆道了歉。这场吵架也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直呼真实又窒息。秉昆也因父爱而吃醋。这就是当今许许多多的父母明明爱孩子,可说出的话却好像在怪孩子。这就是很多父母说话的方式,说着说着吵起来了,很多观众都称“太现实了”。[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家是讲爱的地方,但又有多少家庭用冷漠、打击、贬低、否定的方式来沟通?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家是爱的港湾,最好的情绪应该留给最亲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孩子。越是最亲的人,才应该“有话好好说”。好言好语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暖流。
感悟三:看完这部电视剧,我突然有一种难以抑制的难过,或者说是感动涌上心头,在我脑海里不断重现昔日对儿子的批评、指责和贬低的画面,他该有多难受啊?是啊!成绩好,优秀的孩子,将来可能去大城市,或者出国深造,而那个成绩不好,不够优秀的孩子则会留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让我们真正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每次同学聚会,只要聊起孩子,我都是最自卑、最沉默的一个,因为同学家的孩子要么是学霸、要么是特长生。而我的儿子在学习上却从他身上找不到值得炫耀的东西。让他去兴趣班,可他对那些都不感兴趣,不想去。在初中阶段为了给他提高成绩,我花钱给他找一对一辅导,我也亲自给他出题,陪他做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可他就是不开窍,为此我很苦恼,也很焦虑,有时会忍不住骂他,气他怎么这么笨,甚至气我自己怎么生这样一个孩子!直到看了《人世间》,我突然发现,原来愚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想了很久,对儿子的普通、愚笨释怀了很多。每一个孩子的降临,都带有他的使命。有出息的孩子会为了远大的抱负,奔赴属于他的远方。没出息的孩子却能时常陪伴在我们身边,带给我们平凡的幸福。
儿子勤劳、懂事、善良,也懂得尊敬人。儿子喜欢烹饪,除了学习,他懂得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我每次出差都会给他带几本有关做饭的书。记得儿子十岁就会做好几种像样的饭菜。同学中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他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出息,可是我们必须看清一个残酷的真相——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最终都会走向平凡。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好与坏,也不应该鄙视平凡。相反,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孩子的平庸,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将来我们的孩子可能不是人中翘楚,可能不是社会精英,但只要他们品性善良,做人做事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健康、快乐、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实就是一种成功的人生。我相信他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踏实肯干的人;一个细心体贴的丈夫;一个负责有爱的父亲;一个愿意陪伴我们,耐心照顾我们的孝顺孩子。这不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最大幸福吗?
《人世间》犹如一张画卷,讲述人间真情的同时,也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嬗变,以小切口的方式囊入其中,彰显出个体的厚重和质感。个人的奋斗和家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在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这并不代表个人的努力、善良、珍重和坚持没有意义。人生在世,生而为人;人活在世,生大于天。不如像那首歌所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
第二篇:《人世间》观后感1500字
壬寅虎年开年大剧,央视一套黄金档重磅热播著名编剧周振天根据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从2月24日起,每晚两集,我几乎一集不落,第二天还要回看,被电视剧里面跌宕起伏人生岁月情节描写,酸甜苦辣中品味人间值得,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年代。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为那些似曾相识的记忆潸然泪下……58集的电视剧3月1日终于圆满收官。据媒体透露,开播以来,创下收视新高。
电视剧《人世间》以东北“光字片”社区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变迁。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最底层百姓的生活,而且是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的生活。这是三代人的生活,第一代人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老一代,第二代几乎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第三代是改革开放前后出生与成长的。这是一段从苦难、贫穷走向小康、幸福的生活历程。
电视剧《人世间》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更看到了善良正直、有情有义、坚韧担当的中国人形象。看了令人难以割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如此想拥抱剧中的人物,是什么力量让这部剧以跨越年龄、阶层的“破圈”之势成为近期的观剧现象呢?因此我感同身受有三:
其一,真实是它最大的魅力。电视剧《人世间》以写实风格营造的周姓一家人半个世纪沧桑变幻的生活质感与历史还原,以写实风格营造的周姓一家人半个世纪沧桑变幻的生活质感与历史还原。它的真实是大背景的真实,是生活的真实,是反映了中国人贫穷的真实,无奈的真实,时代变化的真实。
哲学家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电视剧《人世间》既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知青体,也不是“伤痕文学”撕开历史创伤舔舐的疗伤,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周家父亲周志刚这个“工人阶级老大哥”,在支援三线建设、“文革”等社会重大动荡变革之际,与住在“光字片”的一家人那种坚韧的生活信念。无论是大儿子周秉义下放兵团,二女儿周蓉支教山区教育,还是自己支援三线建设,小儿子周秉昆留守城市照顾母亲,观众看到了命运不可承受之轻下,他们所付出的、背负的时代变革动荡之阵痛。他们微芒的光和热,就如四梁八柱,支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如一片秋叶,是历史的忽略者。无数个“光字片”为中国发展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普通百姓。棚户区改造到当下党和政府对于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等,电视剧《人世间》站位平民视角,为他们的微芒树碑。
其二,善恶体现人性本质。电视剧《人世间》无论周姓一家人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还是秉昆、国庆、赶超、德宝等“六小君子”友情的刻画,包括楠楠和玥玥的两小无猜,这种跨越年龄的情感“破圈”效应,让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观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呼应。作为一部典型年代剧,摒弃了以往年代剧跳不出的一些事件的堆砌,而是让人物丰沛的情感在剧中奔流,冲刷出年代真实的质感。“光字片”居民大抵都是劳动人民,他们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以他们逼仄的小巷冠以“仁义礼智信”外在形式存在。
扎心的真相,把人情世故剖析得淋漓尽致。周秉昆作为剧中的第一主角,也是老百姓常说的“好人”。他对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其“利他”的自我牺牲精神无处不在,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坚守在其身上得以集中体现。同样,大哥周秉义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知识分子良知与担当,从一名普通工人的儿子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利他”精神以他手中权力为民所系、为民所用得以在更高维度展现。当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容易,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却很难。“忠孝不能两全”的周秉义唯一一次合法“权力寻租”,就是在“光字片”棚户区改造中,将烈士子女列为特困户。他对父母远没有弟弟秉昆付出的多,甚至弟弟误杀骆士宾入狱也不曾给予关照。但即便这样的清官、好官,他依然遭受了曹德宝因为拆迁一己私利的不实举报。正如“六小君子”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后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现实,人性中善的“利他”精神与“利己”本能间的冲突,通过形色人物自由心智的抉择被逐一体现。
其三,彰显对生活的热爱。季羡林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等你历尽千帆,终会发现遗憾才是生活的底色。金钱、名利和地位,在时代洪流中犹如过眼云烟;幸福、快乐和满足感,在命运变迁下也许转瞬即逝。“这世界,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其实就这么几个,这就是你的全部世界。”人生苦短,活得灿烂;开心快乐,一往无前。一辈子怎样过,自己说了算。跟随心灵的旨意,才能活成最美的自己。历经人世间的跌宕起伏后,剧中每个人的命运就此尘埃落定。苦了大半辈子的周家人,总算是彻底走出了破烂不堪的“光字片”,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其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没有谁不累。电视剧《人世间》中“光字片”的住户,都很羡慕建筑工人周志刚一家。他的大儿子周秉义一生正气,当了“清官”;二女儿周蓉有文化,成了某所高校里最年轻的副教授;小儿子周秉昆算是家中“最没出息的老疙瘩”,但勤恳忠孝、仁义善良。然而,旁人不知道的是,秉昆常对哥哥姐姐心生怨怼,怪他们自己享福,却对弟弟不管不顾。他三番五次丢掉工作,哥哥姐姐都不愿利用人脉给他安排。他买房时被骗,钱没了,房子也被收回,哥哥也不肯为他解决住房问题,他只好搬回父母家住。直到了解他们的处境后,秉昆才慢慢释怀。哥哥是上门女婿,时刻要看岳父母脸色,每天都过得如履薄冰。姐姐和丈夫关系恶化,对方还出轨了年轻女诗人,她只能无奈选择离婚。女儿也性格叛逆,不爱学习、早恋、三天两头惹是生非。众生皆苦,人人都在负重前行,你帮不了我,我也替不了你。你羡慕的光鲜背后,也要咽下不为人知的辛酸;你渴望的拥有背后,也伴随着无法挽回的失去。与其四处寻找别人的庇护,不如咬咬牙,独自扛下所有。以人物命运的向阳而生,以浓浓亲情、友情的温度,以哪怕是微茫也要散发光和热的力量,诠释了人间真情。
正如电视剧《人世间》主题歌中所说:“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三千繁华,弹指刹那;多年之后,一捧黄沙。谁也无法阻止时光的脚步,我们终将在岁月中老去,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必要忧心忡忡,也没有必要烦恼不已。人生在世,境遇迥异。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生来就是牛马。“走一步,走好一步。觉着苦吗,自己嚼嚼咽了”。如此一来,就没必要纠结,最重要的是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惟愿今天的你,心怀阳光,用自己希望的方式,平安喜乐过一生。我们总是在感动中看人生境遇,在烟火气中感受生活百味。那些人、那个时代,仿佛离我们远去,但又恍惚近在咫尺。“我们啊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
第三篇:《人世间》观后感1500字
电视剧《人世间》终于落下帷幕,应该说我不是这部剧最忠实的观众。更年期的诸多不适让人鲜有心情去追剧了,此时书画的世界成了我闲暇时间流连最多的地方,或许这就是属于我自己的人世间吧。
从同事那知道这是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作家梁晓声我并不陌生,这位活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家在古稀之年为人们呈现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让人感叹。可以说他是用自己一辈子的积累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在此我们唯有深深的敬意。
作品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到现在的光字片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周家一家人的生活为主线。说心里话已经看惯了世界经典名著的我目光变得有些挑剔,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被电视剧呈现出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和鲜活的故事情节感动着。
低矮的房屋,烟熏火燎的墙体,泥泞的道路,老式的脚踏车,还有下雨天深夜漏雨的房屋,那雨水滴滴哒哒的从房顶滴到水盆里的声音,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恍惚中我似乎又回到了上世纪,雨夜在老旧的房屋里沉睡的时候房屋漏雨时的慌乱,天晴的时候老公爬上房顶更换破了的砖瓦,搭盖牛毛毡的画面,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看着郑娟和秉昆在漏雨的房间内开始对饮,感慨万千,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的困顿都会让人沉沦,浓缩了无数人生悲剧的郑娟身上呈现出的善良乐观和勇敢让人喜爱。这个世界上极少有完全大公无私的圣人,但是市井百姓生活中能放下自己内心深处的私念却让人感受着寻常百姓身上散发出的无尽的暖,当郑娟把自己的出生时就生活在那里的房子拆迁后取得产权分得的楼房送给发小的妻子于虹的时候,不是没有纠结,但是纠结之后依然送了出去,而且还替她支付了房款三万元。如此的桥段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看到,因为毕竟是价值二十多万的一套房产还有门面房啊!电视剧如此的呈现出来更多地还是想唤醒人与人之间抛却金钱之外的纯粹的情谊吧。但是于虹拒绝秉坤夫妇让她用门面房入股饭馆,执意把门面房出租出去把得到的三万租金硬还给秉坤的时候,我心里有点不爽,我似乎感觉到了于虹的极重的心机,从毫无血缘关系的人那里要来一套价值不菲的房产,难道是三万块钱就可以撇清的吗?我倒更希望看到她把门面房送给秉坤开饭馆,这样似乎能让人感觉到郑娟秉坤夫妇的义举能有一点暖意的回馈。毕竟人家把房子都给你了。人心深不可测,如果有续集我真的好希望于虹的儿子将来会知恩图报,这样才会让人感觉人间值得吧。
屏幕上看着秉义秉坤兄弟两个穿着胶鞋在光字片泥泞的道路上行走,蓦然的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泥泞的巷子里行走的场景,雨伞是破旧的,胶鞋也是贴补了好几块的,那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把漂亮的雨伞哪怕是塑料的也好,有一双新的胶鞋可以肆无忌惮的在雨中行走。如今的人们早已经不穿胶鞋了,可是那曾经在雨中行走的小女孩的渴望却鲜活的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作品仿佛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官员商人工人,教授公安编辑导演一应俱全,当发小们开始长大从亲密无间到最后春燕夫妻和郑娟秉昆反目,让人无限感慨,曾经的相互扶持是真心地,后来的你死我活也是真实的,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心态不知不觉的发生着巨变,看着春燕和德宝瞅着饭馆里温暖的觥筹交错的场景落下的泪水,那是一种已经无法融入其中的艳羡和悔恨,人可以自私,但是当你的自私伤及他人的时候收获的只能是众叛亲离和悔恨。电视剧对原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春燕没有在悔恨中自杀而是被发小们和街坊重新接纳,秉义结局的改变,可能就是为了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大团圆的美满结局,可是对于生活在尘世中的每一个人来说美满都是一种终极的神话般的存在求,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难以承重的煎熬。无论如何,即便是生活的泥沼里我们寸步难行,但是远方的希望之光就是我们义无反顾努力前行的动力吧。
电视剧有些桥段让我感觉不适,似乎是为了拉长剧情做的无味添加,冬梅辞职要去北京,秉义请调要回家乡,作为夫妻如此的重大事项居然两个人都没有沟通导致冬梅失去妇产科主任一职,让人感觉不合常理,即便是秉义告诉冬梅自己想请调回家乡也没有什么啊,领导批不批是一回事,告诉不告诉是另一回事,二者并不矛盾。凯丽饰演的曲老太在我开始观看的时候去世,但是片头片尾镜头为数不多的几个画面让我感觉很违和,可能是她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结果让我很难把她和剧中人物联系在一起吧,广告里那张美颜过度肌肉僵硬的面孔让人产生了极度的视觉疲劳。忽然想起一位老艺术家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演员要活在自己的角色中而不是综艺节目和广告上,是啊,作为一个演员,用鲜活精彩的角色和观众交流才是正道吧。
电视剧人世间还原了一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让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倍感亲切,当那些已经消失的生活场景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回忆的苏醒,更是对生命中逝去的那些岁月的一种深深的礼赞。人世间,跌宕起伏的生活还会继续下去,苦辣酸甜的故事依旧会继续上演,做为滚滚红尘中的一粒粒微尘,我们唯有祈愿这人世间多一些圆满少一点磨难,多一点快乐少一些苦痛吧。
第四篇:《人世间》观后感1500字
用了一周左右,看完了《人世间》这部电视剧。全剧以周家三代人的生活为主线,让人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发生的巨变。剧中的一些场面,时不时让我拍案叫绝,让我解闷的同时也颇有感触。关于本剧的好评,就不再赘述。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部分人看剧,会对自己关注的点有“选择性注意”。接下来谈谈我自己“选择性注意”的三个话题:学习、择偶、工作。
第一个话题是学习。两周前,深圳图书馆的公众号上分享了一篇《人世间》这部剧的观后感,其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对普通人来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走的路。正如剧中周楠、冯玥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华,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就是通过读书一步步走到今天,谈不上成功,但对现状基本满意。高考考入福州大学,毕业后来深圳工作。这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勤学苦读,这也培养了我现在的学习习惯。我一直觉得大学并不是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教会你学习的技能,这种技能应该伴随你一生。
第二个话题是择偶。寻找一个合适的伴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两个人要想在一起共度一生,首先得三观相近,其次得有共同话题。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我们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我也深以为然。
剧中乔春燕说:爱情是甜蜜的,婚姻是烦恼的。两个人有了好感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恋爱过程大都是甜蜜的,能让双方体验到快乐,因为这个阶段人们大都展示的的是自己的正面形象,这个阶段发生一些矛盾,大部分也会很快能和解。婚后生活才会真正展示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有正面有负面,所谓日久见人心。即使幸福美满如周秉昆、郑娟夫妻,大部分时光都是和气美满、相互扶持的,也还会有爆发矛盾、隔阂的时候,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两个不同的个体在一起,有差异是正常的,要想婚姻长久幸福美满的走下去,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增进沟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我现在也慢慢意识到,恋爱过程中两个人的相互了解很重要,这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两年。有问题多沟通,能懂得换位思考,这样这段关系才能走的更远。
第三个话题是工作。剧中一次次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场景,让人对这个大都市充满了向往。回顾我自己从2014年大三暑假来深圳实习,2015年就到了这片传说中的热土工作,至今将近7年了。拼搏、有活力是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来深圳的这几年,确实也慢慢适应和喜欢上了这里。人群年轻化,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不过高房价、缺少沉淀也是事实。从工作上来说,基建行业不算新兴行业,所以在这里的优势没有很突出。于我个人而言,至少从目前来说,对这个城市还是热爱大于吐槽。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边环境的变化,这两年心态也有了一些焦虑,能走多远,就看缘分了。
简单的观后感到这里就结束了,看的时候很多场景都很有感触,写的时候就没完全表达出来,希望后面再看看原著。希望也把读书培养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句口号,有输入有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