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跳来跳去的女人》读后感大约有3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跳来跳去的女人》读后感
我很喜欢《跳来跳去的女人》,讲了一个叫奥尔加·伊凡诺夫的女人婚内出轨,又被情人嫌弃冷落,等她终于决定回归家庭时,丈夫德莫夫却得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
读完之后,对婚姻和爱情,会有更深的理解。
不忠的妻子,和献身医学的丈夫。
谁都不会想到,奥尔加·伊凡诺夫娜居然会跟德莫夫结婚。
她是耀眼的交际花,漂亮可爱又有才华。而他呢?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收入微薄,不懂艺术,也没什么情趣。
果然,奥尔加又爱上了画家里亚鲍夫斯基。这位画家年轻英俊,而且“在画展上已经取得成功”。契诃夫安排了个很妙的细节:画家最近一幅画卖了五百卢布,而德莫夫一整年的薪水,刚好在五百卢布左右。
奥尔加热爱艺术,热爱浪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段婚外情中。可画家却没有那么长情,很快就厌倦了,还找了其他女人。
奥尔加受到了羞辱,气愤地跑回家中,发现丈夫得了急性白喉,有生命危险。她在丈夫的同事口中得知,德莫夫为了救治病患,亲自用吸管去吸对方因白喉长出的膜,才害自己染病。
她知道,有罪的不仅是白喉,自己才是最主要的真凶。德莫夫发现了她的不忠,她也知道德莫夫发现了她的不忠,却依旧没有认错、改正。
奥尔加悔过了,可德莫夫却永远地离开了。
“跳来跳去”的背后,是一颗被命运宠娇、自视过高的心
奥尔加就是短篇题目中那个“跳来跳去的女人”,因为她总是三分钟热度,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改了方向。据说契诃夫原来起的名字是《蚱蜢》,蚱蜢当然不是好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其对这个女人的讽刺。
她爱好广泛,曾学过朗诵,歌剧,画画,音乐伴奏,还会做泥塑、彩灯、化妆。但每样都是浅尝辄止,朋友们的赞扬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场面上的奉承,真的不好说。因为大家说的是,她只要“专心致志”,一定会大有作为。哎呀,就像我小时候读书读不好,爸爸给我找借口,说我其实是聪明的,好好学一定考得好。
交朋友也一样喜新厌旧,奥尔加喜欢广结名流,但是又很快对新朋友失去兴趣,要贪婪地去寻找新的伟人。旧的去了,新的又来,新的又变成了旧的,被人顶替……如此往复。(zhaichao.com)
所以你不能指望她在结婚后就定下心来,眼前的这片绿叶是吸引她,但很快她又会发现不远处有另一片,也正绿得可爱,她怎么抵挡得住呢?
刚读完的时候觉得这篇短篇很像《面纱》,你看,都是做医生的丈夫被出轨,绝望之下以身试险,殉职而亡。但现在一想又有个很大差别,即奥尔加不是专心出轨的,她有时候在外面也会想到丈夫,然后发现也好爱好爱他哦。所以她一会儿向情人,一会儿又跳回丈夫身边。
为什么奥尔加会“跳来跳去”?很简单,她“被命运宠娇了”。年轻漂亮,会那么多东西,还认识那么多名人朋友,而且都哄着她,说她有天分有品位有智慧。
所以她会觉得,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都不太划算。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机会成本”,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奥尔加给自己估价太高,所以机会成本也很高,让她犹豫不定——万一她当了朗诵家,世上就少了另一个“达芬奇”呢?她选定了德莫夫,就要错失所有伟人、天才、上帝的宠儿,那多可惜呢?
眼高手低、恃才傲物的人总是有个通病,就是以为还有更好的选择,就不愿好好珍惜当下。
忽视对方的价值所在,使她无法满足于这段婚姻。
二人婚姻的黯淡收场,是有原因可寻的,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在奥尔加眼里,艺术是最重要的东西。她曾对丈夫说,“德莫夫,你是个聪明、高尚的人……但是你有个至关重要的缺点。你对艺术毫无兴趣。”
但德莫夫却认为,每个人都各有所好,而他愿意将所有精力用在自然科学和医学上。但是,他也理解,有人喜欢艺术,而有人喜欢科学,彼此没必要否定对方,更不用责怪对方。
奥尔加当然愿意做个艺术家,她二十二岁,正值青春靓丽的好时光,尽管生活拮据,她也要做一只自在的百灵鸟。每天睡到十一点,然后弹琴、画画,做好看的衣服穿,或者四处拜访朋友、情人。
在她看来,三十一岁的德莫夫太没有情调了,每天早上9点就要给人治病,下午要去做解剖员,晚上还要搞翻译,就这样,挣得还不多,又很枯燥。
这就是奥尔加的问题所在了:她只能看得到“表面价值”明显的事物,却看不到隐藏得有些深入的价值。
朗诵、歌剧是听觉上的享受,一听就能被调动情绪;绘画是视觉上的盛宴,画家的手都是被神摸过的;还有泥塑、化妆、打领带……总而言之,看得见摸得着,哪怕不是艺术的料,你也能感觉到那是好东西。
但德莫夫的医学就不一样了,她没有看到他怎么消解病人的痛苦,怎么救死扶伤起死回生,是不明白其中的价值的。所以当德莫夫怡然自得、容光焕发地告诉她,自己很有可能获得普通病理学的编外副教授职称时,奥尔加只担心着看戏会迟到。
她不明白身边的人有多了不起,以为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加上我们前面说的“机会成本”很高,她自然不能安心待在这段婚姻中,好好经营,好好珍惜。
德莫夫去世后,奥尔加听着丈夫的同行流泪控诉,才弄明白丈夫是个不平凡的、难得的人,“而且和她所认识的那些人相比,还是个伟大的人”。
只是,两个人应该在步入婚姻之前,就明白彼此的价值,互相欣赏、互相关怀。价值的天平没有过分倾斜,人们才能在婚姻中体会到满足感。
总得来说,奥尔加自视过高,又没有认识到丈夫的价值,才最终错过了善良、可敬又爱她的德莫夫。
《跳来跳去的女人》原文写得极妙,用字用词无比精确,你也找不到一句废话,篇幅原因,很多细节没有讲到,实在遗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你不会后悔的。
第二篇:《跳来跳去的女人》读后感
课上老师推荐阅读了《跳来跳去的女人》,在课上听到了老师与许多同学对这本小说的解读,也利用电子设备搜索了相关资料,大家对这本小说塑造的两个主人公都有了高度概括与理解,有些人认为:人的美、人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不同凡响,即使他显赫一时又很快销声匿迹。
女主人公的丈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于是她整天都在寻觅英雄。女主人公虽无恶意,但她却在不断损害自己的丈夫。小说进入尾声时才点出真正的英雄原来就是在故事中一直充当配角的戴莫夫医生。他之所以美就在于他虽然才智出众,却从未自命不凡,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尽着自己的义务,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去抢救病人。这样一个在平凡劳动中完成着不平凡事业的人物在死后才被发现,得到承认。
契诃夫一方面赞美了普通劳动者的心灵美,另一方面则鞭挞了那种蔑视劳动、欺名盗世、心灵空虚的人物。这是我在百度上搜索得来的,也是我们班讨论的结果,也是大部分人的读后感,当然也是我的读后感。不过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人对于这本小说还有一点不同的见解。
在解读这本小说开始之时,老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小说的背景:19世纪末还处于沙皇统治,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很低微的,只有依附丈夫才能提高社会地位,事实上,19世纪60年代以前俄国妇女在家庭里地位卑下,几乎不准涉足公共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斗争,俄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才显著提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我们的女主人公除了做一个勤劳的家庭妇女,打理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外,她是没有多余的选择的,然而即使是做一个老实的家庭妇女,她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妇女中的一个,注定不会受到赞扬,更不必说显赫一时。
经过查阅资料,1861年改革后,俄国依然是一个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育对女性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女性是一件奢侈品,1894年,全俄仅仅1%的女性在校读书。不仅如此,在教会学校读书的女性,学校的教学目的是把教士的女儿培养成教士的未婚妻,学校仍然是培养贤妻良母的温室,在学院,学生的独立精神遭到扼杀,更不用说没有得到上学机会的女性了。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认为,女性不适合学习自然科学,印方居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教育部长特.德.杰勒亚诺夫惹味,女子高等讲习所是散播无政府主义的温床。1886年,教育部和内务部决定,他们必须阻止年轻女孩追求高等教育。
可以说我们的女主人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奠定了她注定碌碌无为的一生,她所生活的环境让她看不到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是只能依附男性艺术家、音乐家来提高自己的身价。纵使女主人公有点小才华,但这不足以支撑她做出一番事业,我们不能够要求每个女性都像居里夫人一样在男权社会下分得一份蛋糕,尽管居里夫人单从名字上看只能看的出她丈夫姓居里。
不可否认,女主人公奥利格·依万诺夫娜生性喜爱结交名流,追求艺术,从我们大多数人的眼光看来,她是一个追求虚无缥缈生活的女子,热衷于沉浸在精致的生活中,我们在课上认为她类似于现在的某些“名媛”。
但是本人认为追求名利、精致是没有错的,不是一种污点,每个人都有幻想、追求过上更好生活的时刻,这不是罪恶的,这是人之常情。“名媛”也没有错,花自己的钱打扮自己的外在,没有妨碍公共资源,她们只是拍几张照片摆在网上,希望自己的外在更加美丽,吸引到更多关注者,不必特地把保存下来发布在新闻上阴阳怪气地嘲讽,好叫人们围观过来看小丑似的,也不必上升到批判她们光鲜背后是否拥有堕落的灵魂,因为人们常说看人不能只看她的外表,显然我们在这件事上是先入为主的认为美丽的外表背后必定有不堪的内在,现在我们的媒体似乎想把漂亮精致的女性用“媛”字高度概括并打压,好让她们拥有像封建社会女子一般足不出户才是最纯洁的灵魂。
我也很欣赏男主人公为医学献身的伟大灵魂,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很了解科技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事实,而恰恰是得德莫夫这一类高尚的人推动着科技发展,很遗憾的是,这类高尚的人往往死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他的功绩,我明白小说结尾德莫夫的伟大终被揭示是一种小说技巧,但是这也是许多科学家的真实写照,我们最喜欢看到的就是伟大的科学家默默无名死后被大肆报道光宗耀祖的新闻,可以看出这种事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科学家也应该得到与其工作相符的应有的尊重和重视,以及获得他应有的酬劳,而不是等他死后美言一番。这个故事发展成悲剧的原因,就是男女主人公匹配错了,在不合适的年代不合适的灵魂匹配在了一起。
第三篇:《跳来跳去的女人》读后感
刚在书店看到这本《跳来跳去的女人》时,就被这个题目给吸引了,翻开后看了几页,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慢慢品读的书,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买了它。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一盏台灯,然后静静的看书,那天晚上,我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终于,在我的快速阅读下,大致的把这本小说看完了。合上书的那一刻,已是凌晨4点多了。躺回床上,我辗转反侧的睡不着,就觉得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奥利格.依万诺芙娜太势力了,她生性喜爱结交名流,追求艺术,因父亲知遇之恩嫁给一个医生得莫夫,后因迎逢名流,与画家发生婚外恋,得莫夫却以宽容之心召唤她,但她却终不悔改。于是得莫夫就舍命救治病人,然而老天却和他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他因此患上了传染病。此时、医学办对得莫夫的推崇与敬重,也使奥利格最终明白身边的人原来就是未来的真正名流。但得莫夫因病重逝世,留给奥利格的只有虚荣后的满心懊悔和惭愧。
小说中,女主人工追求名利却害了即将成为名人的丈夫,得莫夫的逝世,也给她敲响了最终的警钟。最令我难忘的是小说进入尾声时才点出真正的英雄原来就是在故事中一直充当配角的得莫夫医生。他之所以美,不是因为他舍命救病人,而是在于他虽然才智出众,却从未自命不凡,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尽着自己的义务,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抢救病人。这样一个在平凡劳动中完成着不平凡事业的人物直到死后才被发现,得到承认。
读了这本小说,让我体会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明白了人的美、人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不同凡响。最后我想送所以女孩一句话:用你们的心去体悟,或许你会发现,真正爱你的人就是你身边最普通、最平凡、最亲近的人。只要有远大理想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欣赏的,不要把眼光定死在一些虚无缥缈的人或事情上。或许等你回头后,真正美好的东西正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