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大约有7篇左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设计依据和教学目标)
1、设计依据:
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能够被大多数人记住,就表明这首诗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这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学习一首好诗,我们要在充分了解诗人所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地读、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这首诗不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述了某种人生哲理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领会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2、教学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②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
③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解读《自嘲》,构筑形象
1、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来纪念鲁迅先生
2、(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自嘲》诗)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尝试理解句子意思,再引入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最后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谈话和阅读鲁迅一生写照的诗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鲁迅先生的总体印象而理解句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思,则是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筑了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光辉形象
二、介绍背景、拉近距离[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1、师:用浓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诗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将你了解到的有关这首诗和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告诉大家
2、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学习一首诗,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去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诗句
三、初读诗歌,感知特点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想一想:我能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3、小组合作,交流这首诗的特点
4、全班交流汇报
5、归纳总结:这首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处就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
设计意图: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有其独特性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其实奇特诗人“有感”而作,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深刻的感受出发,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诗必须要了解和认识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师: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
3、讨论以下问题: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归纳点拨: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归纳点拨:“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热爱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归纳点拨:“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
A。分组朗读(一位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位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B。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归纳点拨: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赞扬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品读、讨论交流来理解诗意,体会到那些想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人,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那些“情愿作野草”的人,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长,他们也一年一度地永远为人民所怀念鲁迅是如此,和鲁迅品质相同的人也是如此那些“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人而那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人民群众会把他抬举得很高鲁迅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情
1、学生齐读诗歌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中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指名配乐读
3、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4、师: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5、师小结: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天地之间的黑暗
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他走了,留下了锋芒毕露的匕首和投枪!
他走了,留下了铁骨铮铮的思想和精神!
6、齐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鲁迅遗嘱全文和毛泽东对鲁迅的高度评价语来进一步认识鲁迅的崇高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诗同时认识到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鲁迅,也表现了诗人对“有的人”的高度赞美的思想倾向
(特别推荐)老师还想推荐几首诗给大家
第二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课文品读)
本诗的结构特点表现出鲜明的美感。全诗七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开篇对比,统领全诗,有着浓郁的抒情性,充满警策之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第二、三四节着眼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热情赞颂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五、六、七节密切照应前三节,从人民对两种人不同态度的评述中,抒发了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本诗的对比手法表现出特别的美感。全诗通篇对比,节节对比,对比手法创造性地用于全诗。反复的对比之中,更显鲁迅精神的崇高、鲁迅人格的纯粹,鲁迅形象的高大。对比让是非清楚,让爱憎分明;因为反复的对比,因为严密的照应,全诗表现出流畅的旋律之美。
本诗的语言艺术表现出立体的美感。如:
1、“有的人”在文中出现了8次,从而形成抒情的线索。
2、哲理之美表现于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精致的抽象与提炼。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极富思辨色彩,将说理和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从全诗看,作品写的是纪念鲁迅,但通篇渗透出来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哲理。
3、手法的运用生动丰富。诗中自然地不着痕迹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摹状手法、对称手法、照应手法、反复手法、化用手法等多种手法,有着美妙的表现力。
4、语言的表达简明而深刻,理性而深情。有的语句尽显平实,有的语句高雅精致;有的语句精于动词的表现力,有的语句则重在手法的运用。
(教学资源)
1、词语含义理解。
有的人:诗中指反动统治者,也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活:第一个“活”字意思是肉体还活着;第二个“活”字意思是精神永存。死:第一个“死”字意思是灵魂丧失;第二个“死”字意思是肉体死亡。骑: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不朽:不磨灭,指长存于世。抬举:称赞;提拔。诗中有拥戴、支持之义。
2、重点诗节理解。
第一节诗,第三节诗。
3、鲁迅有关语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4、《有的人》课文整体的训练资源。朗读,背诵,品析,句式学用;理解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映潮说课)
背景知晓:出示知识卡片。教师进行厚重的教学铺垫:介绍鲁迅,介绍鲁迅精神;点示学生知晓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课文。介绍作者,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首诗。
朗读实践:课文朗读体味,感受诗中情感。训练层次:(1)学生各自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3)师生共读课文;(4)教师出示带有节奏划分等内容的朗读图示,指导学生情感朗读;(5)分角色演读。教师顺势点示“野草”“春风”的含义。
手法品味:品味对比手法。仍然通过朗读来进行感受、品味。(1)分角色朗读第一节;(2)分组对应朗读第二、三、四节与第五、六、七节;(3)各自朗读体味第二节和第五节、第三节和第六节,第四节和第七节;(4)最后集体背诵此诗。教师顺势点示照应手法、反复手法等。
美句写作:请同学们学用“有的人……有的人……”的表达形式,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句。教师出示范例:
有的人总幻想着明天的美梦,有的人时刻想着要把今天抓紧。有的人,将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偶然的机遇;有的人,在荒芜的路上走着探索者的路。
学生各自写作,课中朗读、交流,教师评说。
第三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两种人的形象,明白不同的人的下场
2、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3、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
2、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法和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读鲁迅的诗歌《自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组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那么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词语说出来。
2、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写。板书课题《有的人》
二、新课传授
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
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死了?为什么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文中到底写了哪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
汇报交流、明确。
1、有的人活着,却是行尸走肉,对人民,对社会,对他人却一点也没有帮助,这种人活着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2、文章里一共写了两种人。一种是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讲解“不朽”的意思)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种是情愿做野草,给人们做牛马的人,这两种人的下场也各不相同。分别读出他们的下场,两种不同的人的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两种不同的下场,进行鲜明的对比。
3、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重点指导边读边理解“刻”从这个字里,明白那些反动派,那些作威作福的人的的丑恶心思,以及骑在人民头上的那种不可一世的丑陋嘴脸。与甘心为人民做牛做马的革命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摔”“烂”字里理解人民对那种人的无比憎恨,从“永远记住”和“青青的野草”体会出人民对他们的热爱之情。排比的句子运用,从而理解对比、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比赛读,读中升华
读出对欺压人民的反动派鄙视和轻蔑。读出对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从读中体现出来,
读写结合、文本迁移。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专门不做事,贪污腐败等,总想着不劳而获。也有的人一心老老实实地做事,默默无闻地奉献,也有的人做点事情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也有的人甘愿付出,做蜡烛照亮别人,等等。老师先模仿《有的人》的对比和排比的写法,说一个小节,再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合作写二个小节的诗歌,目的是学会对比和排比的写作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屏幕展示,读一读,比一比。
学生小结课堂收获
教师布置作业。
回去抄写自己小组写的诗歌,背诵《有的人》
板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横眉冷对千夫指→死排比
有的人死→俯首甘为孺子牛→活对比
第四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设计理念小学诗歌教学“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现状不能不说是当今小学诗歌教学的误区。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欲望。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教学准备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观看《鲁迅》生平的记录片,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鲁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看看当时的情景吧。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人》。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教师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加以辅导。)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2-5,3-6,4-7;“有的人”反复出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①、自由读第一节。②、质疑: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相机理解“死”与“活”③、引导学生带者疑问来读书。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2、学习2、5节,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①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②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④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师生合作读。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3、自主学习3、6节,4、7节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
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总结出“流芳千古”和“遗臭万年”并板书
预设: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师生合作读)
鲁迅死了(师)
他还活着。(生)
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师)
给人民作牛马的,(生)
人民永远记住他!(生)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师)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生)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生)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还有像鲁迅一样的人很多,你想歌颂谁,就把他的名字套进去读一读。自由练,指名读。
3、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的说——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总结引领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诗歌的魅力。有人说,走进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每一个想让自己变得聪明灵秀的孩子,都应该亲近诗歌。叩响诗歌的大门。
五、布置作业:(自选一种)
1、诵读这首诗。
2、搜集鲁迅的名言。
3、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活--死骑遗臭万年
死--活俯流芳千古
第五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3、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本课出现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诗歌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2、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策略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2、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3、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十三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这首诗歌。要求:(1)注意读音;(2)注意节奏。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诵的节奏和爱憎的情感。
4、同桌互读,要求学生对同桌的朗读进行简单的评价。
5、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
(1)自由读第一节。
(2)质疑和预设: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为什么“有的人”反复出现?……相机理解“死”与“活”。
(3)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来读书。
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二、五节。
2、学习二、五节。
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1)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2)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3)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4)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师: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3、自主学习三、六节和四、七节。
(1)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2)各人自由练习。
(3)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
(4)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
第一组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第二组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设计意图)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有其独特性,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其实是诗人“有感”而作,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深刻的感受出发,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诗必须要了解和认识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赞扬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预设: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
(设计意图)通过把“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让学生了解,诗人不是为了歌颂鲁迅而歌颂鲁迅,而是在歌颂鲁迅的同时,也歌颂与鲁迅品质相同的人,而且谴责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这样一个对照,比单纯赞扬鲁迅更加显示出诗的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师生合作读)
师:鲁迅死了,
生:他还活着。
师: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
生:人民永远记住他!
师: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生: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生: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师: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生: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生: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探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教师引读。
师: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地说──
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师: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尊敬他、歌颂他──
生: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的教师引读这一形式,实现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在读中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诗歌的含义。
(五)总结引领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诗歌的魅力。有人说,走进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每一个想让自己变得聪明灵秀的孩子,都应该亲近诗歌,去叩响诗歌的大门。
(六)布置作业
1、诵读这首诗。
2、搜集鲁迅的名言。
3、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第六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中对比、反复、借用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能忘记他吗?1949年,新中国成立,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北京的纪念活动,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有的人》,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来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学习第1小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两个“死”字、两个“活”字,含义一样吗?
2、小结:有的人“活着”,精神已死亡,不过是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有的人生命虽已结束,但精神永存,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虽死犹生。
3、那么,两个“有的人”所指的对象一样吗?
第一个是指反动统治者,第二个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2-7小节
学习内容:从2-7小节中选择相关联的两个小节。
学习要求:(时间4分钟)
1、用关键字概括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以及人民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谈谈体会;(板书:人民)
2、根据内容进行分工,练习朗读,注意语气。
各小组汇报:
2、5小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凶暴的形象;“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亲自为他包扎。大家看,他是怎样包扎的?(一条腿跪在地上,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敌人,他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摔垮”是指推翻、打倒。
3、6小节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文中,他把自己比作野草,意味着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这里“借用”散文诗集名,虽然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能马上联系到鲁迅,知道作者写的就是他。这种方法是“借用”。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原想流芳百世,实际臭名昭著、遗臭万年。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
4、7小节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让我们联系这个单元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关心女佣,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面》中青年工人阿累没钱买自己喜欢的书,鲁迅先生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他,还把自己翻译的那一本送给他,希望青年能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但他们又怎能阻止得了?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人们把鲁迅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很多人写文章追悼他,纪念他,其中包括很多著名作家,例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我们在语文书上都读到过了。
毛泽东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一连用了五个“最”赞美鲁迅。如果说,这些反动派最终的下场必定是被灭亡,那么,相反的,鲁迅精神一定是永生的,永垂不朽的!
五、提升
讨论: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诗句中也处处和鲁迅有关,那么可不可以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什么?
六、体会对比
1、读一读
过渡:让我们拿好书,左右两边同学面对面,每一小节上下两行对着读(不同色出示)。
师:(评价)听得出来,一边是痛恨和咒骂,一边是赞美和怀念。这样对比着写有什么好处?
七、学习迁移(课后作业)
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某人》
1、想想泰戈尔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赞美的“有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不同之处,说说不同在哪里。
和同桌交流一下想法吧!
(1)泰戈尔所赞美的“你”和诗文里赞美的“有的人”都有一心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甘愿为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从不标榜炫耀,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区别:泰戈尔的《某人》这首诗,是把对同一种人的两种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他的不平凡,伟大,表达人们对他的崇敬和赞颂之情;而《有的人》则采用正反对比,把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进行对比,一正一反,对比衬托,把正面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第七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
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
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
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出文中的诗句,用“_______”画出来。
(2)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请找出相应的诗句,用“”画出来。
3、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爱与憎。
4、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其他学生评议。
(三)再读诗歌。
1、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
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男女生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2、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3、学生初读,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4、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
小组合作议一议。
1、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点评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等等。
预设1:诗的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后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预设2:采用对比手法,每一小节一反一正的对比,使正反两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预设3:诗歌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2、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
(1)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说一说,两个“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呢?
预设: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军人、警察、科学家。
教师指导: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派,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行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骑”字组词吗?
预设:跨坐,兼跨两边的意思。骑马、骑手、骑术、骑兵。
⑤“骑”字在诗中运用得很巧妙,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
指导:“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
⑥“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设疑:这两种人分别指谁?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1: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预设2: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小结: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课件出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预设1: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蛮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预设2:“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预设3: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先生的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课件出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预设: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教师补充: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课件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预设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
预设2:反动派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预设3:“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预设4:“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的热烈歌颂。
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
(1)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让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两种人。
预设1:前一种人是“行尸走肉”;
预设2:后一种人是“人民英雄”;
预设3:后一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值得人们尊敬。
(2)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词语来概括。(请各小组就某一方面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关键词:唾弃、憎恨、踩踏(前一种人);尊敬、拥戴、敬佩(后一种人)。
(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4)积极主动地用词语表达出来。
(5)学生概括、补充。
(6)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7)提升对主题的认识。
四、体会写法,深挖主题
1、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为什么?
预设:副标题是为了补充说明这首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
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对应的词语。
课件出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A。我为人人,鞠躬尽瘁。
B。虽生犹死,行尸走肉。
C。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3、作者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目的?
预设: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践踏人民的人的憎恨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像鲁迅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人的敬佩之情。
4、巩固理解诗文的内涵,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认识,升华情感
1、谈一谈。
(1)在历史或现实中,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遗臭万年的奸臣,你能联系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吗?
预设: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戚继光、岳飞、孙中山。遗臭万年的奸臣:赵高、秦桧、和珅。
(2)结合单元所学课文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对鲁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生小组交流。
预设1: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预设2: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预设3: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教师总结: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的人》,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英雄吧!
2、补充相关名人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3、学生齐读。
4、拓展加强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5、推荐阅读鲁迅的诗歌集《野草》,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故事。
六、仿写诗歌,成就理想
引导:你在日常生活中曾有过对人生的思考吗?
1、请联系生活感受,仿照本诗的对比手法,写一写你对人生的看法或是读了本诗后的感想。
2、学生动笔写作。
3、读写结合,体验人生的价值。
4、写完后与同桌交流,互相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