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2022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作为一线老师的我责无旁贷在暑期认真研读了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学段表现,课程内容按照学段要求分四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标修订的重点。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革,教师与学生要和谐互动,增加实践。
一、不断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
1、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切实可行的学科活动。例如:义务植树、义务清扫垃圾、义务去儿童福利院当义工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感受深,能洗涤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热爱公益的热情,从而亲社会,达到立德树人。
2、树立学科核心素养,制定铸魂育人的目标
新课标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我们道法老师要立足核心素养,要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变满堂灌,营造有趣课堂
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课程资源要用足红色,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迹,运用好身边的人和事,还有最新的时政热点实例,比如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事迹,爱岗敬业的张桂梅等,让道法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三、引导学生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社情,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zhaichao.com≥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结合学校实际,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绚丽多彩!
第二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版《课程标准》,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使课标既是有机统一,又能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进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要求及学习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为教师,只有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展更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以新课标为指路明灯。研读新课标,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下面我着重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这四方面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全面落实有关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教”。
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这就是“教什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制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这就是“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要政治立场鲜明,二要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典型实力,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紧扣时代主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第三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后,我认真阅读学习了新课标和相关解读视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
首先我了解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具体变化如下:
1、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后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
3、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懂得所教规则。让学生快乐学习。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第四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标新课标,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思考如下:
1、尊重学生,善于赞美学生,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种树先护根,育人先培心”,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耐心等待学生成长,立德树人,学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走进新课程,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增强学生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3、落实核心素养,要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丰富课堂内容,启迪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自己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传授好有字的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注重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这要求教师除充分运用本学科的独特知识,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国内国际实际形势等,还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听从党的领导,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五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标新课标,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思考如下:
1、尊重学生,善于赞美学生,润物细无声。俗话说“种树先护根,育人先培心”,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耐心等待学生成长,立德树人,学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走进新课程,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增强学生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3、落实核心素养,要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丰富课堂内容,启迪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自己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传授好有字的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注重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这要求教师除充分运用本学科的独特知识,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国内国际实际形势等,还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通过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听从党的领导,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六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版新课标整合了2011版,按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业内容、课程实施等。使课标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又体现了不同学段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更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
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课标对健全人格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释。关于三四年级健全人格的目标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对珍爱生命意识的生成、培养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创设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探究欲望。创设两难情境,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此类情境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珍爱生命。
二、运用名人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也能发展教师深入社会实际收集案例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三、运用项目化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对德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点思考和体会。作为道法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标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目标。
第七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版《课程标准》,统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使课标既是有机统一,又能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进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要求及学习内容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为教师,只有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展更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以新课标为指路明灯。研读新课标,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的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下面我着重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这四方面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研制,全面落实有关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教”。
明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为主线,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确定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据,具体细化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要求。这就是“教什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制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这就是“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要政治立场鲜明,二要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典型实力,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案例选择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二,紧扣时代主题,三,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能够服务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说服力能够引起共鸣。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第八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学海无涯,若要成为合格专业的人民教师,则要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好自身的“三自教育”,即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觉成长,这也是对师德的时代要求。
假期研修在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下纷至沓来,对在疫情之下居家不出门的我们给予了提升自我的机会。新课标的研读与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在听了吴又存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时代精神与师德修养》之后,更对道法课的学法、教法和思政课所承担的责任心领神会。通过学习有了以下思考:
对自身专业素养有了新思考。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现者。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高度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自身就需要努力学习与思考,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师德修养,发挥时代精神。吴老师二十几年的100多本读书笔记对我震撼不少,读书、思考、写作、勤奋必将成为我的常态。
二、对初中思政课的教法有了新思考
1、在课堂上讲爱国人物,弘扬爱国文化。
2、上好思政课要做到“三不”,即不做“照先生”(不照本宣科);不做“贝多芬”(不以背记为最终目的,而是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不做“误”先生(不误人子弟)。
3、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力求将书本知识生活化。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知识点植入学生心。捧在手上的是书,而教师自身经历也是一本书,两本书合在一起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
4、要将学生学过的诗词歌赋适当地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做逐美而行的人。
要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要发挥好思政课的培根铸魂作用,要把握教育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崇德向善,遵德守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要关注学生一程,更要关注学生一生!我们要时刻牢记:现在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中国。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人。
第九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愈挫愈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要正确对待挫折。
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可感。是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第十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时代背景下,作为立德树人关键的思政课程也随之做出了一定调整。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内容。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对三维目标整合的结果,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具体课程的内容目标。本次的新课标凝练了五大核心:政治认同、道德素养、法治观念、人格修养和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韩震教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新课标在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目标以阶梯化形式呈现,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以连续性和进阶性使核心素养不断深化,这是非常科学有效的。我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塑造一个人,培育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即使过了很久忘记学过的具体内容,但核心素养仍能影响人们很久,潜移默化在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中。还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韩震教授指出要在“在对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发展核心素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强化实践性,理论的学习终究还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核心素养的提升终究也还是为了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能做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符合中国国情与现实的最佳选择。同时,韩震教授还提出坚持素养导向“评价与考试命题”的新思路,强调将大主题蕴含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时整体地综合运用知识、体现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在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也需要摒弃以往的“切碎灌入式”教学,以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围绕培养核心素养这个大目标来推进教学。
第十一篇:202x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7月18日、19日,在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我的收获有以下三方面:
一、要理解道德与法治主体学习实践新样态内涵及外延。
主题学习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自身实际,立足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炼出学科内为学生成长所共同关注的生活主体,并围绕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设计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以“民主与法治”这一单元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选举相关的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演讲、投票、公开唱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到民主选举的流程以及民主存在的意义。
二、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主动开展教学设计活动,增强主题教育效果。例如:“孩子们,马云在大学期间定了三个目标,都实现了。毕业后他创业了很多次,屡遭失败,但他没有气馁,他坚持了梦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最后他成功了,并影响了咱们的生活方式,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从轮椅姑娘黎川的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感动中国人物刘伟告诉了我们什么?从钟南山院士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寻找一下你身边的榜样吧!你打算学习他的什么品质?”道德与法治老师在《青春飞扬》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境,并且情境材料的选取,都是学生关注的,紧扣学生实际的,学生最有感触的话题。
三、新课标更加关注环节活动的深度学习。
在课堂上通过案例、问题、活动等情境的选择,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单独思考与集体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观念,强调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日常学习中,学校可以相应的给学生多安排一些有着积极教育意义的活动和一些有关于法治内容的讲解。借此,通过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德育思想,还可以让学生不再做法盲,做到知法、守法、遵法,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德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加强。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思政课教学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立足核心素养,放眼学生未来,我将勤于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