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约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风筝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会认5个字,会写12字。“歇”“丧”的读音,“希”“奔”“丧”的书写重点指导。
2.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
3.学习我们做风筝部分(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时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做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找出我们做风筝时心情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做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的心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古诗《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读,说说这首诗写了儿童干什么事?(放风筝)可诗句中没有写风筝呀!你从哪里看出是些放风筝的?(纸鸢)以前叫纸鸢,现在叫风筝,这个名字是怎样变来的?读“资料袋”或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解释。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风筝有关的课文,读课题:《风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写了关于风筝的什么事情?默读课文。
2.预设
我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⑴哪个自然段写做风筝?(2自然段)把“做风筝”三个字写在第2自然段旁边。
⑵哪些自然段放风筝?(3、4自然段)把“放风筝”三个字写在第3自然段旁边。
⑶哪些自然段找风筝?(5~8自然段)把“找风筝”三个字写在第5自然段旁边。
3.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
4.需重点教学的是:读音歇不下来xiē垂头丧气sàng
字形希望奔跑垂头丧气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做风筝)
1.读第2自然段,想:圈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时心情的词语。
2.预设
憧憬、希望、快活
⑴你知道“憧憬”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⑵我们对什么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对做个蝴蝶样的风筝充满了憧憬和希望。)[www.zhaichao.com]
⑶我们是怎样做的?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一边做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⑷什么时候我们快活?(风筝做好了,什么都不像时。)我们依然快活。
拔细苇时,我们很(快活)。
找纸时,我们很(快活)。
做风筝时,我们很(快活)。
做好风筝后,发现什么都不像时,我们(还是快活)。这就叫依然快活。
⑸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依然快活?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为什么把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叫做“幸福鸟”?
②我们为什么要把名字在写在上面?
③读句子,感受我们做风筝的乐趣。
3.请把“……但是……”加进第2自然段中,想想应该加哪里,写在第2自然段中。
4.练习读第2自然段,感受做风筝的乐趣。
第二篇: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激情引趣,以情感角度切入,运用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的读将多种能力的训练渗透其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设计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亲情,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完成角色互换。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读,创设情境
1、课前播放歌曲《三月三》,创设情境。
2、彩屏显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写的是什么情景?想到风筝,你们会有怎样的情感?(生谈感受。)可一想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用歌曲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感情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彩屏显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展开回忆的?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教师:
指导复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情节。
(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三、研读,合作探究
彩屏显示: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题1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
四、精读,理解人物
学生活动(彩屏显示):
朗读第3、4段,说说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体会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谁才是真正的悲剧制造者。
演读:一位学生表演哥哥,一位学生表演弟弟,朗读第3、4段。要求所有第三人称均改为第一人称,并读出人物的感情。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真正体会人物的情感,以更好的理解人物。)
五、思读,质疑问难
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准备问题:
“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样理解?
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怎样理解结尾的句子?
六、联读,延伸拓展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择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把学生从课本引向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七、小结,朗读课文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精神。它吹奏了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与《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第三篇: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方法感知和理解精心、希望、憧憬、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等词语。
2.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做、放、找风筝的过程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2.通过意会法体会“憧憬”,想象法品读感悟动词的生动用法。
教学准备
风筝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体会词语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出示谜语)谁来读一读。生读谜语。
2.师:词语的用处可真大呀!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语文的殿堂,感受词语的魅力。(板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问问老师和同学。
2.读词语
(1)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读。一边读,一边想词语的意思。
(3)做游戏:猜词语。
3.同学们对词语理解得这么好,老师猜课文一定读得也很棒。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我们得找几位同学来读呢?(8位)其他同学想:课文里主要讲了什么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第二课时
一、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第2段)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关于心情的句子画下来。
2.谁来说一说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出示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讨论“憧憬”的意义。
3.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说到的这些梦想就是小伙伴们心中的憧憬,(板书“憧憬”)我们把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叫做联想法,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理解憧憬这个词吗?(生汇报)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好,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与无限的幸福,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师生对读)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红颜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动词)
3.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学生说理由)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果你能够运用得准确恰当,就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地生动形象。
4.让我们第二次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同学们可以做动作。
5.文中的那群放风筝的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快乐,你能读读文中最能体现快乐的句子吗?(风筝越…….)
6.请同学们带着伙伴们的这份快乐再一次去放飞幸福鸟。(一边读,一边补充词语)。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过渡:风筝把我们的名字带上了蓝天,把我们的憧憬带进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飞快地飞走了。风筝不见了。”是啊,风筝倏地不见了,此时此刻,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呢?(板书:伤心)轻声读读4-8自然段,把你体会到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2.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伙伴们很着急,很伤心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意思)师:我们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合在一起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吃惊的脸都变色了。理解字义也是学习词语的一中好方法。
3.师:不知道喊了多少声,不知道唤了多少遍,声声都饱含着孩子们希望风筝能快回来的情感。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出示:我们都哭了……还是没有踪影。
4.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出示: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代表——的风筝。(希望`幸福`理想`快乐`憧憬的)
5.我们四处寻找这只寄托了我们幸福与希望的风筝,却不见它的踪影,只好垂头丧气地做在田埂上。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
二、拓展延伸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我们寻找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还在寻找什么呢?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我们在寻找幸福与快乐,我们在寻找我们幸福的寄托!只要我们寻找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幸福鸟”。
2.风筝是我们童年的憧憬,风筝是我们童年的快乐,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的心,在风筝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
第四篇:风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
五、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
1.导语: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怀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大家分享吗?
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
4.词语解释。
憧憬:向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头丧气:情绪低落。
三、学习课文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师出示。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3)我们都哭了……
(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
3.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放风筝时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创造比素氛围,读好第二自然段。
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
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
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
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3.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
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体会放风筝时的高兴和找风筝时的难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4—8自然段。
1.教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师出示。
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朗读这些句子。
5.教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6.学生汇报。
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
8.指导朗读。
三、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
2.学生交流。
四、拓展练习
1.亲手制作风筝。
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收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第五篇: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些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很风筝有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板书设计:
10、风筝
第六篇: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复习认读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说说风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具体写出来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们学过的古诗《村居》,你们还会读吗?(出示古诗)诗中的“纸鳶”指什么?(风筝)对,诗的后一句就写了孩子们放学后迫不及待放风筝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也都喜欢风筝吧?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风筝图)看着这些美丽的风筝,有同学们放过吗?你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高兴)今天课文里也有一群这样的孩子,我们就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孩子们玩风筝时的快乐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3、指名回答,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4、细心的同学刚才读课文时肯定就发现了,文中有一句话正好跟同学们说的意思一
样,谁来找一找?(第一自然段)
师:对,这样的一句话就把课文的大意概括出来了,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叫它中心句,以后我们写作文时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先写出中心句,然后再围绕着它展开想象。
三、感悟做风筝时的快乐
1、细心的同学肯定能找出孩子们做风筝的段落。(第二段)请同学朗读。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媒体出示以下句子。
2、(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3、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想做个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对呀,刚才同学们的想法就是自己的希望和想法。那“憧憬”是什么意思?(憧憬:向往。)朗读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快乐。精读句(2),感悟快乐
(1)、自由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2)、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仍然)
(3)、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4)、齐读句子。
四、感悟放风筝时的快乐
1、做好了风筝同学们最想干什么?(放风筝)我们就去读读孩子们怎样放风筝的?(出示放风筝的句子)这段话里哪个词写了风筝刚起飞的样子?(凌空飞起)哪个词又写了在空中优美的样子?(翩翩飞舞)出示重点句:
“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2、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板书:快活、拼命。)
3、想象一下当时我们会喊些什么?
4、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五、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孩子们又是怎样表现的?
(2)学生分别找出以下三句话,教师用幻灯片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埂上。
(3)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4)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理解“垂头丧气”(可让学生表演)
(5)小组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通过我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我们不甘心,又有了希望)五、拓展作业
续写故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