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8篇)

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05-22 12:30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约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读后觉得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与2011版美术课标有很大区别,首先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围绕着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更注重学生的眼界、体验和感受。然后课程内容的设定虽然依然是四大领域,但顺序却发生了改变,“欣赏·评述”成为了每一学段学习任务的起点,体现了对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重视。学段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第二学段变为了3-5年级,6、7年级为第三学段,体现了小学和初中艺术教育的连续性。总之,新的课标已经开始实施,需要我们继续研读,与时俱进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

  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www.zhaichao.com】

  三、转变教学重心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还有,新教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综合表演,为学生提供了歌舞、情景剧等活动形式,教师则在具体环节上给以指导。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新教材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式,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在呈现方式上,教科书只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领域,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足够的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力求在创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思维空间上有所突破。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挖掘同类教材,以充实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新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意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比如,教材中《爱劳动》,选择了动画片《三个和尚》,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欣赏了我们本民族特色的音乐,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还有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陶冶这种情操。

  四、改变知识传授,定位艺术熏陶

  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今天研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第五部分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内容在原有的音乐、美术基础上增加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丰富多元的艺术课程内容给学生们提供了欣赏艺术、表现艺术、实践艺术、创造艺术的舞台。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类艺术实践,涵盖了16项具体学习内容。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一学段均设置了五个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学段。美术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相互呼应。

  第四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让我对美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新课标提到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题这种思路很好,既遵循了艺术学习的规律,又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在我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也发现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一些关联,比如《手绘线条—会说话的图画》这节课里面就涉及到了美术的手绘线条在生物、物理、数学中的运用,新课标也提到了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汲取更多的教育元素,注重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学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新课标中也把传承传统工艺纳入了学习,让学生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知道中国传统工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并能掌握一两种传统工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学生也要有一定的意识,在新课标中加入了创编校园微电影的学习,这是一种综合的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培养。把我们学习到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虽然很难但是很能锻炼自己。

  最后我们还需要把学习到的美术真正的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去设计生活改善生活。

  第五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强调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认知1。欣赏身边美。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存在于生活中”,强调选择学校、社区等学生身边的环境,欣赏身边美,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

  认知2。表达身边美。强调采用启发和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认知3。改进生活美。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改进的建议,进行装饰和美化,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认知4。体验工艺美。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通过欣赏和制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材料的特性,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认知5。参与造型美。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造型游戏活动能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以多种形式进行促使学生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能力。

  欣赏身边美——表达身边美——改进生活美——体验工艺美——参与造型美,贯穿学生学习艺术、提升艺术素养全过程。

  第六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学的引路航标,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2022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熟悉政策掌握新课标动向是每位一线教师的职责,同时也受“邓久乐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新课标学习的通知,7月底至8月初,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现将体会分享如下:

  一、学段设置的科学性

  2011版课标中将义务教育阶段分为3个学段,小学低年段(1-2年级),小学中高年段(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新课标中重新区分了三个学段,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学段目标中,将第二阶段细化为两个学段,分别是3-5年级和6-7年级);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这样的划分不仅向下衔接到幼小阶段,更向上延展到高中模块化教学,能够实现音乐课程一体化,避免断层式教学。

  二、课程性质的融合性

  与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新课标更重视综合,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新课标以音乐与美术为主线,增加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形成了更加综合的学校美育课程框架。突显了“加强融合、注重关联、协同育人”的功能导向。可见,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将是未来每一位教师的必备技能。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认清艺术课程多元融合、学生美育均衡发展的大趋势,还应当顺应时势加强学习,积极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总之,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对未来的教学有了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增强自身专业功底,加强自身综合性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也才能更好地去实践到每一节艺术课堂上。

  第七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从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框架中,不难发现美术学科课程内容是一种由浅入深的系统性设计。比如,我的一个日常画古树教学设计中,就是由最先的欣赏古树,了解古树的历史、特征、存在的意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古树特有的型、色、肌理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再通过评述的递进,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链中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从相互的交流或自我的讲述中深层次的挖掘艺术形态下古树的表现方法,呈现类别,体现价值,不管是线描作品、彩铅作品、油画作品、水墨作品、动漫作品,都是在通过艺术这种媒介来传递大自然的美。学生也能在有限的课堂快速从中感受艺术表达生成提炼的美感。由此,刺激学生不断主动拓展对美术的拓展研究学习,发现艺术表现元素:点、线、面、色的设计重要性与多面性。从而延伸出不同国界、不同艺术形态下古树艺术表现作品的美感,及由此映射出人们对美的不同感悟与传承,最终帮助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提升,并达到连绵不绝创造美的可能性,最终形成传承美的效应。

  第八篇:学习202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体现着国家意志,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纲领性文件。今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对我们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市、区教科院的组织下,我们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学习,对此我有以下感悟:

  (一)立德树人,凸显美育功能

  对比2011版课标,新课标在课程方面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新课标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围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体现国家意志,反映时代要求,凸显美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凝练核心素养,遵循学科规律

  《艺术课标(2022年版)》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这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加清晰,指明了教学与评价的方向,在遵循艺术课程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守正创新,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始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发展。

  (三)突出课程综合,挖掘育人价值

  新课标更加关注艺术各门类、艺术与其他学科、与日常生活、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关联性,加强跨学科教学,实行先综合后分项的课程设置,体现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既可以实现幼小衔接,又可以与高中多模块选择性教学相对接,改变了传统课程在知识、技能上的相互割裂状态以及碎片化学习的现象,促进课堂教学增效提质,也更加遵循了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四)研制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两个部分,整体规划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到学到什么程度,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将之前的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的过程,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艺术教育设置不同课程目标,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实现。

Copyright © 2012 www.zhaich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摘抄网

陕ICP备17000724号-4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