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大约有15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心承重压勇毅行云开必将见月明
米兰·昆德拉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人生路遥,负重者方能致远。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只有心承重压而勇毅前行,方能在关键之处,变压力为动力,守得云开月也明。
心承重压勇毅行,人生方能收获不凡。
陆游有言:“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多从巧处生。”人生没有捷径,重压来袭,唯有勇敢承受,方能筑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巨鹿一战,项羽直面秦军虎狼之师,重压之下,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勇敢承受,这才置之死地而后生,奠定了西楚霸王的宏图基业;垓下之围,若他能守住心理防线,不选择乌江自刎,放弃也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雅典奥运,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凭借着优秀的心理素质,顶住巨大压力,并化之为动力。一局、两局……最终在最后一局扭转乾坤,成为雅典奥运会最亮的星群。面对重压,如果他们没有勇敢承受,那又何来人生的不凡收获?
心承重压勇毅行,民族方有光明前景。
所谓“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一个民族想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要有面对重压时“铺石以开大道”的魄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完成“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遥想我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即面临国外多方的技术封锁,重压在身,举步维艰,但英雄的中国航天人,在逆境之中勇于承受,硬核前行。最终交出了一份让国人振奋、让世界惊叹的答卷。2016年以来,我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秘……一个个浪漫名字背后,映照着中国航天的奋进步伐,寄托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稳健步伐,展现了中国航天人心承重压却依然勇毅前行的豪情壮志,更托举出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光明前景。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民族,心承重压却勇毅前行,都将是成就未来的不二法门。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使命在身,就更应该对重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勇于面对,勇敢抗争,奋力拼搏,面对重压,无怨承受![本内容由 摘抄大全 WWW.zhaichaO.com 整理]
路遥终有尽,夜长必将明。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愿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都能直面重压,追寻到属于自己的那方云开月明之地。
第二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要幸福就要奋斗
中国人很早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今天的中国,以劳动为荣已成为社会风尚,以奋斗为美已成为日常风景:在数不尽的薄雾萦绕的清晨,在无数个暑气蒸腾的正午,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黄昏,都有环卫工人俯身清扫的忙碌,建筑工人栉风沐雨的辛劳,医护人员追赶生命的急切,科研人员投身实验的专注……
在每一个劳动岗位上,都跳动着一颗为家国拼搏、为梦想奋斗的炽热的心。每一个身影,都是那样美!同时也要看到,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和谐的杂音。
眼下,“躺平”这个网络词热度不减。诸如“你打拼实现你的梦想,我躺平实现我的安逸”“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等“躺平”语录流传甚广。甘于“躺平”,究其原因,或者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奋进步伐而选择止步,或者是因为生活遇挫而选择逃避,或者是因为受某种风气所扰而选择随波逐流……
这不是偷懒又是什么?
另一个热词“啃老”,也始终是网上网下的话题。成年子女花式“啃老”,表现各种各样:一种是“心理依赖”,做“襁褓青年”;一种是“家务依赖”,做“甩手掌柜”;一种是“经济依赖”,日常吃穿全靠父母;还有一种是“财产依赖”,想方设法强行“啃老”……
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
向往“躺平”也好,花式“啃老”也好,幻想一夜暴富也好,说到底,都是美丑观出了问题。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却以无所作为、四体不勤、百无聊赖为荣为美;不去奋斗、不孝不敬,却以一味索取、坐享其成、榨干父母为乐为美;不去奋斗、不走正道,却以爱慕虚荣、投机取巧、专走邪道为趣为美。
这些美丑不分、美丑错置的现象,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悖,也与当今社会积极向上、拼搏奉献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人们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成功致富没有捷径。
没有奋斗,哪里会有成功?
没有创造,怎么会有未来?
没有拼搏,注定没有多彩人生!
不感父母恩、只图一己好,一味坐享其成,难免坐吃山空;醉心一夜暴富、追求一夜成名,最终,必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三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炊烟与回忆已逝,未来和时代同新
炊烟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曾遍布于家家户户里,也曾出现在诗词歌曲中。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的生活中却已“不见炊烟”。
炊烟与回忆已逝,但未来和时代同新。
当人们迈步进新时代,当小渔村建起高楼大厦,当中国傲然站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在感慨“不见炊烟”的同时也期待着崭新的未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蛟龙”八海,“嫦娥”奔月,再到“祝融”探火,“天问”问天,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我们在感慨“不见炊烟”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现代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当“处处柴门掩半边,莺啼绿树隔炊烟”“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的场景只是课本上的字句时,我们虽有遗憾与不舍,但终究释然。我们走出了那个一直封闭着我们的“世外桃源”,摆脱了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如今的中国从2008年的“北京欢迎您”到“一起向未来”的时光里飞速成长,拥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
从古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又何止是“炊烟”。
当年君王用来召集部下的烽烟,如今已变成了智能手机、电脑视频;当年笨重又不易储存的竹简,如今已变成了移动硬盘、云盘;当年微弱的烛火,如今已变成了太阳能电池板……如今的炊烟在我们的记忆里逐渐远去时,如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隆隆机声取代了手工工场扎扎的机声,人们也曾说叹旧日宁静的庄园不再;当民国的幕场谢下,台上咿呀的戏子与老生倍显落寞,那些听戏的老人叹惜京剧消弭;炊烟曾经在中国成为农耕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头朵袅袅升起了千余年,而今却“不见炊烟”,固然有几许落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炊烟的消逝是一种必然。
炊烟与回忆已逝,未来和时代同新。
当我们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在大城市里寻找自己的归宿时,是否会因“不见炊烟”而心生落寞?岁月流浙里,过去与现在传承,新与日不断更迭。时代在发展,炊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站在华堂顶厦,是否在记忆中寻觅消逝的炊烟?我们又是否看见一个全新的时代出现在眼前:更好的生活,更美的风景,更加便利的出行,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宽敞的居住环境,从物质上更加舒适的享受到精神上更加惬意的感觉。
未来已来,你来不来?
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不见炊烟”,却看得见新时代的美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让我们携手共建生态中国、美丽中国。
第四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点亮梦想之光,厚植家国情怀
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个指针就是选择职业要胸怀天下与家国,心有梦想与追求。实现梦想,成就自我;厚植情怀,报效国家:这也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恪守的职业价值观。
不同的是职业,相同的是梦想。
如果我是杭州的外卖骑手,我要努力奋斗,获得“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如果我是广州的汽车装配工,我要积极上进,迅速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心怀梦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普通劳动者也能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也能畅通职业发展新通道。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志存高远,与梦想前行,都可实现“自身的完美”。成功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成功。
作为2022年高中毕业生,我和我的同学即使就读同一所大学,所学专业也可能不同,将来从事的职业也可能不同。职业不同,不同的是工作任务与工作环境,相同的是梦想与追求。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条条大路通罗马,各行各业出状元。
不同的是职业,相同的是情怀。
钱理群教授告诫当代青年,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患得患失,利益至上,锱铢必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当爱岗敬业,怀着技能报国之志,在焊花闪烁、刻刀起舞的岗位上,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产业,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奉献青春,贡献智慧。
强起来的中国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载着中国创造的梦想启航。
作为2022年高中毕业生,我们将面临第一次专业抉择。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当我们乘坐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列车,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享受温馨美好的生活时,我们是否想过做列车的设计者、建设者,做一名工程师或者一线技术员,在不同的岗位上,接续奋斗,锐意进取,使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明片。
即将告别高中学习生活的我们,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要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点亮梦想,厚植情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长征路上高歌猛进,砥砺前行。
第五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尊敬的航天三人组成员:
你们好!
我是一名青年学生,正在观看你们太空航行的新闻。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你们开启了定时6个月的太空生活。太空浩瀚无边,有多少奇妙的景观,美丽的太空给我插上梦的翅膀,我想活成你们的模样。
你们身着中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天宫课堂”再次开讲,作为“太空教师”的你们,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谱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我们从“天宫课堂”看到各种小实验倍感惊讶的同时,也体验到科技的神奇魅力。太空课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还让我们的航天梦更加坚定。
你们的太空科普课给我插上梦的翅膀,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可总有那么一群,像你们一样的可爱的人,默默付出,不问归途。我想你们平日的训练一定不易,多少次失败与黑暗,又有多少次迷茫与压抑,可你们始终不忘初心,永不言弃。在祖国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穿盔戴甲,依然坚定地踏上了这次太空之旅。你们在太空站的生活可能并不舒适,每天要顶着高强度的训练,还要做各种研究工作,可你们却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带给国家和人民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你们,让我看到自己未来的模样,我知道,这需要千辛万苦,才可化茧成蝶,但这个理想从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你们出仓的模样让我心驰神往,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前辈,与天空并肩,你们奋起拼搏;与星辰同行,你们勇于挑战;与宇宙相望,你们自信张扬。是热爱,支撑起你们飞天遨游的梦想;是责任,带领中国人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是梦想,支撑你们关乎四方。在太空生活的日子里,孤独与寂寞相伴而行,但你们依旧坚定心中的热爱。或许你们也受过伤流过泪,但你们却从没有放弃,坚持至今。你们能拼搏,我也能;你们能圆梦,我也能!长大后,我将成了你!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言:“坚定理想信念是人成功的基础”。你们的行为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得不敬佩你们,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坚定自己的梦想,也是你们让我们知道热爱可战胜千险万阻。
前辈,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哪怕千难万险,我无所畏惧!在向未来张望的时光里,或许孤独而漫长,但在努力付出后,定是美丽的彩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此致
敬礼
第六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青年当怀家国志,凝心聚力思扶贫
我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子,当铭记家国志、常怀扶贫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我们指明了精准扶贫的方向。
“志”,激发脱贫斗志;“智”,提升脱贫能力。精准脱贫仅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输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贫穷,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令贫困户切实理解“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帮助贫困户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拥有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根治贫困。正如张桂梅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就是扶“志”与“智”的典型代表,让贫困群体“心中充满希望,眼中充满渴望,脚上充满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精准扶贫,锁定“志”与“智”,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精准扶贫,致敬时代楷模,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深情凝望,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毛相林为代表的老党员们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解难题,在绝壁上开凿“希望”,历时7年,在陡峭的崖壁上修成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30多年,推广实用技术36项,让140万亩荒山披绿,打造了“浆水”板栗、“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帮助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致富之门。“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百姓”,可以想象扶贫之路荆棘遍布,洒满汗水和付出。这些在共产党员带领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百年党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我们不竭的精神之源。
精准扶贫,铭记你我有责,心系家国责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何其有幸,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有机会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追梦是我,圆梦有我。“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漫漫扶贫征途,惟有躬身奋斗。身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更要勇担时代使命,时刻铭记:青年当怀家国志,凝心聚力思扶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第七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网
蜘蛛正编织着一张网,这是给予它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的家园,也是创造着生命无限可能的舞台。“向内而织”,是独善其身,是对生命的守护;“向外而织”是不断突破,是积极奋斗的人生。
蛛网虽小,却能守护生命,使蜘蛛在一方小小天地为自己创造生命奇迹。蛛网脆弱,风雨之下可能会覆没,而蜘蛛固守这小小一隅,不断修补着,积极为自己创设良好的生存条件,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始终“独善其身”。叶嘉莹先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中国的孩子整理唐诗,使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美诗篇浸润中华儿女;张桂梅老师二十年如一日,三年又三年,用身体力行的付出和伟大的精神助力着山村女孩的“大学梦”。在一方做好自己的事,只做一件事,看似渺小,精神却震撼人间。
蜘蛛的蛛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存在,就像天赋,不会是人生存的唯一资本。
彭志辉是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引进的人才之一,他精通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高精端技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清华大学毕业的他没有留在实验室,而是选择进入华为公司,他说:“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终端领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而我恰好在这个专业上有所长,所以我要创造价值,尝试去突破这个领域。”拥有极高才学与天赋的他不断挑战着新领域,还进入视频网站做了一名博主,向粉丝普及机器人知识,展示他自制的机器人“互联”。
人生不应为自己设限,应永不满足地去挑战,不局限于已有的成功。
单板女孩儿谷爱凌被网友称为“努力的天才”,她在美国出生长大,在学习之余以滑雪为爱好。成绩十分优秀的她,从未想过从事滑雪事业,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让她有了代表中国队参加冬奥的想法,在一番纠结后,她毅然选择了为滑雪拼搏。北京冬奥举办之前,“中国队的谷爱凌选手”在各类世界性比赛间穿梭,不仅拿到了冬奥会参赛资格,还以女选手中最难动作打破了世界纪录,作为“中美混血”的谷爱凌说:“既然我选择了单板滑雪,就要代表中国夺冠。以我最好的水平!”
生命需要一张网,不管是“向内而织”,守护生命,还是“向外而织”,不断突破,都是奋斗的状态。
第八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褪尽铅华,坚守本心
摒一味地迎合讨好,弃格格不入的畅销元素,歌手庞龙不愿做“大众口味”驯化者,梁晓声不愿做迎合市场、讨好读者的作家。吾写吾爱之音乐,吾作吾心之书籍,其看似与主流受众背道而驰,实际却根植于其对本心的坚守。
行我所行,无问东西。只有坚守本心才能创作出感人、动人的作品。
艺术需要的是百花齐放,而非千篇一律;时代欣赏的是多元蓬勃,而非陈陈相因。当代女诗人中独树一帜的余秀华,突破了残缺的身体与世俗偏见的桎梏,极写“心中之热情、激情与爱”,追随者与批判声与日俱增。但作为当事者,她从不惧众人言语,只求本心之诗。曾受“书比作者名气高”等言论缠身的余华亦是此类人,他因一部《活着》荣获豆瓣最高评分,而与其自身而言,坚守本心,努力创作,既不受大众评论的影响,也从不借其名气而趁机炮制出畅销书来获利。如此艺术家能在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岿然不动,坚守本心,其文艺作品,必将璀璨如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经得起读者的拷问。
不能坚守本心,一味地哗众取宠,趋名逐利,必将迷失自我,被滚滚时代大潮所湮没。
倦于粗制滥造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饱受追捧的品牌之作,无不体现出对本心的坚守。《朗读者》走过四年三季,有人质疑其为何不作“创新流量”的引入,然其却以高品质有力回击,始终不改、不变、不减的本心正是观众喜爱的源头。反观作家麦家,曾因潜心力作《解密》,问世后大受追捧。随后只用六月而出的新作,却被批“毫无作家之新意”,最终被迫无奈公开道歉。由此可见,观众与读者内心自有一杆秤,能够明辨其是否为用心、用情之作。一味地迎合讨好大众,抛却自我真挚情感、真实想法的作品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又怎能经得起读者和观众慧眼的审视呢?
当然,坚守本心并不意味着闭目塞听,不接受大众的建议与评论。
实际上,正是因为对本心的坚持,才获大众喜爱,也正是有志趣相投之人的支持,“本心”才得以延续。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中浸出,而又以之浸芝麻,使它更油”,鲁迅先生的质朴之语,亦道出“坚守本心”之真谛。在工业化时代,浮躁急功近利愈来愈成为时代页面的标签,坚守本心,经得起诱惑,坚持自我,淡泊名利,用情用心去创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种看似很自我的“固执”,恰恰是对观众读者的负责,是对艺术作品的敬畏,也正是优秀作品得经得起时间考验、岁月打磨的关键。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坚守本心何惧前路慢慢亦漫漫,未来忙忙亦茫茫?我愿青年朋友们都能坚守本心,不因名利遮望眼,皆能坚守本心,笃行不怠展芳华。
第九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于棋局之间汲智慧,立时代潮头创未来
棋盘方寸,蕴无穷意趣,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也给新时代青年以启迪。
于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是一枚象棋棋子。
象棋棋盘之上,角色各异,规则攻防也亦不同。棋子的千变万化,均出于棋手之意,以此观之,唯有发挥不同棋子各自之功效,各美其美,方可攻防有度,胜券在握。于今日观之,有青年如初雯雯者,投身所热爱的动物保护,以卫绿水青山;亦有青年如赵慧禅者,热衷科研事业,彰显人文温度。从航天到考古,从治学到从医,青年唯有发挥自我价值,个体价值才会凝聚成群体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每一个棋子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下好美丽中国这盘棋。
于社会而言,棋盘上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流融合,开放包容。
黑白二色于围棋中相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趋势,终将占据整个棋盘;黑白相生中,蕴含交流包容之智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交往与互鉴,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必然趋势。于青年而言,若想达到“围地更多”的目标,闭门造车不可取,唯有将目光投向对方,在交流中调整谋求取胜之道,方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实现自我价值内在的推动,亦是自我价值外在实现的结果。个体的完成需要他山之石的佐助,而个体的完成,又将为更多价值的完成,提供来源与基础。站在新时代的信息浪潮之上,青年唯有将自身的微光接入群体的网络,前行之路才会被更灿烂的力量所照亮。
世界是一盘跳棋,多人共同参与,相互搭桥铺路,共享共赢。
当我们以更宏观的国际视野、更包容的共赢理念来观照自己与外物时,我们才能够真正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正如跳棋的棋盘,向更多的人与更多的机遇开放,彼此借力、成员们在相互搭桥的过程中,不止获取了个体成就,更收获了共同利益,共享共赢。这是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抵制当今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刚需;“国家未来在于青年,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青年需立足于时代呼声,将和平共享的未来变为现实。若能如此,非止“己方棋子到达终点”的愿景能得到实现,棋盘之上的各方亦能构建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由个体到社会,再到寰宇,棋局智慧包罗万物,大象无形。此刻更应深思的,是“我们要创建一个怎样的未来?”新时代青年唯有于棋局之间汲取智慧,方能立时代潮头创新未来。
第十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正是青年读书时
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在脑海中搭起一个“格式塔”,日拱一卒。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最后,读书要“手脚并用”。人的记忆力有相当的局限性,人的理解力亦需要多重辅助。动手记下要点,动手写下感受,动手转发给师友,便多了一种理解的可能性。应当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既从书中汲取营养,又将知识应用于现实;既以书为友,又以实践为师……在一个崇尚奋斗的时代,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人生的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
第十一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保持朴素生活态,涵养踏实奋斗观
美学家李泽厚在经济宽裕的条件下衣食住行依然简朴,拒绝添置名牌衬衫,而是专心致力于事业。大方之家,俭以养德,行为世范,启人深思,纵然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亦当保持朴素生活态,涵养踏实奋斗观。
修身以俭,专心于业,朴素生活姿态是最美的姿态。
专心事业,奋斗者不负春光。《论语》有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而现代美学家李泽厚在有人劝其添置名牌衬衫时,他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他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于事业。大概最能深入人心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华贵,于是,我们看到,北大学神韦东奕手提馒头矿泉水、一身平价服装接受采访的视频走红网络,或许衣食的粗朴更能让他心无旁骛地畅游于数学之海。可不可以这样界定——这些简朴之姿、奋斗之态最美?
修身以俭,涵养踏实奋斗观,绘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美景。
人无俭不立,业无专不精。《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曾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产党人将勤俭节约与事业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樊锦诗说:“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无怨无悔。”她专心于业,以生命守护敦煌,守护华夏文明,吴侬软语成了粗砺北音,肌容风姿成了沟纹褐衣……但是她毫无怨言。扎根高原的吴天一院士风雨兼程五十载,以“藏族适应生理学”诊疗救治上万藏族群众;“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隐姓埋名三十年,历经千难而不改初心本色,一生为国家深潜……他们朴实无华,知重负重,以生命赴使命,让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揆诸当下,有些年轻人生活奢侈,追求名牌,在事业上却无所追求,选择“躺平”。奢靡苟且的行为往往潜藏着“危亡”的预兆。所以,我们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尽可能地克制享乐的欲望,践行勤俭节约,专心兴业,笃行不怠。
诚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当下,家给人足,物阜民丰,穿名牌衣服,用名牌物品,无可厚非,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习惯奢侈,就会贪欲泛滥,以致发生祸患,所以戒奢以俭,专心于业,踔厉奋发,才能不为外物所役,行稳致远,才能守住本心,专心事业。
我辈青年当弘扬节俭的优良传统,激发出凝心奋斗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践履笃行,朝乾夕惕,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第十二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难易之辩,贵在有“为”
考名校难吗?为何总有人脱颖而出,跻身清华北大?上一般本科院校易吗?为何总有人高考落榜,遭遇无情淘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答案全在是否去“为”,如何去“为”。
如若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考试过后,成绩惨不忍睹,不是智商不如人,是刻苦不足,不为之过。课堂上呼呼大睡,自习课不写作业,放学后逍遥自在,唯逸豫是求,不念功课,不思学习,又怎能取得优异成绩?一屋不扫,是不为,非不能。为长者折枝,是不为,非不能。某些学生的成绩差,同样也是不为,非不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正是不为,让易事变难。
积极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著书立说不难吗?但困难浇灭不了司马迁、李时珍、曹雪芹胸中燃烧的激情,于是有了《史记》《本草纲目》《红楼梦》的问世。科学发明不难吗?但困难阻挡不了张衡、蔡伦、毕昇铿锵的脚步,于是有候风地动仪、蔡侯纸、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今日之普通人亦然,外卖小哥雷海为“中国诗词大会”夺冠,张桂梅创办华坪女子高中,黄大发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凿天渠,正是持之以恒的“做”和无坚不摧的“为”,让他们临难不惧,履难有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个人奋斗如此,国家发展亦然。
正是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天眼射电望远镜在贵州深山落成,港珠澳大桥穿越深海建成通车,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成功。正是志之所向,创新作为,“北斗系统”35颗卫星组网成功,量子通信和5G技术引领世界水平,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取得比赛和防疫双成功。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突破,正是源于这种敢“为”的精神和行动。
诚然,就客观而言,事情的难易程度自有其物理定量,不以人的主观因素改变。但积极敢为,主动做为却能激发潜能,催生力量,引领我们遇山开路,逢水架桥。恰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设法解决问题,困难也能变易。遇事畏惧不为,问题便越积越多,易事也会变难。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难易之辩,贵在有“为”。我辈青年学生,倘能深悟“为学”真谛,常为而不止,常行而不休,又何愁学业不能精进,高考不能成功?
第十三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涵养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坚持
最近,“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登上热搜#第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这背后蕴藏了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和初心,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她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和袁隆平院士是同一届的校友,她培育了30多个品种,包括“皇后”甜瓜、“8424”西瓜等,为新疆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91岁的吴明珠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已经认不出人,但与种瓜相关的事,还时常被她提起。
国有所需,我必前行。吴明珠从25岁时就立志扎根新疆,报效祖国。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体现出植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感人本色。从这位可敬可佩的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辈子为国家和人民做好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一生很长,长到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遍世间风景,尝试生活的无限可能;一生也很短,短到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热爱的事业都远远不够。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我们应该学习吴奶奶的品格和操守,涵养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坚持,将日积月累的努力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让平凡的人生灼灼其华。
唯至诚者,能致其极。匠心是干事创业的底色。从古至今,大国工匠无不始于静心、成于专注。滴水可以穿石,就在于它瞄准一个方向,驰而不息;铁杵能够磨成针,“功夫深”的背后更是一种恒心在支撑。海水稻的育种、可燃冰的开采、复兴号高铁的IGBT芯片……通往“大国工匠”之路,就要长期、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进而掌握核心技能。匠心可以穿越历史时空,也能够沉淀为日常生活,每一点的付出都是最有力的书写。年轻一代要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
“人非生而知之者”。要想做到“术业有专攻”,实践是关键。为了研究瓜,吴明珠曾和同事夜穿戈壁,睡在废弃窑洞。为摸清家底,她走遍了吐鲁番全地区300多个生产队。自此,当地的甜瓜有了基本档案。环境恶劣,语言不通,期间的艰辛和苦楚,可想而知。科研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功。甘为真理付韶光,只有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胜寸心,实不易,贵在执着,难在坚守。坚守,在时间的长河里可能只是一段岁月,但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股精气神,一种信念。心之所向,力之所至,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平常的事、平凡的人都能创造奇迹。我们拥有大好的时代机遇,不能辜负青春、辜负时光、辜负成长,当力争做梦想的燃灯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第十四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唯有拼搏唯有奋斗
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关于拼搏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有网友发现,陆续返回国内的奥运健儿们在健康监测期间“依然非常拼”:蹦床选手朱雪莹在“室内迷你蹦床”上坚持锻炼,举重健将李发彬的健身动作十分“硬核”,帆板运动员毕焜利用房间里的器械“蹬单车”“划船”……他们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在赛场外毫不懈怠,生动诠释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奥运会是个大舞台,从不缺少激情澎湃的时刻,但拼搏带来的感动总能直抵人心。在抓举落后对手6公斤的情况下,谌利军挺举加重12公斤完成逆转、夺得金牌,兑现了“把身上的伤疤锻造为胜利的勋章”的誓言;无惧更换起跑腿带来的技术挑战,苏炳添苦练数年终于跑出9秒83的成绩,完成了“我想把我能做的、该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的进步;一天之内连夺两金,张雨霏以优异表现征服了泳坛,展示了“一定要争一争”的面貌……成功的花儿,往往浸润着奋斗的汗水与泪水。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自我、每一次绝地反击、每一次创造奇迹,都来自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
赛场风云变幻,成功与失利交织。为了梦想一往无前的冲劲与拼劲,永不言败的信念与豪情,总能赢得尊重和敬意。身处逆境,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昂首挺胸,努力拼下每一个得分的机会;虽然无缘决赛,攀岩选手宋懿龄毫不气馁,“三年后我会更厉害”;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曾因伤病暂别赛场,却坚信“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在体育竞技中,不是不能输,但就是不服输,而且一定拼搏到底,这是中国运动员的集体心声。拼搏过、坚持过、努力过,就不会留下遗憾。
本届奥运会已经闭幕,但拼搏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谢幕。近日,新时代领路人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时指出:“要幸福就要奋斗。”生活因拼搏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无憾。运动员在赛场上赛出精神、赛出水平,夺取一枚枚奖牌;医生在医院里争分夺秒、救死扶伤,挽救一个个生命;工人在岗位上埋头苦干、精益求精,创造一项项业绩;农民在田野里扎根沃土、辛勤劳作,喜获一次次丰收……如何才能登上人生的领奖台?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拼搏,唯有奋斗。无数榜样启示我们,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奋力拼搏,方能摘取人生的桂冠;敢打敢拼,才能享有成功的荣耀。
赛场之上,一招制胜;抗疫之中,一马当先……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比拼之时,还有很多人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挺身而出。“不同的赛场,中国人都在拼!”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未来可期,奋斗以成。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迎接我们的定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十五篇:青年有为为主题的演讲稿
扶正祛邪,走好人生路
中医治疗疾病有“扶正祛邪”一说。“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发生疾病的一切致病因子。治病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无论是古时还是当代,只有真正学会扶正祛邪,使身心健康,才能走好人生路。
邪是什么?
所谓“正”,即正气,是阳的一面,促使身体恢复正常;而“邪”即为“不正的东西”,劳其筋骨、坏其精神。比如,当今社会上有不少老人跌倒自己只顾看热闹的人、有许多爱造谣生事的行为。再看某些青少年,整日卧在床上打游戏,麻木不仁,放弃学业,真的是精神不振!邪会伤身坏脑,这些“致病因子”应当去除,我们要补充身体上的正气,正如那句“扶正不留邪”。
近现代的先辈曾教过我们如何扶正祛邪。
鲁迅先生,以一笔写天地,他的众多作品中都展现出他对“邪”的批判。《一件小事》中他对自己冷漠无情地展开批判,《狂人日记》中对深受封建礼教毒害人们进行批判,《药》中对人们麻木思想进行批判。社会上、生活中,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之事。更不能因为贪图小便宜,动了邪念,反而有损自己的声誉。他人有需要,应当给予帮助。正如鲁迅笔下描绘的“人力车夫”一样,勇于面对,学会帮助,并没因撞到人而有“逃跑”的杂念;当然也要学习鲁迅本身,因动了歪念而敢于窥见自我,审问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邪已除去,养一身正气”。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学会扶正祛邪。
扶正不留邪,即要做到除去一切歪念头。深启超曾言:“故今日之中国,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身上有邪,又怎能担起青春之责任?只有养一身正气,才能成为血气方刚的少年!“邪”往往是自己动了不良之心,扶正祛邪,就是要像孔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扶正祛邪,就是要像荀子说的那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达到知名而行无过矣”……
祛邪应当发自内心。
现实中有不少政治部门因纠正作风,想要祛邪,反而采用形式主义,只做表面工作,没有深入人心,伤了“正”的作风。生活中家长因不让孩子打游戏,采取强制措施,没有交流沟通,欲“祛邪”,孩子反而更加精神麻木,邪未祛还伤了正。只有我们祛邪由心生,把握自有度,方得始终。
漫漫人生路,你我都应扶正祛邪。祛除邪气,方能踏实走路;养浩然正气,一定把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