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意谓君子帮助别人成其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这是对美行善言的褒奖,后多用以指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
2、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不苟》。推崇别人的美德,宣扬别人的美事,不算是阿谀奉承。崇:推崇,推重。谄谀(chan yu产于);巴结,奉承。
3、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第二折。意谓对人对事不可过于认真,应当有点灵活性。后句袭用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该语。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用好话赞许别人,比布帛更使人感到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用矛戟刺伤人还深。与:赞许。帛(bo勃):丝织物的总称。
5、却之却之为不恭——《孟子·万章下》。意谓一再推却拒绝别人,是不恭敬的。却:推却,拒绝。恭:恭敬。
6、人之有善,若己有之——宋代邓牧《名说》。别人有长处,就像是自己有这些长处一样。意谓不能妒人之长,而应当像对待自己的长处一样感到高兴。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上》。讲礼貌的人,不会侮辱别人;有节俭美德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大雅·抑》。别人赠给我鲜桃,我用李子报答他。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投:投赠。报:报答。
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谐和为可贵。说明处事,以使上下团结和顺为可贵。和:和顺,谐和。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谓自己不愿意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儒家所认为的美德之一,现亦不失为一种高尚品质。施:给予。
1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谓人都有怜悯之心。孟子认为,人的同情心是“仁”的萌芽。这实质上是他推行仁政的思想基础。忍:残忍。
1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喜爱他时,希望他长寿;厌恶他时,恨不得他马上死去。说明不可以个人的喜怒好恶待人。
13、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唐代王梵志《好事须相让》诗。好事一定要让给对方,不好的事切不可推给别人。意谓人应当见好就让,见坏就当。恶事:不好的事。[zhaichao.com]
1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水面平荡,水就不会流动;人得公平,也就再无怨言。说明待人必须用心公平。
15、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元代施惠《幽闺记·皇华悲遇》。意谓乐于助人,自己亦得人助。方便;便利;帮助。
16、与人当宽,自处当严——清代唐甄《潜书·取善》。对待别人应当宽宏大量,自己为人处世应当严格要求。与:对待。宽:宽宏,不苟求。自处:处置自己,对待自己。
17、敬他还自敬,轻他还自轻——唐代王梵志《敬他还自敬》诗。敬重他人也就是敬重了自己,鄙视他人也就是鄙视了自己。说明必须敬重别人。还:反而。轻:轻视,看不起。
18、爱人老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喜爱别人,别人就总会喜爱他;尊敬别人,别人就总会尊敬他。说明必须以爱敬之心待人。恒:经常,总是。